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合肥傳統菜市,如何破「痛點」文明發展?

調研合肥傳統菜市,如何破“痛點”文明發展?

你常去菜市場買菜嗎?熙熙攘攘,人聲鼎沸,這是不少人印象中的菜市場,充滿著生活的煙火氣。

但不知從何時起,漸漸多起來的連鎖超市和生鮮店,成了不少消費者買菜的新去處。老一輩的顧客在漸漸流逝,年輕一代大多習慣於在連鎖超市中購物。作為一種傳統業態,菜市場自帶諸多“痛點”。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菜市場該如何破解“痛點”?近日,記者走訪合肥市多家菜市場,探尋其升級之路。

“環境太差了,尤其是夏天,不僅地面髒亂,還散發著怪味道”

升級改造,既要強硬件又要抓軟件

一提到菜市場,不少人的記憶還停留在嘈雜的環境、一到下雨天汙水橫流的地面。

8月14日上午9時,合肥市民黃璐在潛山路上一家大型超市裡選購食材,她坦言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去菜市場了。“除非是要買雞鴨一類的活禽,我平常都在超市買菜。環境太差了,尤其是夏天,不僅地面髒亂,還散發著怪味道。 ”

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市民,不少人表示與光鮮整潔的超市和生鮮店相比,菜市場的環境實在太“趕客”。

如何吸引顧客,撕掉“髒亂差”的標籤是第一步。

8月14日11時,記者走進某室內,頭頂是不斷送來涼風的中央空調,腳下踩著的瓷磚地面光滑乾淨,茄子、黃瓜、西紅柿等新鮮的蔬菜整齊地碼放在貨臺上,水產區專門的排水口處也未見殘留的汙漬。

你以為這是在超市裡?不,這是記者在潛山路盛世名城菜市場裡看到的場景,約1700平方米的菜市場裡乾淨敞亮,生意也相當不錯,幾乎所有攤位都入駐了商家,據菜市場負責人介紹,日營業額在30萬元左右。

時間接近晌午,菜市場裡的顧客並不多。手裡提著沉甸甸的塑料袋的李大媽正要趕回去做菜,她對這裡讚不絕口,“環境好,大家自然願意來,夏天有空調,買菜也很舒服。”附近攤位的老闆也附和著說:“基礎設施建得好,每天都有保潔清潔地面。整體環境好了,我們經營攤位也盡力把自己的小攤位弄得乾乾淨淨。 ”

近年來,合肥市一直在進行菜市場的提檔升級工作。不僅在完善硬件、健全配套上發力,還在提升軟件、落實長效管理機制上下足功夫,補齊短板,全面實現改造升級對標達標,使城區菜市場成為市民滿意的購物場所。《合肥市加快推進城區菜市場建設管理提檔升級實施意見》中指出,要加快城區存量大棚結構菜市場淘汰,短期內無法淘汰的,須按照示範性菜市場標準進行改造升級。對嚴重影響交通和城市環境、存在安全隱患、違法建設、不符合市場規劃佈局要求、且無法通過改造升級達到要求的騎路菜市場,由屬地政府通過拆除重建或異地搬遷等方式進行優化完善。

據瞭解,合肥預計通過2年時間全面完成城區菜市場示範性改造,2018年底前完成50%的存量菜市場示範性改造任務。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存量菜市場的示範性改造。在此基礎上,各區創建3~5家高標準示範性菜市場,開發區創建2~3家高標準示範性菜市場,持續提升菜市場服務質量與水平。

“菜看著是新鮮,但我還是擔心裡面添了什麼東西”

菜品安全,既要強監管又要善引導

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著餐桌,中間是複雜的流通環節。這中間環節也是消費者最為憂心的,我吃進嘴裡的食物,真的安全嗎?

“其實在哪兒買菜都一樣,價格差也差不了幾毛錢,我最看重的是菜安全不安全。”在市民劉先生心裡,不願意進菜市場的主要原因就是對小商販不夠信任,“如果在連鎖超市買,至少有大企業‘背書’,心裡踏實些。菜市場的菜看著是新鮮,但我還是擔心裡面添了什麼東西。 ”

