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聯研究」易果、每日優鮮、百果園等主流生鮮平台模式大揭祕

「運聯研究」易果、每日優鮮、百果園等主流生鮮平臺模式大揭秘

2017年,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民消費需求旺盛。作為消費升級意願最高的品類,中國生鮮領域不斷有電商平臺企業切入,並廣受消費者熱捧。

來源 | 運聯研究院

作者 | 朱敏傑

1、生鮮平臺發展背景

1.1 生鮮平臺市場規模

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為1391.3億元,同比增長52.24%。增速自2012年起持續放緩,生鮮電商行業已達到「擠出」階段。但由於市場的強烈需求、電商巨頭對供應鏈的持續性投資,以及資本方對部分企業的持續注資,生鮮電商市場規模依舊持續增長。

「運聯研究」易果、每日優鮮、百果園等主流生鮮平臺模式大揭秘

1.2 生鮮平臺融資規模

2017年,生鮮電商領域共發生13筆融資,總金額達到52.56億元,同比下降43.42%。由於資本方逐漸迴歸理性,2018年上半年,一線平臺中十億元級別的鉅額融資僅有1筆——百果園獲投15億元。

相對而言,2017年,還有兩大生鮮平臺被資本追逐:易果生鮮8月完成D輪3億美元融資,用於安鮮達物流的基礎建設;每日優鮮于1月、3月分別完成C輪與C+輪融資,共計3.3億美元,用於加大前置倉及上游供應鏈體系建設的投入。

「運聯研究」易果、每日優鮮、百果園等主流生鮮平臺模式大揭秘

1.3 生鮮平臺行業現狀

目前,生鮮電商行業中大部分企業由於資金困難已經逐漸淡出。例如美味七七,一家專門服務於上海及周邊城市的區域龍頭。曾在2014年5月獲的亞馬遜2000萬美元投資,被視為亞馬遜佈局生鮮市場的第一步棋,卻因為過快的業務增長,被大量的自建網點和鉅額負債逐漸拖垮,於2016年4月宣佈倒閉。

「運聯研究」易果、每日優鮮、百果園等主流生鮮平臺模式大揭秘

行業在洗牌,活下來的企業都有自己的立命之本。如背靠天貓,自身擁有強大物流網絡的易果生鮮;獲騰訊青睞,社區「三公里一倉」的線上平臺每日優鮮;合併一米鮮,線上線下共同發展的百果園;兩年半完成5輪融資的B2B平臺美菜網;新零售領域的寵兒盒馬鮮生等等,這些企業依靠各自獨特的運營模式及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受到了資本方的青睞。

2、生鮮企業特點及模式分析

2.1 傳統生鮮分銷模式

在傳統的生鮮分銷渠道中,一級批發商從農戶手中獲得生鮮貨品,轉至城市二批,然後通過自建或三方物流配送至農貿市場或傳統商超(代表企業:沃爾瑪、華聯超市、大潤發),最後消費者可前往購買所需的生鮮產品。

特點是多渠道進貨,貨源十分充足。但由於多級批發商週轉,導致採購成本高,末端盈利空間小,並且無法保證貨物的質量。

「運聯研究」易果、每日優鮮、百果園等主流生鮮平臺模式大揭秘

2.2 線上生鮮平臺運營模式

(1)C端平臺:每日優鮮

每日優鮮是一家專注於線上的C端平臺,滿足客戶對生鮮產品的即時性需求。模式上採用「產地採購 → 城市分揀中心(總倉)→ 社區配送中心(微倉)→用戶」的倉配模式。

在華北、華東和華南分別設立一個總倉,然後以用戶3公里為半徑設立微倉,目前全國共有約200個微倉,其中北京有近100個。其特點是配送速度快,但由於建倉成本以及運營成本問題,此模式是否能在未來大規模盈利仍需一定的考量。

