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這樣吃的虧,不是福

一位農夫有一頭水牛和一頭黃牛。 農夫拉著兩頭牛犁田,他先給黃牛套上犁枷,但黃牛任憑他怎麼吆喝就是不走,折騰半天沒犁了幾路田。 無奈之下,農夫換上水牛,水牛不用吆喝就主動拉著犁往前走,但農夫還是不斷地鞭打水牛。 水牛很是不解,就停下來問:“主人,我已經盡心盡力地幫你拉犁了,怎麼還老是打我?” 農夫說:“黃牛不拉,只有你拉,不打得你跑快些,什麼時候才能犁完田?少廢話,快走!”說罷又是一鞭。 多次挨鞭子的水牛想:自己跑得越快,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機會就越多,而黃牛卻在旁邊悠哉遊哉地吃草,真不公平! 最終,它掙脫犁枷跑了。

工作中這樣吃的虧,不是福

“吃虧是福”是鄭板橋家訓,應該是勸誡鄭家人要懂得寬容、禮讓、豁達,而不是後人純粹化的“吃虧”,這樣不小心會變成上文被鞭打的“快牛”。這樣比啞巴吃的黃連還苦的虧,吃不得,“吃虧”應該這樣吃。

1、吃多少,心裡有數

偶爾吃點虧,有益身心健康、有益於健康的人際關係,但是吃多了,就是吃虧本“虧”了,簡單來說就像掉進一個無底洞,難見天日。比如一起共事的同事遇到棘手的事情向你求救,你放下手裡的工作伸出援手,救了他,一次他會感恩戴德,兩次三次再三感謝,多次以後會演變成“你必須救!”。這不是主張“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我們還是應該溫柔對待世界的,只是當一件不好的事頻繁出現,你應該學會婉拒。

工作中這樣吃的虧,不是福

2、正確吃虧,不要糊塗

吃虧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不吃啞巴虧,自己的原則和立場之外不要吃虧,該是什麼就是什麼,領導丟了重要文件就是領導重要丟了文件,不該你背,你也不該背;吃有用的虧:不是所有的虧吃下去都會積累成福,相反還會引火自焚,比如新手助力,難免給別人買買茶、帶帶飯的,一次兩次不好意思問回你的報銷,那以後你就是免費吧檯了。該糊塗時糊塗,不該糊塗時不要糊塗。

工作中這樣吃的虧,不是福

3、吃完虧要長記性

吃進去的果品、糧食消化了、吸收了才實現了吃它的價值,“虧”也一樣,吃完不過腦、不總結、不吸取教訓,那吃再多的虧也沒用。發佈文案老是因為忘了調整行距被批,批完了又忘,這是不行的,孩紙!你應該寫個條子貼在顯眼的地方警示自己:別老是在同一個問題上犯錯。

工作中這樣吃的虧,不是福

最後貼士:是“虧”三分毒,少吃才好,而且吃虧”要有度,適當回擊才是吃“虧”的正確打開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