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時搓出來的真的是泥嗎?來看看到底怎麼回事

洗澡時搓出來的真的是泥嗎?來看看到底怎麼回事洗澡時搓下的“泥”中,除了泥還有什麼成分:

還有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脫落的表皮皮屑,皮膚表面寄生蟲比如蟎蟲,汗水蒸發以後留下的代謝物包括尿素、乳酸、脂肪酸等,以及哪裡都少不了的細菌。

角質的新陳代謝本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春夏溼潤季節皮脂分泌旺盛,角質層水合程度高,就脫落得少,肉眼不容易觀察到;秋冬時,則很容易發現皮表甚至貼身衣物上都有明顯脫屑,這「屑」即是脫落的角質細胞。洗澡時搓出來的真的是泥嗎?來看看到底怎麼回事

皮膚上脫落的角質層屑與動物(指人)油脂蛋白與塵土的混合有機物,俗名:皴 (cūn),表皮更新週期是28天,即使很乾淨沒出汗,也會有新陳代謝脫落的角質層,再加上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就會搓下了東西的。

這是正常的新陳代謝,只要是有生命的,人體每時每刻都在分泌油脂,同時, 皮膚細胞也一直處於不停的生長、死亡、脫落,不斷更新的循環中。洗澡時搓出來的真的是泥嗎?來看看到底怎麼回事人體的皮脂腺每週分泌的油脂有150—250克左右,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薄膜,防止皮膚水分的蒸發,有利於保持皮膚的潤澤和彈性。同時還可起到抵抗病原微生物侵入皮膚的屏障作用。人的表皮深處有一層基底細胞,晝夜不停地分化出表層的角質細胞,保護全身。在新陳代謝過程中,表層老化的角質細胞逐漸移向表面而死亡,自然地成片脫落,每分鐘掉落50個左右皮層,在洗澡時會搓下一些“泥”來。這些“泥”就是脫落的角質細胞和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及少部分塵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