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直面死亡的紀錄片,讓我看到生命最真實的樣子

今天推薦的紀錄片《First Cousin Once Removed》,小編更喜歡它的另一個名字,《以遺忘為詩》。這部影片讓我們重新審視阿茲海默病,記憶,遺忘,也讓我們以從未有過的眼光去審視生活本身。

1.

如果生命僅剩最後5年,你會怎樣度過?

偉大的詩人、翻譯家埃德溫·侯內希選擇了和過去的自己對話,今天咖爺想要推薦一部小眾的紀錄片,就和這段記憶有關。

《隔代表親》

First Cousin Once Removed

這部直面死亡的紀錄片,讓我看到生命最真實的樣子

這部紀錄片在2012年紐約電影節上全球首映,並於2013年9月在美國公映。英文名是《First Cousin Once Removed》,比起直譯的《隔代表親》,咖爺更喜歡它的另一個名字,《以遺忘為詩》

導演是著名紀錄片製作者艾倫·伯林納,他是埃德溫的遠房表親——說是遠房親戚,但其實埃德溫在艾倫一路的成長中,在精神上同他走得很近。艾倫曾說,他們是整個家族中少有的兩個和文學藝術打交道的“怪人”。

埃德溫晚年罹患阿茲海默症,於是,在艾倫的鏡頭下,我們見證了一個把詞語和記憶視作生命的人,陸陸續續遺失記憶的過程。

影片的攝製時間長達5年,除了多次去埃德溫家拜訪,艾倫還與他疏遠的子女、前妻、朋友和以前的學生進行對話。

這本該是一個悲傷的題材,然而艾倫卻用一種哲思的方式面對、觀看、記錄著。

記憶的過程本身就是遺忘的過程。當埃德溫逐漸忘記自身與世界的關聯時,我們反而在偶然的靈光中親見了那些真實存在過的本真事物,而這些事物既永恆又脆弱,而且稍縱即逝。”

“影片最後的定格是一把椅子,一扇窗子,以及窗外的樹。詞語一個一個出現,然後消失。記憶最後就只剩這些了——那麼殘忍,卻又那麼仁慈。”

與其說這是一部講故事的紀錄片,不如說是一部散文。

導演艾倫表示,他希望自己的電影保存了埃德溫偉大的頭腦。“紀錄片讓我們重新審視阿茲海默病,記憶,遺忘,也讓我們以從未有過的眼光去審視生活本身。”

2.

這部紀錄片讓咖爺想到最近讀的一本書,叫《不存在的照片》

這是一本虛構書信集,主線故事只一句話就能說完:一個名為W的攝影師死了,寄給他可以信任的朋友R一個包裹,裡面裝了24封信。

書中的卡片寫滿了W在從事攝影的過程中進行的對影像、對藝術的思考,在不同人生節點擁有的對圖像的感悟。

正如《隔代表親》中的埃德溫,他在2011年5月逝世。生命的最後5年,他選擇直面鏡頭,與記憶中的自己促膝長談。《不存在的照片》中的24封信,同樣也是逝者留給生者的24封“遺書”。

全書內頁採用180g的特種紙,模擬相冊的概念,以呈現照片的方式置放文字,插配攝影與繪畫作為插頁圖片,呼應觀看與回憶的母題。

這部直面死亡的紀錄片,讓我看到生命最真實的樣子

《不存在的照片》

作者樊小純以她豐厚的人文素養,藉助攝影師W之口,向人們展示她所觀察到的獨特的世界——攝影、音樂、繪畫、電影、科技、建築、哲學、文學……“我們記錄,就是在保持。保持一個沒有見過的永恆。

這部直面死亡的紀錄片,讓我看到生命最真實的樣子

樊小純

樊小純在後記中提到,自己本身就是一名“重度讀信愛好者”,因此同時體會到了寄信人與收信人的兩種感覺。“我希望它是帶著語言的濾鏡,而每個讀者都能透過這個濾鏡在書中看見自己的面向。

除了作家,樊小純同時也是一名紀錄片導演。她和《隔代表親》的導演艾倫頗有幾分淵源。在留美攻讀社會紀錄片碩士期間,艾倫曾到她所在的系裡放過幾次片子,也教過她。因此聊起這部紀錄片,她像有說不完的話。

我回想起那幾年上課時候聽到的一句話:‘The more personal, the more universal.’在紀錄片拍攝中,很多情況下的確如此。講述的振動終究會讓另一個人在未來感受到共振,而這一點,就是一位拍攝者留給後來者的禮物。

3.

《不存在的照片》是樊小純的第三本書。

樊小純念新聞出身,赴美留學之前,她供職於上海電視臺的《大師》欄目,擔任了三年編導,更多做的是策劃和後期的工作。這段經歷讓她在剛結束大學本科學習的時候,有時間沉下心來花時間讀史料、書信與檔案。

這部直面死亡的紀錄片,讓我看到生命最真實的樣子

樊小純

從紐約回上海後,樊小純繼續紀錄片導演和製片人的工作,但她沒有放下學習。去年,她考上了同濟大學哲學系博士,師從孫周興教授,方向是藝術哲學。

選擇哲學是因為我想在精神上再往裡走一步。看書、研究不再是興趣,而成了每天的志業。”樊小純說,這樣的生活必然會對她在影像上的創作與思考發生作用,這也是她所好奇的。

在她眼裡,紀錄片或許關於等候與野心,寫作更像是自我教化。兩者的共性是皆為精神練習,紮根在她的生活中,不可分割。

這部直面死亡的紀錄片,讓我看到生命最真實的樣子

樊小純

《不存在的照片》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樊小純學習紀錄片、拍攝紀錄片的經歷,也有許多故事與素材來源於她所見所聞的紀錄片人的經驗。

紀錄片強烈提示著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我與時間、空間的關係,我與語言和隱喻的關係,我與虛構與非虛構的關係,我與記憶和遺忘的關係。

關於這本書,她希望更多的是留給讀者空間,等待他們自己的闡釋。


相關推薦

這部直面死亡的紀錄片,讓我看到生命最真實的樣子

這部直面死亡的紀錄片,讓我看到生命最真實的樣子

《不存在的照片》

樊小純

重慶出版社·華章同人

  • 內容簡介

《不存在的照片》是樊小純寫作的一本虛構書信集,整本書的視角被分裂成了講述者與隱藏的傾聽者,但最終都攏歸於作者本身的敘述。信件的一隱一顯的兩位主角去看世間萬物,通過攝影、繪畫、建築、文學所關涉的場景,來講述世界的景觀——秩序下的自我與他者。

虛構的外殼,非虛構的內容物,24張不存在的照片,24種一個人接近圖像的精神狀態。這部作品關乎儀式的實踐,或者說,記憶的交付。它一方面可以存有某種蓄勢待發,另一方面,由於象徵性的預見而讓時間懸停。它不期待傳遞任何信息,它只留白給讀者的閱讀體驗。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