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1

繼米叔的《神秘巨星》之後,又有一部印度神片刷爆朋友圈!

《起跑線》,豆瓣評分8.0。明明講的是印度故事,戳的卻是中國父母的心窩!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用什麼來戳?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故事的主角是一對剛剛邁入“富豪”階級的小夫妻拉吉和米塔。兩人白手起家,打拼到有店、有車、有房,幸福美滿。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但在今年,他們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爭吵!因為女兒要上幼兒園了!

拉吉想著跟自己小時候一樣,上公立學校就行,現在也過的不錯。

妻子米塔一聽就炸了,開始一番說教,語速快的跟連環炮一樣。

在公立學校是什麼都學不到的,女兒會害怕跟別人溝通,如果別人說英語她就會很惶恐,她會不適應社會,然後她會孤獨和沮喪,如果她開始吸毒那怎麼辦......

米塔作為一個母親,想象力真的太豐富,這說的也太誇張了!

第一,在我國,公立學校有政府扶持。無論是環境還是教育資源都是很有保障的。除了基礎教學,還會有校外的實踐,活動豐富。公立學校什麼都學不到,這是不可能的。

第二,為什麼在印度不會英語會很惶恐,不適應社會。這又不是歐美國家,英語很重要嗎?

以上所有問題的答案,都跟印度的歷史以及社會現狀息息相關。

2

在印度,教育兩極分化比較嚴重。

學校分私立和公立,私立學校教學資源好,學費貴,入學要求高;公立學校大多由政府扶持,基礎設施落後,學費低。

就學費來說,如果私立學校一年的學費是6萬人民幣,而公立學校只要50元。由於經費有限,公立學校的教師普遍缺乏必要的培訓,工作量大、待遇低,教學質量也很差。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私立學校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公立學校的教師平均一人要管70位學生

所以,電影中,妻子米塔擔心孩子在公立學校學不到知識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至於在印度為什麼一定要會說英語,這就跟印度的歷史還有種姓制度有關。

印度的種姓制度等級森嚴,把人分成三六九等,高低貴賤。即便如今已依法廢除,但對社會依然有很大的影響。最明顯的就是印度社會階級分化嚴重,貧富差距懸殊。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 印度種姓制度等級

這種社會等級最外在的體現,就是說英語的流利程度。

歷史上,印度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實行過英式教育,與英國的高等教育“無縫銜接”。當時受教育的都是社會中上層,他們英語流利,注重與國際接軌。

換句話說,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就表示那是上層社會人士,身價倍增。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而英式的教育體系也保留到現在,被印度私立學校採用。在印度,想要進入私立學校學習,“錢”不是萬能的。因為他們服務的對象是那些高等種姓、祖祖輩輩都是上流人的“貴族”和“富N代”。

電影中的拉吉是從底層打拼上來的新貴族,雖然有錢,但出身不高,算不得上流社會的一份子。但是,為了女兒能邁入上層社會,以後有身份,有地位,有更好的生活,他們拼了!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3

在影片裡,拉吉一家為了讓孩子上私立幼兒園,做了不少準備。

第一步,私立學校只在校區3公里以內招生,買學區房,搬家,不差錢!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北京的房價已算是嚇人了,但要是學區房,恐怕還會更嚇人一點。北京一間地下室賣1050萬,因為在學區內。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第二步,妻子米塔為了融進上層社會的生活,讓孩子有玩伴,在新家開了一個大party。

結果因為舉止不雅,不會說英語,一家人被各種嫌棄!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但是為了孩子,裝著逼,忍著苦,值得!

第三步,拉吉去幼兒園報名,天剛亮就已經排長龍了!凌晨就來了的爸爸們還沒向前挪一步的好嘛!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同樣的,在國內某幼兒園的報名現場,排著大長隊,也是火熱至極。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第四步,全力準備入學考試!你以為上幼兒園只看孩子麼?家長也別想逃,一起面試,考試,孩子優秀不頂用!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看網友的評論,在國內想要上一個幼兒園,也是不容易的。不僅家長要面試,還要看學歷和身材!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這年頭上學,父母有錢都不管用了,經濟實力以及各項素養通通納入招生考核標準!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影片裡的拉吉和米塔為了能讓孩子入學,先把孩子送各種培訓班惡補;然後自己找顧問,穿名牌,學英語,這一通折騰,結果5所學校,4所都沒考上。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因為學校不想錄用店鋪老闆的孩子,呵呵了!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4

走上層社會的路行不通了,為了孩子能進最後一所私立小學,拉吉和米塔決定“另謀出路”。

比如,找教育部長寫封推薦信,但這難度係數有點高。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或者提著一袋錢找校長,為學校做“捐贈”,再委婉的讓女兒入學。拉吉去了,但是看上一個“捐贈者”被轟了出來,果斷放棄了!

