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很多買了車卻不捨得開的人,是什麼心態?

愛在車途


在農村有很多人買了車卻不捨得開的人,是什麼心態? 農村人的攀比心理一直都比較嚴重,從樓房的建設就可以看得出來,很多人都是跟風盲目建造。現在農村的小轎車也已經開始普及,基本上每家門口都會停上一輛。但很多人一年也不過開幾次車子,這些人是什麼心態?



一、因面子買車

不得不說很多人都是因為面子的問題買車,這些人憑著都會在工廠附近上班,住宿也都是在工廠附近。他們外出打工之後就會將車子放在家裡,之所以不開出去,主要是過路費太貴,走上一千公里你少數也要1000元才行。農民的工資並不是很高,來回開車就要花2000元以上,自然車子買回家裡就放在那裡了。


二、剛需族買車

現在的農村最難的問題就是結婚,現在的天價彩禮讓農村光棍越來越多,很多人為了能夠相親娶媳婦,不得不買上一輛小轎車。其實這些人買車純碎就是為了相親和結婚的需要。沒有小轎車面子上掛不住,這些年輕人平時技術不怎麼樣,開車也要額外多出一筆費用。他們為了攢彩禮錢,自然是不敢開著車子大搖大擺。

三、開車費用大

現在年輕人基本上已經實現了人手一本駕照,在考完駕照之後就會選擇買車。但實際上這些人買車之後卻捨不得開,每個月需要還2000元的車貸,本來的工資就不是很高。如果每天開車的話,一個月的花費也會多出500元以上。除非重要場合需要開車撐場面,其餘時間車子只能閒置下來。

以上就是農村人買了車子卻捨不得開的一種現象,其實大多數人買車還是為了結婚需要。對此,你怎麼看呢?


三農圈子


這事兒啊,小編比較有發言權滴,因為俺山東濰坊農村老家,轎車都要打堆堆了,關於村民們的用車習慣,還是略有了解。

1、用車環境導致農村使用率很低

農村裡的很多購車者,不是他們不捨得開,是真的使用場景太少。

以小編家幾個鄰居來講,他們生活在村裡,工作在村裡的工廠,城裡都沒親戚,但總覺得人家買車了,咱不買感覺像是低人一頭啊,怎麼著也得買啊,於是幾個人紛紛買了吉利、奇瑞、別克等轎車。

可買回來才發現,用處還真心不大,因為上班就村頭村尾幾百米,平時抗鋤頭幹農活也不可能開轎車去,多數是坐牛車去了。

加上在村裡,也沒啥城裡親戚,更不存在週末郊遊使用,轎車買回家更多的時候是在過年過節時候,走親戚串門開開,但這些親戚也僅限在周邊十公里半徑內,開車十來分鐘就到了,這一些因素,都導致農村轎車使用頻率很低,公里數很少也就很正常了。

小編幾個農村親戚中,那些年輕點的很多都買了轎車,春節我回老家時,他們會經常開車來接送,在冰冷刺骨的北風中,有個轎車還真心好使,至少人不受罪。

2、在城裡定居的人使用頻率就正常

跟這些一直生活在村裡的孩子比,小編不少同學在濰坊、青島、濟南等城市定居、發展,這些同學也基本都買了車,這些人的轎車檔次高低不同,好的有BBA系列、凱迪拉克、英菲尼迪、吉普等各種品牌都有。

相對於前面的那些朋友,這些同學的車子使用頻率就很高,無論是生活、工作、旅遊等,都離不開私家車。

3、轎車的普及證明農村的經濟在持續走高

說實話,網上很多言論都在說農民買轎車是甭面子、炫富,不可否認會有人是這麼想,買車就是為了顯示自己“發了”,但有這種心態的何止是農民兄弟呢?

總之一句話:炫耀也好,實力也罷,轎車在農村的普及,始終證明咱們農村的經濟發展在持續走高,農民的腰包逐漸鼓了起來,這是不爭的事實,從這些年國家對於農業產業的扶持就看得出來,農村生活早已是今非昔比。

30年前,誰家買輛嶄新的永久、金鹿自行車,車子大梁得用泡沫包起來,生怕自行車騎出去遭受吹風日曬;

20年前離開老家時,那陣子誰家有個嘉陵、鈴木摩托,那絕對是村裡的富裕人家,冬天騎摩托都不捨得戴頭盔,生怕別人看不到是誰在騎;

10年前,當村裡有了第一臺寶馬X6時,我以為走錯了村子;

