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優長跑基金調倉路徑曝光 成長與消費成配置主旋律

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震盪調整,基金業績也隨之大幅波動。不過,以穩健著稱的績優“長跑”基金卻顯得氣定神閒。從近5年收益情況來看,88只主動型權益類產品回報超過100%,短期的淨值回調對其長期業績影響甚微。

記者在對近5年業績排名前20位的產品進行梳理後發現,這些產品的基金經理今年以來大多采取了均衡配置策略,主要把握了消費和成長兩大投資主線,並順勢作出了調倉操作。

績優“長跑”基金大多采取均衡配置策略

截至8月28日,除QDII基金及被動管理型產品外,今年以來僅有21只權益類基金漲幅超過10%(不同份額分開計算),逾七成產品收益為負。

持倉方面,數據顯示,年內基金持股數量前二十大股票仍以金融、消費以及少數科技成長股為主,農業銀行(01288)、分眾傳媒、伊利股份等持股量超過7億股。從基金持有數量看,貴州茅臺、格力電器、伊利股份等依然位居基金持股熱門榜前列,持有的基金數超過500家,而分眾傳媒、海康威視等科技類成長股也受到了基金的均衡配置。

面對多數基金折戟於短期收益,以穩健著稱的績優“長跑”基金卻顯得氣定神閒。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8日,近5年來88只主動型權益類產品回報超過100%,短期的淨值回調對其長期業績的影響甚微。

記者對近5年來業績領跑的前20只主動管理型權益類基金的年內操作進行了梳理,發現上述產品的基金經理今年以來大多采取了均衡配置策略,其間主要把握了消費與成長兩大投資主線,並順勢作出了調倉操作。業內人士認為,這類以穩健見長的基金投資動向或對投資人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意義。

賣出操作上,匯添富價值精選基金在一季度對2017年四季度適當增配的地產股進行了收益兌現,二季度還對部分醫藥股收益落袋為安。但基於中長期價值的考量,該基金對一些行業進行了增持,倉位整體變化不大。

銀華中小盤混合基金經理李曉星表示,在對經濟基本面保持樂觀的情況下,上半年該基金保持了高倉位,配置相對均衡,兼顧消費及成長,精選高景氣行業中高增長的個股,從而取得了不錯的回報。目前其倉位主要配置在新能源、高端製造、電子、傳媒、生物醫藥、食品飲料等行業。

匯豐晉信大盤基金調倉路徑顯示,上半年調整了股票持倉結構,對估值已顯著回升或基本面不及預期的行業和個股降低了配置,持續買入基本面不錯、業績可持續、估值相對低且較為逆週期的公司,如電子等行業。

諾德成長優勢基金經理郝旭東表示,該基金上半年堅持均衡配置、精選個股的總體策略,倉位較為靈活,擇時進行了倉位調整。配置板塊上,以業績確定性強的部分消費股作為底倉,對藍籌、消費以及部分成長股進行了輪動操作。

以諾德成長優勢基金為例,該基金一季度舉起消費股大旗,重倉貴州茅臺、五糧液、片仔癀、潤達醫療等消費股,較去年四季度的持股數有所增加。但到了二季度末,上述股票卻在其十大重倉股名單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華股份等科技成長股。

從消費到成長 基金聚焦新機會

上述20只績優“長跑”基金的季度持倉變動情況,悄悄透露了它們的調倉思路。數據顯示,在這些基金季度增持最多的個股中,分眾傳媒、美亞柏科、恆華科技這些TMT概念股名列前茅,均被增持超過1000萬股。同時,這些績優“長跑”基金減持股數最多的上市公司多為銀行、消費等藍籌股,如農業銀行、工商銀行(01398)、華潤雙鶴、海信電器等。

不僅如此,天相數據對所有基金半年度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淨買入額最高的個股中頻繁出現科技等成長股的身影。其中,浪潮信息、東方財富、天齊鋰業、分眾傳媒、海康威視等名列基金淨買入榜前列。相反,五糧液、中國平安(02318)、新華保險(01336)、伊利股份等藍籌股的淨賣出額居前。

嘉實優化紅利基金經理季文華直言,該基金上半年的投資策略是在消費和成長中積極尋找結構性機會。

季文華認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當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后,消費對GDP的貢獻將不斷提升。消費升級是一個大的趨勢,消費領域有很好的投資機會。上半年他在消費領域重點配置了食品飲料、家電、醫療保健等細分行業。

另外,流動性邊際放鬆有利於成長股。因此,該基金在成長股方面重點配置了醫療服務、電子、傳媒和計算機等細分領域。

年初以來,白馬藍籌股的回調拖累了嘉實優化紅利基金的收益率。但數據顯示,二季度該基金組合中的成長股對淨值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實際上,機構調研方向也逐漸向科技等成長股傾斜。截至8月30日,二季度以來受機構調研家數最多的是電子領域的海康威視,共有573家機構參與調研。其中,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各有93家和222家,易方達、工銀瑞信、民生加銀、農銀匯理、富國、興全等多家公募基金在列,淡水泉、高毅資產等知名私募也參與其中。另外,對匯川技術、利亞德、廣聯達、大華股份等公司調研的機構也超過200家。

眾所周知,機構調研方向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未來投資的關注點,而機構對於成長股的重視度加深也與其調倉路徑不謀而合。

對於未來投資環境仍持相對樂觀態度

數據顯示,從淨資產來看,截至二季末,有41.39%的偏股型基金股票投資比例在減少,另有29.86%的偏股型基金股票投資比例在增加。不過,股票投資比例超過80%的偏股型基金仍佔多數,比例接近六成,僅有逾兩成產品維持半倉及以下倉位。

在股市震盪的大背景下,基金操作難度隨之提高,穩健運作渴望長期業績的“長跑”類基金也不例外。不過,多數績優基金經理對於未來市場投資環境仍然抱有相對樂觀的態度。

國金國鑫基金經理滕祖光認為,部分行業板塊的估值接近甚至低於歷史最低水平,預計業績確定性高的上市公司估值修復的概率大,市場存在短期反彈的投資機會。

工銀瑞信金融地產基金經理鄢耀也認為,股市估值水平已經壓縮到接近歷史底部水平,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十分有限。

興全輕資產基金經理董理表示,從2到3年的維度看,現在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佈局時期。

李曉星說:“在經歷了持續調整之後,預計市場將呈現震盪向上的格局。受益於流動性邊際放鬆,創業板優質標的會有較好表現。”他在半年報中透露了未來一段時間的選股主線,即圍繞消費升級和科技創新,以自下而上的選股為主,重點配置半年報高增長、下半年業績有望超預期且估值相對匹配的個股。

匯添富價值精選混基金經理勞傑男也表示,該基金以向下有安全邊際並有不錯向上彈性的穩健價值類或穩健成長類個股為核心配置,對高成長類個股和週期反轉類個股注重“準心”,特別提防買入偽成長概念類個股或週期波動階段的博弈類個股。

交銀施羅德主題優選基金經理沈楠認為,上半年該基金增持了業績增速與估值匹配的成長性行業,包括高端製造、醫藥、計算機、環保、軍工等領域,以及估值調整充分的金融行業。他表示,未來將聚焦於受內外環境影響較小的成長類板塊。

本文源自上海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