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北京公交免費WiFi淪爲擺設

為什麼北京公交免費WiFi淪為擺設

圖|網絡

《中國新聞週刊》記者 | 閆肖鋒

本文首發於中國新聞週刊雜誌新媒體平臺

北京網友近日反映,公交車上的免費網絡16WiFi突然“不靈了”。其實,就我這個通勤族而言,就從來沒登錄成功過,就是瞧著手機屏幕不停地轉呀轉上不去的狀態。

凡是公共的永遠是低效的——從計劃經濟時代過來的人通常都有這種感覺。但北京的公共WiFi並非計劃經濟,而是有公司運營的。記者隨後聯繫到運營公司工作人員,對方解釋說,因資金問題,16WiFi於今年6月初在北京範圍內暫停使用,是否恢復還需看後期融資情況。

據統計,北京的通勤時間平均為一小時,有些路途遙遠的通勤族更要花兩三個小時在車上。公交車上能使用免費WiFi,無疑對他們是一大福音。

但免費WiFi似乎又印證了這樣一條經濟學定律:免費的可能也是最貴的。

公交車上的免費WiFi貴到你根本就連不上了。

這家叫北京一路熱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運營公司曾於6月13日發佈官方通知:“今日起,為了更好地優化上網體驗,我們會對軟、硬件進行全面的技術升級,故將暫停車內免費WiFi服務。開網時間會另行通知,請保持關注。”隨後,記者聯繫到工作人員,對方介紹說,此前與北京公交集團合作,幾年來業務覆蓋了北京市內1.4萬餘輛公交車。因資金問題,於今年6月上旬關停了北京市內業務。

怎麼說關停就關停了呢,反正也沒收你的錢,也沒協約,你花兩塊錢車費還能在車上免費看劇是咋的?

但免費WiFi不是一座城市的形象工程嗎,是形象工程就得拿出個國際大都市的姿態出來嘛。據報道,2013年,16WiFi首次進入北京,安裝在了1路公交車上。幾年來在北京、上海、廣州、佛山等多地的公交車上“開疆闢土”,開通公共WiFi。今年2月,公司宣佈關停上海、廣州、佛山等11個城市業務,僅保留北京、昆明兩城市業務。該公司表示,此前的支出均由公司承擔,因入不敷出,導致經營困難。

公交車免費WiFi就一定得是賠錢生意嗎?答案是不一定,關鍵是找到合適的運營模式。免費WiFi也是門大生意,否則沒有公司願意當這個“活雷鋒”的。

另據報道,杭州將成全國第一個免費開放WiFi網絡的城市。從10月30日起,杭州將在全市範圍免費向市民開放室外WiFi網絡,由此,杭州將成為全國首個向公眾免費開放WiFi的城市。

為此,運營公司將設制共2000個站點,約覆蓋杭州220平方公里,標誌點用銘牌加以公示。明年年底前將完成3000個站點的部署。只是,由於受無線設備的限制,公交車車速如果超過40公里每小時,將收不到無線信號。但免費網絡信號將進入杭州地鐵。地鐵族最恨的就是信號不好,這下可好了。

誰是這個“活雷鋒”呢,原來是一家叫華數集團的。網上的信息表明,華數集團是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浙江廣播電視集團等投資的全國性廣電新傳媒、新網絡運營企業。廣電嘛,料想有大把的客戶資源,不愁沒廣告上來。尤其是地鐵族是高廣告價值群體,地鐵免費報紙都能賺到盆盈缽滿呢。

華數集團敢頂下這個包,技術不是主要的,免費WiFi應該沒啥技術含量,模式創新才是最主要的。它能構建一個客戶體驗較佳、項目還能盈利的模式。企業化運作,就是找到廣告和植入的營利模式,羊毛出在豬身上然後讓狗買單。政府肯定沒這個運營能力。

信息化城市,智慧城市,多流於口號而無實施業績。形象工程不應該花納稅人的錢,養一幫人。北京公交免費WiFi倒是沒花公眾的錢,但卻擱淺了。關鍵是沒選對路子。人家馬斯克和小扎都敢斗膽說建立WiFi地球村呢。★

為什麼北京公交免費WiFi淪為擺設

總第817期《中國新聞週刊》現已上市,可登錄微信公眾號“中國新聞週刊雜誌”進入微店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