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之役:南北時期南方取得的空前勝利

自從劉義隆元嘉北伐失利之後,南朝的軍事實力就一直趕不上北方了,時不時的被北魏欺負一下,版圖面積也逐漸被蠶食。

公元502年,蕭衍建立梁朝,在他與手下文武的努力下,南朝現出了勃勃生機,而此時北魏內部正處於動盪之中,不僅政治腐敗,又因連年對南朝發動戰事,人民不堪負荷沉重的賦稅及徭役,各地民變紛起。

邵陽之役:南北時期南方取得的空前勝利

梁天監四年(505年),蕭衍經過一系列的準備,命其弟臨川王蕭宏擔任都督北討諸軍事,即北伐軍總指揮,尚書右僕射柳惔為副指揮,率領大軍進駐洛口,開始北伐。北魏方面得知消息,以中山王元英督軍迎戰,率領的魏軍號稱有百萬之眾。

梁朝北伐的主帥蕭宏及他的部將呂僧珍怯懦無能,才出兵不久即裹足不前,魏軍譏諷二人為"蕭娘"及"呂姥",這樣的統帥怎麼可能打勝仗呢?更可笑的是,蕭宏竟然因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嚇得臨陣脫逃,此舉令梁軍士氣冰消瓦解,潰逃死傷近五萬人,梁朝的第一次北伐也就此泡湯。

北伐不僅不成功,反而引來了北魏的進攻,魏軍認為梁軍缺乏有能力的大將,而且戰鬥力很低,所以在中山王元英的帶領下攻入了梁朝的領土。梁天監五年(506年),北魏軍隊攻到了邵陽州,把刺史昌義之圍困在鍾離城,此時魏軍擁兵百萬,駐紮迤邐四十多座城池,鍾離城危在旦夕。

邵陽之役:南北時期南方取得的空前勝利

梁武帝蕭衍調整了作戰計劃,派徵北將軍曹景宗及被北魏稱為“韋虎”的大將韋睿一同援救昌義之,在臨行前,蕭衍還特意叮囑曹景宗要團結韋睿,這樣才能發揮最好的戰鬥力抵抗魏軍。

曹景宗從正面帶兵與元英對峙,但礙於北魏人多勢大,不敢貿然進攻。韋睿出兵自合肥直接過陰陵大澤前往邵陽另一側,途中碰上山澗峽谷,一概馬上架橋渡過。手下將領都怕魏軍勢盛,勸韋睿慢點兒前進,韋睿說:"鍾離現在已經危急得挖洞居住,揹著門板去打水了。駕著車急忙趕去,還怕來不及,何況緩進呢!"於是急行軍,十天就趕到邵陽,大軍抵達後沒做片刻休息,在南梁太守馮道根的規劃下,僅花一夜時間,便奇蹟似地在該地築起一座營壘,與魏營相距僅百餘步(不足200米)。第二天天亮後魏軍發現新的營壘,都嚇傻了,趕緊去報告元英,元英大感驚異,用手杖杵著地面說:“怎麼可能這樣神速呢!”

邵陽之役:南北時期南方取得的空前勝利

魏軍先前在邵陽洲兩岸造了兩座橋,樹立圍柵數百步,截斷淮河通道。路陸不好進攻,韋睿與曹景宗商量後,便打造高大的船艦打算從水陸進攻。天監六年(507年)三月,淮水暴漲達七尺,梁軍大艦齊發,逼近魏軍營壘,同時又用小船載草,灌上火油,放船來燒魏軍橋樑。

在大風之下,火勢迅速蔓延,梁軍敢死之士藉機拔除木柵,砍斷橋樑,橋樑和木柵順著湍流轉眼就不見了。梁軍主力喊聲震天動地的衝進了魏營,無人不是以一當百。魏軍大敗虧輸,元英隻身脫身逃走,魏軍投水逃命淹死的和被殺的加起來有十幾萬被俘虜的有五萬多人。鍾離城內的守將昌義之看到魏軍潰敗,悲喜交加,一個勁兒地喊:"又活了!又活了!"遂派城內守軍一起出城追擊魏軍。

邵陽之役:南北時期南方取得的空前勝利

戰後韋睿把繳獲的物資堆積在軍門,梁武帝派來的使者周舍觀看後,對韋睿說:"將軍繳獲的真和熊耳山一樣高了啊!"

此役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邵陽之役”,也被稱為“鍾離之戰”,戰爭以南梁大獲全勝,北魏軍幾乎全軍覆沒而告終。北魏自此更加衰敗,最後終於分裂為兩國,南方的梁國則迎來了自魏晉以來的最繁榮發展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