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謅議(之三)

《西遊記》謅議


《西遊記》,以唐僧玄奘西遊取經之事為藍本,敷衍其事而成。唐僧師徒四人形神兼備,為人稱道,尤以孫悟空為最。但長久以來,人們總以其為神魔小說而觀之,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列為神魔小說略述承傳而已,皆未論及其現實主義真諦。今人拍電影,演電視劇,,俱注重神魔變幻之動態效果,而對原著之內涵深意,則不甚了了,可發一嘆。

看《西遊記》,表面上神魔外道,光怪陸離,實則針砭時弊,假物言事者也。若孫悟空,本是一介妖猴,學得通天本事,欲進入玉皇大帝的體制內,風光一番。卻遭羞侮,僅得微職“弼馬溫”。又經抗爭,雖得“齊天大聖”虛名,總為他人側目,不入仙班。最終大鬧天宮,被壓五行山下。

古往今來,此等事體,枚不勝舉。多少抱負之士,空懷經綸,終不被體制所接納,或抑鬱不得志,潦倒終生;或舉旗造反,不得善終。此皆悟空之比擬也。悟空後保唐僧西天取經,此,歸另一體制之途也。其如唐僧、八戒、沙僧、白龍馬,此前,皆體制內人物也。因有所犯難,以此殊途同歸重還體制。功德圓滿,立地成佛。西行之路,就是現實社會人生過程的演化。孫悟空,在西行途中,就是一位執法者。嫉惡如仇,公決明斷。但你看其所降誅之妖魔,凡是原先在體制內的,有根基的,有仙佛庇佑的,雖作惡多端,危害極大,

都能豁免一死,迴歸體制,復享榮華,繼續害人。而那些山精水怪,無根無腳的,小打小鬧的,都被老孫一棒打殺,化為塵埃。此類,豈非現實諷喻乎?每人身邊,諸如此類,見怪不怪矣。有爸如李剛,雖菅人命,渾不懼也;爹乃拾荒,雖犯小過,必遭嚴懲。此皆豪華魔怪與鼠輩小妖之比也,吾人豈渾渾噩噩,終不悟者?!今人川渝笑星李伯清,以個體之身,創演散打評書,在成都大紅大紫,名震一時。然欲進入體制內,幾經周折,乃至重慶,得一副科級頭銜,其後省悟,歸於佛門。此乃今之悟空也。《西遊》之現實意義,

可以類比也。

詩曰: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