最後還是經高人指點,決定從學校專門針對貧困生的錄取上做文章,從25%窮人孩子的配給中爭得一個名額。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拉吉找了黑中介,偽造了一系列的文件,但偏偏趕上今年嚴查入學資格,學校要提前去貧困生家庭做家訪!

為了孩子能上學,他們決定裝窮!從一身名牌,汽車洋房,到穿著10塊錢3件的衣服,住進老鼠橫行的貧民窟。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裝富不容易,裝窮就容易了嗎?想的美!拉吉第一天去工廠上班工資就被扣光,是鄰居的貼補才有一點錢。

妻子米塔第一次領補給就惹惱了政府人員,沒買到米,也是靠著鄰居分出一半的糧食才過活。

他們裝落魄的新窮人來到貧民窟,沒有受到歧視,沒有遭到落井下石,反而得到了窮人無私的幫助,信任。

他們看著女兒輕鬆又開心的和這裡的孩子打成一片,從鄰居的孩子身上學會堅強,學會幫助,學會分享!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最後,他們憑藉優秀的演技,成功欺騙了所有人,讓女兒以貧困生的名義進入名校,換來的卻是對窮人家的孩子深深的內疚和自責。

為了彌補內心的愧疚,他們決定去公立小學做捐贈,看到了這裡的孩子們雖然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條件,但依然是那麼的團結,有愛,有才華,有夢想。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他們沒錢買不起樂器,自己的身體、鐵桶、木板就是樂器,一樣可以來一場精彩的表演。

公立學校的孩子們看似輸在了“起跑線”上,活的卻也精彩動人!

5

因為沒有錢而上不起好的學校,輸在起跑線的的孩子不是印度獨有,全世界都存在!

但貧窮並沒有限制孩子們的創造力,阻礙他們的做夢,追夢的權力。反而他們更努力,更懂得珍惜!

從南美最大的垃圾場裡爬出來的少女,用臭垃圾也能演奏出天籟之音!不止她一個人,還有一個樂隊,所用的樂器都是垃圾製造的。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一個愛音樂的垃圾場工人,一個擁有一雙巧手的建築工人,一群有著夢想的孩子就這樣動起來了。

木板、叉子、鋁製燒盤、罐子就做出一把吉他,還有小提琴、薩克斯風,孩子們努力訓練,認真又快樂!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誰能想到被上帝遺忘的垃圾場裡的貧民窟裡,竟然孕育出一個將廢棄物改造成樂器的世界級管弦樂團。

他們的故事被曝光之後,美國、智利、荷蘭......樂團的孩子們去到 20 多個國家演出,甚至受邀為 Megadeth 和 Metallica 兩支著名樂隊做開場表演。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即便現在有了名氣,孩子們依然非常熱愛和珍惜手中垃圾做的樂器,因為那是他們夢開始的起點,值得永久珍藏!

同時,這些孩子們也為家鄉帶來了改變。曾經沒有飲用水、沒有電的垃圾填埋場已經有了一所 20 個教室、可供 200 名學生學習的音樂學校,以及一個可容納 300 人的圓形劇場。

這些輸在了“起跑線”上的孩子們,用智慧,用努力,用勤奮打拼出來的機會和改變不精彩嗎?不值得稱讚嗎?

6

我非常理解很多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付出全部的努力和心血。

但起跑線就是富足的生活、高貴的出身、名牌的學校嗎?我覺得不全是,還有一部分在於父母和孩子自己。

電影中拉吉在貧民窟的鄰居雖然沒有錢,但是身體力行讓孩子知道什麼叫幫助和分享,什麼叫愛和溫暖,教育出來的孩子比富有的上流社會的利己主義者更懂得幫助和感恩。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公立學校的孩子們沒有樂器,自己創造樂器,激發了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垃圾樂器演奏的孩子們既沒有金錢,也沒有背景資源,但是他們憑藉著熱愛和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闖出了屬於自己的天地。

真正的起跑線絕不僅僅是金錢和名校,父母的言傳身教,孩子的勤奮和努力這些軟實力一樣是重要的起跑線。

與其為了學區房、名校、輔導班,讓一家人疲於奔命,不如多花點時間在自己和孩子身上,不斷完善自我成為更好的父母,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因材施教。

父母都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孩子爭取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但一切也要量力而行,萬不可讓教育變成一場執念。

印度神片反諷教育體制戳痛中國父母心,孩子上個學怎麼這麼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