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審判完整記錄中文版首發: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東京審判完整記錄中文版首發: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中國社會科學報上海9月1日電 (記者查建國 實習記者仝薇)8月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主辦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全譯本(第一輯)》新書發佈座談會在滬舉行。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全譯本(第一輯)》約500萬字,共10卷,完整呈現了從1946年4月29日到12月9日共128個庭審日的庭審記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全譯本》(全40卷)(以下簡稱《全譯本》)以2013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聯合出版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80卷,英文版)為底本,參考日文版庭審記錄,計劃分四輯出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審判的核心文獻,內容涵蓋檢方向法庭和被告提交起訴書、法庭成立、立證準備、檢方立證、辯方反證、檢方反駁辯方反證、辯方再反駁檢方反駁、檢方最終論告、辯方最終辯論、檢方回答和法庭判決的全過程。

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主任程兆奇表示,東京審判的原始庭審記錄有英日文兩個版本。但由於英日文版相互存在此有彼無、此詳彼略、此是彼非的問題,《全譯本》在英日文版基礎上,進行了查核校勘,糾正了明顯的錯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文本的準確性。此外,為了便於讀者使用,該書除了在每卷卷首概要綜述了該捲包含的重要時間節點和發生的重要庭審事件,還在卷末附錄了人名、地名、事件、文獻、機構的全篇索引。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提出,推動中日關係向前發展,不能迴避歷史,需要對史料進行深入研究。《全譯本》是東京審判的完整記錄,在世界範圍內首次以中文形式整理、譯校、出版,便於中國讀者和學者更好地進行相關研究。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燕爽認為,東京審判的研究在國際關係、法律、倫理等諸多領域面臨人才不足的困難,需要多方面人才參與到研究中,通過不斷積累研究成果,才能建成新的學科體系。

我們要在和平時期不忘歷史,在記述歷史時不忘對和平的追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表示,東京審判是南京大屠殺相關研究的根基,《全譯本》的出版為學界的進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