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廣東這些民俗活動讓你大開眼界

如果七天還沒讓你過足癮,那這幾個歷史悠久、各具特色的地方民俗一定能讓你大開眼界。

福建雲霄

正月初九

“走水尪”是福建漳州地區頗為多見的新年慶祝活動,據傳說,這個活動最初是為了紀念宋末元初保佑陳氏祖先逃脫元兵追殺的“五顯帝公”而形成。在雲霄,“走水尪”在正月初九舉行,主角則是客家的傳統神明三山國王。沒結婚的青壯年男性們9人一組,分別抬著供奉著兩尊“王公”神像的鑾轎在縣裡的兩個村——外龍村和內龍村——巡遊,接受村民們的禮拜。巡遊完成之後,這些青年便要抬著鑾轎投身河裡,在水中奮勇前進,鑾轎隨著他們的步子上下抖動,左右搖晃,激起水花,岸上數千人同聲喝彩,十分具有觀賞性。

福建廣東這些民俗活動讓你大開眼界

在冬日抬著神像下水,頗為考驗青年們的耐力和體力

“走水尪”活動結束後,岸上的田地裡還會舉行“三山國王走王”活動。走王時,男女青年分組抬著神像,做50米來回跑,跑得快能捉住對方的神像者得勝。現場還有鑼鼓助興。走王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每天都能吸引青年人樂此不疲地參加。

福建广东这些民俗活动让你大开眼界

小夥子爭先恐後

廣東揭陽?

正月初十

每年正月初二,揭陽的喬林村就開始游龍迎春,不過,正月初十晚上的燒龍活動才是這迎春活動的重頭戲。

揭陽喬林煙花火龍始於明代。從每年農曆十二月開始,當地人就開始用竹篾扎出龍形,再貼上白紙,最後由當地的彩繪師傅畫上色彩,最後點睛。正月初二開始每夜遊龍,從農曆初五開始,便在龍身上捆綁上煙花爆竹,正月初十夜,便燃放煙花火龍。燃放煙花火龍時巨龍吐珠,身噴火焰,周圍火樹銀花,場面壯觀。

福建廣東這些民俗活動讓你大開眼界

火樹銀花中的舞龍隊伍,為新年活動抹上一絲浪漫色彩

浙江前童古鎮

元宵節

每年正月十四和正月十五,在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前童古鎮都會舉辦元宵行會,這是鎮上童氏宗族的迎新活動,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每年農曆正月十四、十五兩天,前童古鎮內會舉行鳴群鑼、抬鼓亭、舞龍燈、轉鞦韆、駛船燈、放銃花等一系列行會內容,是歡慶農業豐收、五穀豐登,是對童氏祖先、水利功臣童濠率眾開渠造砩、引水灌溉的紀念和頌揚。每到此時,天南地北的童氏族人都會趕回族內,加入由童氏成員組成的元宵行會巡遊隊伍中。

說是元宵燈會,其實在正月初十就開始鳴響群鑼,首天為4擔,到正月十四增至36擔,並在廣場集中,由大旗引路,19槓鼓亭、抬閣、鞦韆隨後,到塔山廟“請”出“濠公老爺”,再走街穿巷進行巡遊,當晚觀看鼓亭點燈和燃放銃花,次日巡遊繼續,至晚上再看點燈和銃花後,將“濠公”抬回廟內,行會才告結束。

福建廣東這些民俗活動讓你大開眼界

孩子們裝扮的戲曲人物粉雕玉琢,十分可愛

在整個元宵行會中,最富特色的就是鼓亭和抬閣。鼓亭製作精美,造型漂亮,每個鼓亭各有名稱,各具內涵,如銘恩亭、帝師亭、濠公亭、乾坤亭、公忠亭、尺木亭、將軍亭、仁義亭和八分抬閣、書院鞦韆等等。這些會具平時分散保管在童氏各房族,許多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而且至今尚相當完好。行會時,精心挑選出的童氏家族中的小孩子會裝扮成戲曲人物,或峨冠博帶,或金盔鐵甲,隨著車輪的滾動,人物交替出現,忠孝禮義、儒家耕讀等故事也隨之流轉再現。

福建長樂

正月二十六

正月初四之後,便是長樂鄉里遊神的時間。遊神常以村為單位,有時數村聯合,用敞篷大轎抬著當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如華光大帝、白馬王、臨水奶和各村單獨供奉的主神、主神的部屬,如孩兒弟、七爺、八爺等竹製的“扎骨”神像,分別由人頂著,在鑼鼓和鞭炮聲中結隊巡遊村境,百姓夾道觀看、迎接,場面十分熱烈。

福建廣東這些民俗活動讓你大開眼界

遊行中的神像

而到了農曆正月二十六,遊神活動也到了高潮。清醮諸神坐上鑾輿巡遊全村,五靈公彩舟隨行,嗩吶、鑼鼓等多種樂器一路伴奏,並伴有閩劇、拍獅、高蹺等民間藝術表演,一路鞭炮齊鳴、呼喝喧天,氣氛熱烈。家家戶戶擺宴席、設香案,敬奉清醮五靈公,祈求男女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