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寨馬氏小記

上文中提到我十三代先祖馬四海弟兄四人居住在濮陽梨園鄉黨堂村。後來四海公離開三位長兄來到清河寨定居,至於為什麼會遷居到清河寨,家譜中並未詳細介紹,據長輩們敘述,極大可能是因為黃河漲水的緣故。

想我四海公來清河寨定居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清河寨位於劉樓村和芽豆屯中間,緊靠著子白路,歸文留管轄,地理位置要比黨堂強的多,交通非常便利,而且不用擔心黃河漲水,但是單門獨戶居住在一個村也是舉步維艱的,甚是不易,好在我祖精通小磨香油的生意,在生活上也算是勉強果腹,就在我馬家生意一點點風生水起的時候,村裡齊姓人家嫉妒心橫生,清河寨人口稀少,莫說過去,就是現在也不過區區不到二百人,這和清河寨人欺生是分不開的,村裡有安,李,齊,等好多姓氏,其中齊姓算是村中的大戶,說是大戶,也不過是人口比其他姓氏多那麼一點,看到我馬家初到此地,生意紅火,恐怕有一天馬家的風頭超過了自己,就整日找茬,想把馬家擠兌走,如果說其他事情可以忍,但有兩件事令人難以忍受,第一,四海公去世,其唯一的兒子十四代馬德公為父行喪,出喪時遭到齊家阻攔,聲稱下葬可以,但必須搭天橋出喪,總之不允許走村裡的路,一步也不行,無奈之下,我馬德祖連夜將四海公葬在了村外,就在今天的寺上村北地佛爺廟以北加工站裡面。第二,你馬家是外來戶,不可以用村裡的井水,要吃水必須自己打井,但並沒有那麼簡單,往往是待我祖打好了井,不幾天就會被他們填死,一來二去我祖也就萌生了要搬出清河寨的想法,但是一大家子人,要搬也得找到合適的地方才能搬,當下還得忍辱負重的過下去,一日,我祖如往常一樣,擔著挑子沿街叫賣,來到林家寨,林家寨就在清河寨東南二三里處,也就是馬林寨董林寨閻林寨的前身,當時的林家寨和現在佈局相同,最南邊一道街是閻李等姓氏居住,後邊一道街是董姓居住,由於經常來賣香油,所以和他們非常熟識,這天中午時分,即將飯點,大雨傾盆,我祖在一董家屋簷下避雨,董家人說“老馬,進屋來避避雨吧!”說著就拉我祖進屋,接著又說“老馬,你這香油真香,能從街頭香到街尾。生意好,你的小日子也差不了。”我祖一臉惆悵說“老哥你是不知,我這日子過得可沒你想的那麼如意。”董家先祖說“此話怎講”我祖便將在清河寨受的委屈一一道來,就說有搬出村子的打算,董家先祖說“別難過,村後有一李家賣地,你如果有積蓄,就搬過來唄。我祖一聽動了心,但回頭一想又接著問“老哥,你只說讓我搬過來,這後地沒有一戶人家,我搬過來還不淨等著土匪強盜人來搶偷我?”董家先祖回到“怕什麼,又不是太遠,就在村後沒一里地,實在不行,我去給你搭班做鄰居。”我祖當真了,不多時就真的買下了地,搬了過來,哪承想這位董家先祖不想搬了,在當時家族長的威力還是非常大的,家族長說“為說話得算話,人家好不容易搬過來了,咱答應了人家就得給人家去作伴。”於是董家家族長親點三戶董家人來和我馬家作鄰居,世代友好,以仁兄弟為稱。

馬德老祖帶領五個兒子搬到林家寨以後也並不是一帆風順,董家來作伴真情流露,但李家並沒這麼友好,因為買的是李家的地皮,所以李家一直想探探馬家的家底,三番五次請我祖赴宴,灌醉之後將賣地的文書偷偷塞進我祖的衣襟,待我祖醒來為時已晚,只能認賬,此時的馬家也是家大業大今非昔比了,我馬德祖門下也有五個兒男,再也不是單門獨戶了,況且這些年做生意也攢下了不少銀子,所以我祖就施了一計,邀請李家管家來家裡赴宴,我祖假裝醉酒,這時管家又偷偷往我祖懷裡塞文書,我祖睜眼說到“小子,別塞了,不是要看我的家底嗎,告訴你,財神爺厚待我,我家財神爺下的灰堆裡都是銀子,要多少有多少,回去告訴你們掌櫃的,李家有多少地我買多少地,只要他敢賣我就敢買!”說著我祖就去扒銀子,其實財神桌下灰堆裡的銀子是提前埋進去的。從此以後李家也不敢再放肆了,相反成為朋友,後來我馬家的老姑奶奶還嫁到了李家,關係非同一般。

我十四代馬德祖配孫氏祖母,育有五子,長門啟龍,二門飛龍,三門旺龍,四門興龍,五門應龍。馬林寨口傳的老四門就是啟龍飛龍旺龍興龍,四門後人,開始十一門佔據一個衚衕,後來馬家人口增多,又在兩邊增加了東西兩道南北街,西邊供二門三門居住,東邊供長門四門居住,如今的馬林寨馬家接近四百人。同為馬德公之後,至於五公應龍,遷至王稱固馬口,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馬德爺去世後孫氏祖母改嫁將老五應龍公帶走,第二種說法是應龍公是入贅到馬口的,經詢問,應該是入贅過去的,因為在那個年代改嫁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況且還有五個兒子,而且據詢問應龍公夫人楊氏的孃家就在馬口。

先祖創業實為不易,望後世銘記,今後要做到團結互助,童叟無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