今天,當房前屋後的鄰居們都熱衷於買轎車時,無論他是愛惜也罷、掙面子也罷,但腰包裡沒錢,車也買不回家呀。

大家覺得我說的對嗎?歡迎農民兄弟留言討論。

你有關於拆遷安置、房產糾紛解決不了,那就交給我們盛廷律師吧,專業拆遷訴訟十餘年,業務槓槓滴……


盛廷徵地拆遷律師


汽車大量普及,很多農村人也買了車,農村汽車保有量也越來越多。尤其是,“汽車下鄉”政策實施以來,汽車價格大幅下降。現在新能源汽車在農村也開始試點普及了,甚至有專門面向農村市場的新能源汽車車型。

農村人買了車卻舍不開,無外乎這幾個原因:

一 汽車對農村人還是種高檔消費,尤其貴的車花費巨大,有重當寶貝的心態。

二 農村路況差,對汽車消耗大,磕碰現象多,而農村維修汽車相當麻煩。

三 農村加油點少,油價又貴。

四 農村範圍小,近距離徒步就行,汽車主要是出遠門,進縣城用的。

五 汽車在農村很多是在婚禮,遷遷等場合講排場用的。

汽車在農村普遍里程不高,是複雜原因造成的。在農村還是電動三輪車方便,載貨運貨,就是載人汽車也未必有優勢,農村路況加上農村人駕駛水平不高,不常開很正常。


新農人小鵬


我才想問,問這個問題的人是什麼心態呢,你哪隻眼睛看到捨不得開了。

農村人平時不開車是因為沒必要,你去問問別人,誰會腦子不好的下地的時候開汽車去。

我想說農村人只有來回走親戚或者出門辦事的時候才開


脫歐入非的吃土鹹魚


這個有很多原因,第一,農民手裡有錢,房子蓋好了,每年打工一個家庭有10萬8萬的收入,淨存4-5萬的,有了錢又不會投資怎麼辦呢?

第一,潮流所趨,很多家都有車了,咱家不缺錢,買一個。

第二,面子,人家都有車了,我們也要買,不能讓人看不起。

第三,撐門面,現在相親娶媳婦,都先問有沒有房,然後有沒有車,沒房談都不用談,沒車人家也不嫁給你。

第四,買車方便,畢竟不是很貴,一兩年的收入就可以買了,大風大雨的開著多好啊。

以後農村家家戶戶都會有車,只要條件允許。農村不堵車,到處都有停車場,基本不要錢,城裡買車的停自家小區要錢,出去外面停車也要錢,停路邊一下下搞不好都要罰個100-200的,家裡的路邊隨便停,沒人管,有了這麼多優勢,你說農村人為什麼買車呢?車是要有的,需要開的時候就會開,不需要開的時候停家裡裝逼不行啊?又不要錢。這就是農村為什麼很多人買車了卻不開的原因。


電商發展


如今農村人買汽車,就好比2000~2005年那個階段買手機一樣,有些機型努努力就能買到了,但高昂的話費卻成了時尚的攔路虎,以至於大街上經常出現一些腰裡挎著手機的人,其實根本就沒有通話功能。

農村人買車也是這樣,當然,並不是全部,很多在城市混得風生水起的大部分都來自農村,在這裡說的是你指的那部分農村人,以他們本身條件,買輛車還是沒問題的,畢竟現如今各種款式各種價格的車輛特別多,一款很不錯的轎車也花不了多少錢。

但耗油和保養這些費用,卻成了沉重的負擔,農村人不是常說一句話嗎,當你兜裡有十萬元的時候,你可以花三萬元買一輛車,否則的話,買車就不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反而成了你生活中的負擔,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了,感覺在鄰居面前腰板挺直了,但你的生活質量還是會出賣你的真實,反而會在鄰居面前留下笑柄。

村裡的一個小夥伴,在浙江某地賣燒餅,辛辛苦苦一年也能掙個十萬八萬的,為了所謂的面子,一狠心買了一輛十幾萬的車,過年回來開著走親串友好不風光,然而,過完春節他又踏上了外出的旅途,由於在外做燒餅,基本上用不著轎車代步,索性就鎖在了家裡,每年過春節回來的時候也就是開幾天的時間,還弄得他老父親天天擔心受怕,每天晚上都得在他家裡睡覺看著。

且不說大夥兒能不能買得起車,你要清楚,自己買車的目的是什麼,如果純粹是為了炫耀和攀比,那真的沒有必要,人活著是為了自己和家人,太在乎別人的眼光,這也是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農人圈



