大连胜利广场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连胜利广场,位于大连市中山区,大连火车站前的青泥洼桥商业中心区,它的地下是多层庞大的购物、娱乐、餐饮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型五星级商场,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是大连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大连胜利广场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到底发生了什么?

因为胜利广场购物中心就在火车站对面,所以人们把它称作是大连的大客厅。每天从早到晚,这个大客厅都用它的富丽堂皇,琳琅满目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胜利广场的地上是两座欧式建筑,对称而立,前面是古罗马式的广场开阔宽敞,充满异国情调。入夜,500多盏华灯和各式霓虹灯齐放,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地下三层的百货、游乐场,旅游一条街、内有小吃部、书店和保龄球馆,为人们展示了一座地下大连。据说胜利广场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地下商城,也是大连仅有的包含百货、餐饮、娱乐等多种业态的购物中心,它着实让大连人和来大连的人体会到了吃、喝、玩、乐尽在一城的乐趣,所以人们趋之若骛,比肩接踵,蜂涌而至。

大连胜利广场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到底发生了什么?

曾几何时,几乎每一个大连的男孩女孩都有逛胜利广场的经历,很多商铺都是门庭若市的,从月入数万元的高级白领,到经济尚未独立的中学生,在“胜利”不分年龄,不分贫富,都能找寻到一颗追逐时尚的心。在地下找不到出口的尴尬,千挑万选找到一件心仪物品的喜悦,从200元砍价到50元的成就感……

而如今的胜利广场是如此的衰败,完全没有一座大型广场的气派,更别提川流不息的人群,没有人来人往的人群,商家商铺就赚不到钱,因此闭门谢客的商家也越来越多,很多商铺都是铁将军把门,打着出租出售的通知,但是无人问津,陷入到了恶性循环的境地,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大连胜利广场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到底发生了什么?

小指发现,很多的主力店铺都已经关店,有的门口挂出了招租海报,还有的则干脆做起了仓库。以往人流密集的东京小城、现在是门可罗雀的尴尬境地,都会名店街和乾隆大集的部分区域,关闭的店铺甚至超过半数,甚至包括一些较为知名的品牌店,原先24小时经营的主力店“不夜城保龄球馆”也选址别处。

大连胜利广场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于依旧坚守胜利广场的业户来说,也在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在地下三层箱包区,小指见到了正在看电视剧的业户赵大姐,没有顾客光临,她每天也只能如此打发时间。“没赶上胜利最好的时候,从我来就一天不如一天了。”赵大姐的话语中透露着失望和无奈,虽然6年前刚进驻的时候已经过了胜利广场的黄金期,但那时每年利润仍有现在的3倍左右。

大连胜利广场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到底发生了什么?

有业内人士向小指分析,和多数实体商业一样,胜利广场近年来也饱受电商的冲击,相对于其他品牌服饰,胜利广场内商户销售的时装、鞋帽和饰品价格亲民,与电商的竞争更为直接。加上高企的店面成本,和网购相比没有优势,顾客逐渐流失也不难理解。

另一方面,胜利广场内的业户多为私人经营,和其他大型商场相比,资金实力和抗击市场风险能力都比较弱。对于多数业户而言,一家店铺可能是全家人衣食住行的支出来源,一旦市场有所波动,利润大幅下降,他们会在短时间内选择转行或撤出。

大连胜利广场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到底发生了什么?

胜利广场商业管理公司自身经营管理的问题。1998年8月胜利广场刚开业,由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两位资深教授率领100名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组成课题组,对胜利广场的客流量及顾客结构进行深入调查,结果显示:胜利广场平时日均客流量15—18万人次,节假日可达20—25万人次。有78%为40岁以下的顾客,51%的人要在这里停留1—2个小时,这种人潮涵含的商机就可想而知了。胜利广场的当家人蔡辰男先生用他的台湾汉神百货的精华及经营理念,在大连这座美丽、开放、有魅力和腾飞的城市里捕捉了商机,也创造了商机,并享受了那个时代的商机。

我们期待胜利广场华丽转身。小指注意到,胜利广场中庭有一条标语写着“广场靠我们发展,我们靠广场生存”,文字中流露出些许悲壮。而商场的广播和新设立的标牌也出现了细微的变化,原有的“胜利购物广场”被“胜利文化广场”所取代,这是否也意味着“胜利”将开始一轮大规模的转型升级呢?

大连胜利广场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购物”到“文化”,胜利广场如何华丽转身,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当然,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每个人,都期待胜利广场能够依然延续当年的辉煌,为我们保留一份时尚印记,也为海内外游客留下一份大连的美好谈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