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最帅的光棍 为啥选择了皈依佛门

小时候,大叔三天两头到家里串门。每次大叔到家里来,父亲就会让母亲烧几个菜,烫两壶酒。然后,父亲就和大叔盘腿坐在炕上,两个人一唠就是一下午。

父亲和大叔喝酒时,我是不被允许偷听的,更确切的说,我必须离开饭桌。这是家里的规矩,有客人,孩子不能上桌吃饭,无论这个客人是谁,哪怕是还没出嫁的老姨来家里串门,父母也不许我们这些孩子们上桌。

村子里最帅的光棍 为啥选择了皈依佛门

不过,大叔经常来我家,而且,我又特别喜欢听大叔讲故事,所以,即使父亲总用责备的眼神看着我,我依然偷偷的站在门口。用破旧的门帘做出掩耳盗铃之势。

大叔是四爷爷的大儿子,比父亲小17岁,在我们那个穷苦的村子里,算是有见识的了。不过,大叔却特别敬佩父亲。他说父亲骨子里有一种让他想学也学不会的东西。还叮嘱我要我一定要继承父亲这个优点。

年幼的我不知道大叔何意,只当是他和父亲没有可聊的内容,打趣我罢了。

四爷爷家很穷,大叔虽说长的精致,又写的一手好字,但是,适婚年龄,却没有哪个姑娘愿意嫁过来。

父亲说,大叔曾经订过亲,女孩看中了大叔的仪表堂堂,本该到了结婚的日子,因为四爷爷拿不出酒席钱,女孩父母说什么也不肯把女儿嫁给大叔了。

大叔脸皮薄,没过多久,就到外出打工了。四爷爷说,在外面好好干,争取留在外面,娶妻生子别回家了。

村子里最帅的光棍 为啥选择了皈依佛门

大叔知道,四爷爷不愿意她回来的原因,四爷爷爱赌钱,四奶奶的病就是四爷爷赌钱气坏的。大叔在家时,经常阻止四爷爷去赌,父子俩为这事没少吵架。

每次吵架过后,大叔都会来找父亲理论。父亲再去劝四爷爷,直到父子俩和好如初。

大叔外出打工,足足有三年没回来,四奶奶想大叔,四爷爷和四奶奶相反。这三年来,大叔没少给家里邮钱,却都被四爷爷赌光了。

四奶奶的病越来越重,四爷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和村子里一个跛脚老头的媳妇好上了。

四爷爷的丑事在村子里传开了,连小孩子都念叨着四爷爷在苞米地里和跛脚媳妇的勾当。

四奶奶病重,很少出门,可是,村子里的异样和四爷爷的神魂颠倒,让四奶奶多少察觉到了什么。

纸终究包不住火,四奶奶还是知道了四爷爷的事情,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村子里,传来了四奶奶去世的消息。

这是大叔三年来第一次回村子,三年光景,大叔变了很多,也更帅气了。

大叔办完四奶奶的后事,没着急走,父亲说,守一年找个媳妇,在家过日子吧。

大叔沉默一会儿,反问父亲:哥,我想守三年后,出家!

父亲一愣,问他为什么?

村子里最帅的光棍 为啥选择了皈依佛门

大叔说,不为什么,在外闯了几年,感觉人生就像一场戏,到头来可还不是一死?与其浪费时间,不如早点皈依佛门。

父亲的观点和他不一,劝大叔:你出家不要紧,那几个弟弟妹妹怎么办?指望谁?

大叔知道,几个年幼的弟弟妹妹,最小的和我同岁,四爷爷是个不着调的父亲,如果四奶奶活着,或许,还能有个念想,如今,四奶奶走了,四爷爷更不可能管儿女们了。

大叔说,靠他们自己吧,总不能管一辈子,父亲有意再劝,大叔冲父亲摆摆手:这三年,足够我考虑了。

四奶奶走后,大叔真的不再外出了,而是潜心修佛,每天吃斋念佛。

父亲劝他还是娶妻生子,好好过日子,不过,大叔已经听不进去了。

大叔说,人这一辈子,总归要尘归尘土归土,何苦要执念于结婚生子呢?

劝的多了,大叔已经免疫了,干脆不再回复父亲,直到四奶奶去世三周年过后,大叔再次离家,而这次,他没有选择打工,而是落发成了真正的僧人。

大叔皈依佛门后,四爷爷一时间受不了,几次去求大叔回乡,都被大叔拒绝了。可怜的四爷爷,几个小儿女们长大成人后都记恨他曾经犯的错。没有人愿意赡养他,大叔出家后的第十个年头,四爷爷去世了,除了大叔,其他几个儿女都没回来。

安葬了四爷爷,父亲又去劝大叔,回归家庭,大叔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凡夫俗子,父亲已经劝不动了。

大叔离开时,父亲说,无论是修成什么样,你依然是我的好兄弟。

看着大叔远去的背影,父亲曾不解的自言自语:多好的人啊,怎么说出家就出家了呢?

在父亲的概念里,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谁会出家呢?

我劝他,这种思想已经过时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大叔的选择未必是坏事。至少,他返乡时,我们看到的是幸福的神态,而不是犹豫的眼神。

直到如今,谁也不知道大叔为何要出家,毕竟带发修行的那么多,而他完全可以做出另一番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