看了各位的回答。有一類人大家都沒有注意到。這類人,我們這裡有好多。因為現在,農村結婚基本上都要房要車。講一個事例。本縣偏遠農村。基本上是三縣交界之地。因為結婚,女方要車。結果花費七八萬買了一臺。到現在大約有7,8年了吧。然後順利結婚。結婚之後小兩口都去外地打工了。到過年的時候才能回來。院子裡開不進去車,只能停在家門口。並且小兩口也沒有時間考駕照。公公婆婆,天天看著車,擔驚受怕。怕被偷。最後想了個辦法。把四個車軲轆給卸了。下面拿磚墊上。過了3,4年。直接扔廢品站了。在本縣還有一種現象。好多未婚的大齡青年,紛紛買車。平常上班下班,都是電動車。到相親的時候才開車去。一年公里數只有幾百公里。甚至更少。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這一類人大部分是,買一臺五六萬的小車。沒有在縣城買房的居多。所以相親的概率,並不高。因為買房才是,大頭。

一般來說,結婚之後再買車的人不多了。誰的日子都是緊巴巴的。結婚彩禮,就已經把家庭掏空了。先勒緊褲腰帶,還欠款吧。結婚之後買車的,好多都是車貸。全款買車的基本很少。在縣城買房的基本上也都是房貸。所以即使有車。也不經常開。油費貴呀。並且在農村,大集上,小車根本不好通行。再有個磕磕碰碰的,都是麻煩事兒。一般都是隻買個交強險。三者險和商業險基本沒有。不過近幾年買商業險的逐漸多了起來。但是三者險的普及率還是很少。不開車的原因,主要是駕駛技術不過關,怕出事兒。

長途旅遊是最能提升公里數的。但是現在景區的票價,特別貴。自駕遊還不如去跟團。所以農村人很少去自駕遊。自然車的里程數就上不去。這也應該是一種正常情況。不用大驚小怪。


邶風風韻




說實話,老孃舅在農村看來看去還是電動車居多,甚至家家都有二三倆,價格適中,出行方便,不需要整天為油價上漲膽擾。

不過,現在農民生活條件好了,一部分在外打工的農民工都有了錢。這幾年都紛紛回村建新房,買轎車。可算一算其實買轎車的並不多,全村600多戶人家也只不過120多輛轎車,佔全村總戶數五分之一。每天出車只有80多輛,還有40幾輛在家閒置。除了節假日,過年開出去風光風光,平時一般都停放在村公共籃球場上用護套套著,生怕日曬雨淋傷了油漆。



那麼,為什麼農村人買了車卻捨不得開呢?到底又是什麼心態呢?老孃舅認為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結婚買車。現在,在農村一談到結婚,女方開口就是房子、車子,不管會開不會開,有沒有駕照,人家姑娘有我也必須有。所以,買了車作陪嫁,沒技術、沒駕照不敢上路,有車也只好在家閒著,面子上風光就好。

二是年輕人買車。這一部分人都在廠裡打工上班,一般都沒有結婚,買轎車是為了好找對象。可這些人往往都是“月光族”,買車一般都是按揭貸款,每個月要支付二三千元,一般這筆錢都要父母出。這些人有駕照,不過不是相親沒特殊情況一般不上路,生怕車子開多了,談婚姻時怕人家姑娘嫌車子舊,所以用護套套著,跟新車一樣的。



三是受傳統思想影響,農村父母一般都很儉省,有的父母是這樣說的:“有不是做生意掙錢,打個工還開車子,不要油……?”父母的嘮叨,年輕人沒本事也不得不聽,只好騎電動車上班,轎車就閒擱在家裡了。

其實,在農村不單單是買了車子捨不得開,還有更多的捨不得。如:有煤氣灶照樣燒柴火,有空調照樣扇電風扇,有的老農民連電燈都捨不得亮,有很多東西農村人都捨不得吃,捨不得用,一般都成了擺設。


月季正紅


因為對車的理解不同。

交通器作為大宗消費品,在任何時代都擁有兩重屬性——工具屬性和價值屬性。

以前的交通器是馬,不要以為古人騎馬很容易,一匹馬基本上價值普通人家一年的口糧。其實到今天也差不多,16年我國人均收入5.6萬元,基本是最低檔次新車的價格。

然後就是要命的價值屬性,在任何時代,交通器都是是展現一個人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的有力法寶。不要聽信什麼大老闆深居簡出只愛奧拓這種段子,如果你開著一輛垃圾車,別的老闆連和你談合作的慾望都沒有。


目前國內一線城市,基本完成了汽車的第一次普及,很多家庭都擁有或擁有過一輛基本的代步車。21世紀初我國流行的新三樣——凱越、悅動、福美來其實就代表了那個時期對汽車的主力訴求:實用性。這三輛車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僅僅是經濟適用,談不上充填門面。十年以後,你在一二線城市聽到討論最多的基本都是20多萬換什麼SUV?或者BBA哪家好?這叫消費升級。

剛才說的是一二線城市消費的軌跡,從看重工具性變成看重價值性。再看題主說的環境,宏觀來看,汽車在中國其實並不算一個普及了的物件,近年來,國內乘用車增量已經逐漸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對於那裡的人來講,他們才開始第一次擁有汽車這個物件。

