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小众就是品味,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怪圈

如果你觉得小众就是品味,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怪圈

你身边一定也有这种人吧。

听音乐只听黑胶唱片,

逛书店只逛独立书店,

看书只看昆德拉、博尔赫斯,

看电影只看冷门的文艺片,

旅行只去人迹罕至的秘境。

一句话说完,他就是喜欢“小众”,

对一切大众的流行保持距离,

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如果你觉得小众就是品味,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怪圈

其实若是真喜欢挺好,

但很多人并非真喜欢,

而是借“小众”来装品位。

曾经有一个人闲着没事,

瞎编了一部叫《即使变成了甲壳虫卡夫卡也还是进不了城堡》的电影,

胡诌了一段剧情和IMDB编号,

并将同事的英文名杜撰为演职员表,

然后把这部不存在的电影扔进了豆瓣电影库。

如果你觉得小众就是品味,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怪圈

结果你猜怎么着?

豆瓣评分竟然高达8.9,

很多人竟然还留下了影评,

“观后潸后泪下、泣不成声。”

“CULT片杰作!硬史新定义。”

你看,很多人就是这么作,

他们认为,“小众”就是品位。

所以喜欢用“标新立异”展示自己。

但这种标新立异并非真正的品位,

如果你觉得小众就是品味,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怪圈

美学家海乐比说得好:

“如果你觉得小众就是品味,

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怪圈,

那就是你实际上追求的品位,

只是为了迎合别人心中认为的那种文艺范,

而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感觉,

这又怎么能叫品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