8月15日早上9點半,在蜀山區華府駿苑菜市場的食品快檢室裡,桌上擺著精密的監測設備,工作人員許斌斌緊張地忙碌著,每天早上他和同事都要完成15個批次的市場食品安全監測,檢測項目有農藥殘留、瘦肉精、藥物殘留、吊白塊、硼砂、蘇丹紅等。此時,他正在檢測半小時前才從市場中隨機抽選的芋頭粉絲,檢測其中是否含有吊白塊。將粉絲掰碎,取4g小樣,加入試劑沉澱過濾……許斌斌說:“監測吊白塊的時間較久,大概需要一個小時。我們要在十一點前完成所有的項目檢測,並將檢測結果進行公示。對於初檢為不合格的食品,將進行再次快檢確認,如二次檢測結果仍不合格的樣品,將立即責令經營者將產品下架退市,並聯系相關部門依法進行處理。 ”

據瞭解,該快檢室成立於2016年。從2016年起,我省將鄉鎮和社區食品安全快速檢測體系納入政府民生工程,計劃用3年時間,在全省現有的876家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和1321家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食品安全快速檢測體系,構建食品安全初級“過濾網”。

“這樣的快檢室會對普通消費者開放檢測嗎? ”記者問。

“6月份開始,合肥市開展食品安全‘你送我檢’‘你點我檢’活動,每週三公開為大家進行快速檢查,屆時消費者都可將購買的食用農產品送至快檢室進行檢測。 ”許斌斌說,“事實上,平時大家也可以將食品送來快檢,可能是缺乏宣傳,各個菜市場的情況也各不相同,平時過來送檢的消費者並不多。 ”

安徽財經大學消費者行為研究中心主任宋思根認為,如果僅僅依靠外部監督來保障食品安全,成本太高。 “經營者誠信經營、守法經營,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市場秩序,贏得消費者青睞。在完善懲戒機制的同時,要引導經營者養成正確的經營理念。 ”

“估計我不懂行情就隨意要價,我不來菜市場買菜就是懶得討價還價”

市場管理,既要嚴規範又要抓創新

對深諳生活之道的人來說,砍價還價是常事,但這對“臉皮薄”的年輕人來說,似乎就有些難。

最近,平時很少買菜的26歲的劉穎就遇見了一件鬱悶事兒。 “我去菜市場買西紅柿,問攤販多少錢一斤,她告知我是4元一斤,等我買好了付完錢轉身要走時,另一位大姐過來詢價,她卻說是3.5元一斤。估計我不懂行情就隨意要價,我不來菜市場買菜就是懶得討價還價。 ”

菜市場裡為何不能明碼標價?燕園優購農貿市場的負責人王濤向記者道出了箇中緣由。 “菜市場是由無數的小攤構成的,同一種菜每家的進貨渠道和貨物品質都各不相同,如果明碼標價,容易造成惡性競爭。而且商販根據每天不同時段菜的新鮮度不同,也會相應地調整價格,過於頻繁地更換價格牌,對他們來說也是一件麻煩事。 ”王濤說,“但是這種見風使舵、漫天要價的行為也是不可取的,不利於菜市場的長久發展。 ”

位於潛山路與焦崗路交口的燕園優購不久前剛剛開業,為了更好的管理和經營,菜市場採取了全智能化的管理系統。王濤告訴記者,近日門口處將設置一臺智能查詢機,通過機器中的一件查詢系統,顧客還可以對市場中編號的商戶進行實時的評價、留言和點評。 “我們將根據顧客的留言評價情況,對商戶進行處理,如果發現有反映服務態度不好,經營有問題的,第一次給予警告,第二次予以嚴重警告,第三次就採取強制清退,杜絕市場中出現短斤少兩、漫天要價的情況。 ”

王濤認為,連鎖超市和生鮮店的出現,的確對菜市場的經營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因此對於菜市場的經營,勢必不能走以前的老路。 “作為菜市場的負責人,要盡到管理人員的責任,重振傳統菜市場的生機。 ”

除了在市場中賣菜,燕園優購還打算嘗試“互聯網+”。為了更加方便居民買菜,該市場下一步還將推出APP,一公里內可免費送貨上門。 “我們有專門的團隊來進行線上服務的運營,用戶通過我們的APP,可以對每個攤主的菜進行預訂,全部選好後,打包一起送貨。 ”王濤介紹說,“我們在發揮傳統農貿市場優勢的基礎上,充分吸收其他業態的優點,不斷進化。比如,我們借鑑超市的購物環境,改變了傳統農貿市場髒亂差的面貌,給居民營造了舒心的購物環境。現在,我們還將借鑑電商,開發自己的APP,線上線下相結合,給居民提供最大的便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