也就是說,你的小夥伴們正在經歷十年前北上廣居民經歷的變化。

如果沒猜錯,你的小夥伴應該主要購買的是合資入門級車輛,這些車輛客觀而言,只是“代步車”的水平。但是相對他們的環境和收入,對於他們而言,這些車是有著象徵意義的。也就是說,他們想在”代步車“裡發掘價值屬性。

你們的矛盾就在這裡,你認為他們的車是工具,他們認為這是一種象徵,和以前大戶人家門口石獅子一樣,擺著,就是面兒。

當然不能說他們錯,畢竟北上廣的很多老司機也是這樣過來的,包括很多“鍵盤車神”的心路歷程都是如此。這是在汽車普及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為沒有人教過大家怎麼認識汽車。當然,隨著汽車進一步普及,這種現象也會逐漸消失,冰箱,電視,電腦,都是這樣過來的。

我個人認為,想到對車有一個相對理性的認知,首先要認清汽車的工具性,現實來講就是玩兒命開,死命用,等到你覺得駕駛已經和走路一樣不是什麼新鮮事,你就不會對車輛的價值性有著錯誤的估計。

你問問那些做生意的為什麼買奧迪A6,他們告訴你是為了面兒,但他們藏了半句沒說。

我那會而也是開五菱宏光拉貨起家的。


汽車武林巷


這事兒啊,普法君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說一下吧,題主的問題可是直接說到俺心坎去了……

1、農村人整體收入上去了



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普法君生於70年代,小時候農村那可真是一窮二白,農民就靠養豬種地賺點過年錢。

那時候農村各種特麼的苛捐雜稅特別多,什麼集資、提留、農業稅、公糧……你妹的,農民種的地收的糧食,東交西交的,基本就交光了……

那時候過年,就指望那頭大肥豬了,200來斤的肥豬能賣個200來塊錢,一家人就拿這錢買魚買肉、買新衣過年,剩點交孩子學費及購買來年開春化肥。

那時候大家都是一樣的窮,也沒啥私家車一說,彼此間能競爭的就是誰會過日子能吃上白麵饅頭……

現在時代發展了,農民稅負越來越低,現在種地不但不繳稅,國家還有補貼(雖然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加上我們老家那裡紡織業比較發達,產品都走出國門了。

光我們村一戶家族紡織廠,基本就吸納數千周邊年輕人來工作,這些年輕人正常情況下一月收入3000,做得好收入還要高。

並且在其廠子裡,年輕人多,很容易發展成雙職工家庭,小兩口一月賺個6-7000,在無放貸壓力情況下,手上現款還是能留下點的。

想想過去,一個家庭一年就能剩個百把塊,現在一年動輒剩幾萬,整體收入肯定高多了。

2、互相攀比好面子



大家都有錢了,那得消費啊,這樣才能顯示出身份來啊,於是,汽車就成了首選。

普法君去年國慶回家時發現,好傢伙,村裡的汽車擺滿了各個衚衕!

高端的有路虎、寶馬、奔馳、奧迪,中端的有3、40萬的吉普、別克、凱迪拉克,還有十來萬的經濟型轎車……

我有個鄰居,他工作在我們村,媳婦找的是隔壁村,整天走路上下班,即便如此,他們也花了五六萬買輛奇瑞轎車,不為別的,就為了別落在人後面。

好歹大家都有轎車啦,哪怕我擱家裡不開,沒人說你不是,但如果你家裡沒有,那隻能說你混的差……

這些車子當中,大多數只買了交強險,商業險就不考慮了,大家都覺得,一年開不了多少公里路,最多也就周邊幾個村跑跑,大不了偶爾進趟城,沒必要花幾千塊錢買保險。

面子問題,是如今農村汽車增多的一個最主要原因。

3、交通條件改善也是原因之一



小時候,普法君居住的村子都是泥巴路,一到了夏天,雨水一澆後,除了牛車、拖拉機之外,其他車想走?

做夢吧!

現如今,普法君再回家時,發現農村規劃做的可真是到位,路面硬化已經到了村頭,村內的各種大街也是鋪了石子路,核心路段也是水泥硬化。

這樣一來,無論多大的雨水,都不會讓轎車寸步難行。

交通的改善,確實也為私人轎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囉嗦半天,如今農村轎車增多已是事實,農民收入增加也學會享受生活了,城裡有的農民也要有,城裡人沒得,農村人也在努力創造,城鄉間物質上的差距縮小是好事。

當然,為了繃面子而買車的大有人在,這種心態,也算是社會發展到一定地步的必然產物吧,沒啥大不了……

今日頭條號《普了次法》,有態度的脫口秀,關注就給你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