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何以能活?

語文教學何以能活?

在聽課時,我發現孩子們手上都拿著一本《教材詳解》,老師問題一拋出,孩子們就忙亂的翻閱《教材詳解》尋找答案。我很疑惑,為什麼老師要讓孩子們手捧《教材詳解》去學語文呢?我問孩子們:“如果你們手上沒有《教材詳解》該如何入學語文呢?”孩子們笑而不語。很顯然,孩子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回答我的問題。或者說,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學語文。

聽了一節詩歌教學,一節散文教學,聽完後那種壓抑的心情真是不好說。我不知道,為什麼老師一定要把詩歌、散文分解得支離破碎,弄得滿目創痕,就連現代詩每一字、每一句都去解讀它的意義,無端生有的去拓展延伸,真的就需要這樣做嗎?

語文教學何以能活?

我看到初中學生的語文作業仍然是課後習題的重複,生字、新詞的抄寫,我很茫然。我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到了初中的語文學習依然停留在課後題與文字層面上?

我看到初中學生的作文章法混亂,語句不通,錯字滿篇,書寫潦草,我很難過。我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們從三年級學開始寫作文,直至到了初中卻連一篇簡單的寫人敘事的作文都難以完成?

語文教學何以能活?

我隨便列出來一些書目的名字去問孩子們:“同學們,《愛的教育》、《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傅雷家書》、《格列佛遊記》,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你們讀過那些?”只有少數孩子說自己讀過其中一部分,其餘的孩子們都搖頭不語。我不知道,為什麼九年級的學生竟然連新課標規定的必讀書目都沒有閱讀,更別說擴大課外閱讀量了。

我問八年級的學生:“你們平時搞語文活動多不多?”

孩子們怯生生的問我:“哪些活動算是語文活動?”

我說:“與語文學習有關的活動都算。比如:演講,讀書節,故事會,朗誦會,課本劇、話劇、成語接龍、辦班刊,辯論賽,對對聯,漢字聽寫……等等”

孩子們不確定的說:“嗯,搞過一些,不經常搞。”

我說:“你們喜歡語文活動嗎?”

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喜歡!”

很顯然,孩子們語文學習的方式和渠道很單一,基本上就是上語文課,做語文作業,填寫語文練冊。我很疑惑,難道我們的語文教育就這樣的骨瘦如柴嗎?

語文教學何以能活?

我們的語文教育到底怎麼了?為什麼原本風韻唯美的語文,卻變得如此無情乏味?原本錦繡厚重的語文,卻變的如此乾癟粗糙?似乎只有課本、考卷、練習冊和古板機械的移植標準答案才是語文;似乎只有規規矩矩地坐在課堂,聽老師喋喋不休的解析課文才是語文;似乎只有死記硬背詩詞、文言、作者、作品才是語文;似乎只有拼音寫漢字、組詞造句、詞語搭配、修改病句、仿寫句子、判斷正誤才是語文……

這是語文嗎?語文怎麼了?語文教育怎麼?

有人說:“語文就是說鏗鏘有力中國話,寫方方正正中國字,書洋洋灑灑中國文,做堂堂正正中國人。”我說:語文就是“人學”,提升人的綜合素養,培養人的文化底蘊,教人如何去做人。

語文教學何以能活?

語文不僅僅是語言文字,更多的是思想、情懷和文化,是對生命力量召喚,對人格魅力的感化,對靈魂的洗滌。語文是正義,是人性,是真誠,是品德,是激昂向上的精神,是迴歸生活、迴歸人類的本真。

如果語文教育沒有詩意,沒有母語的根基,只把博大精深的語文教育簡化成非此即彼的科學工具論,這是語文教育的悲哀,這也是無視生命,一種對人生的摧殘。

語文教學何以能活?

最美的語文教育,少不了朗朗的誦讀,少不了方方正正的文字,少不了激烈的爭論,少不了激情澎湃的演說,少不了思想的交鋒,思維的碰撞,少不了流暢地表達,少不了妙語連珠的讚揚,少不了富有個性的解讀,少不了雋永美妙的文章,也少不了沉心靜氣的思考。

語文教學何以能活?

於漪老師說:“教文育人;學語文學做人,我們進行的是母語教學,語言與文化不是兩個東西,而是一個東西,一個整體。……不存在限制這一個,張揚另一個的問題。二者不能割裂,更不能偏廢。”語文教育逃離了純粹的考分,語文可能就活了;捧著書本用心、用情閱讀,語文可能就活了;思想與思想碰撞,情感與情感交融,語文可能就活了;迴歸生活,迴歸精神,迴歸情懷,語文可能就活了;品味語言文字的美妙,積累、運用美妙的語言文字,知識得到增長,思想得到深刻,情感得到豐盈,提高能力,積澱素養,語文可能就活了。

語文教學何以能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