「運聯研究」易果、每日優鮮、百果園等主流生鮮平臺模式大揭秘

2018年3月,每日優鮮對外宣佈成立無人貨架便利購子公司。截至目前,已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十個城市完成了18000個點位的覆蓋。利用每日優鮮的前置倉網絡,就近補貨,保證大部分便利購貨架可以做到一日一補,甚至有15%左右的貨櫃可以做到一日兩補。

(2)B端平臺:美菜網

B2B模式代表企業美菜網,採用直營模式打掉三級批發代辦收貨制度,打造美菜自有品牌,自建冷鏈物流體系,大幅提升效率及產品品質。美菜網遍佈全國21個核心城市,自建29個分倉,佔26萬平米倉庫,配備6000+車輛。

「運聯研究」易果、每日優鮮、百果園等主流生鮮平臺模式大揭秘

2.3 線上+線下生鮮平臺運營模式

(1)自有幹線及末端物流:易果生鮮

易果生鮮主要負責天貓、蘇寧以及易果自身在內的阿里系生鮮平臺系統的運營。當客戶在平臺下單後,信息通過整合傳輸至物流中心,再由安鮮達物流從區域集貨調撥倉內進行配送服務。

「運聯研究」易果、每日優鮮、百果園等主流生鮮平臺模式大揭秘

安鮮達物流是易果集團旗下負責生鮮冷鏈宅配服務的子公司,目前已在北上廣等15個城市建立24個冷鏈物流中心,在北上廣及武漢建立了區域集貨調撥倉,同時擁有360個自配站點及超4000人的自有配送團隊,日均30萬單。

(2) 線上拼單+線下連鎖店:一米鮮(百果園)

從校園市場起家,一米鮮以「以銷定採」的理念,以及鋪設地區前置倉或與當地大型水果連鎖店深度合作,構建了自身獨特的O2O+C2B的運營模式。消費者下單後,由平臺統計訂單量,讓各渠道供應商將相應水果送至大中心倉或在水果產地進行直採。在大中心倉中進行貨物抽檢,根據訂單分裝成標準化產品然後分撥到區域前置倉/自提點/門店,再由店員/第三方物流配送至消費者手中。

「運聯研究」易果、每日優鮮、百果園等主流生鮮平臺模式大揭秘

這種模式在擁有足夠的訂單量的情況下,可以有效的減少庫存及流通環節,貨物在倉時間平均不超過12小時。

2016年12月11日,百果園與一米鮮宣佈合併。合併後一米鮮獲得了百果園的30多個城市的線下店面佈局支持,加強了業務覆蓋範圍及末端配送能力。

(3)新零售模式:盒馬鮮生

新零售模式代表企業盒馬鮮生,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供應商方面,依託天貓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倉儲方面,實行店倉一體化,店內配有自動分揀帶,可實現自動化物流分揀;末端方面,由盒馬配送員進行短途配送,可實現3km範圍30分鐘之內送達。

「運聯研究」易果、每日優鮮、百果園等主流生鮮平臺模式大揭秘

3、運聯研究院觀點

3.1 生鮮平臺的核心,燒錢不及供應鏈

近幾年,死在沙灘上的生鮮平臺,多數都被資本注了雞血。他們大規模鋪設線下門店,通過各種營銷手段,來獲得更多客戶。但是蹚水的企業太多,市場競爭過於激烈,資本投入難以獲得回報,很多企業被自己拖死。

目前,能活下的生鮮巨頭大多都背靠大樹,想通過燒錢來打敗競爭對手的方式已經難以實現。生鮮企業想要做強,提升的核心就是供應鏈,不管是何種商業模式,最終都是從產地流通至消費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怎樣提高效率、保證質量、降低成本,打造最優的供應鏈才是關鍵。

3.2 多品類平臺成為最大威脅

單品類平臺例如百果園、美菜,他們的特點是服務速度快,專業性更強,可能很好地滿足客戶在某一品類的個性化需求。但缺點也很明顯,端口流量化太低,區域化嚴重,無法有效普及。

多品類平臺如天貓、易果生鮮,平臺流量高,產品覆蓋範圍廣,可以滿足客戶各方面的需求。但缺點是對商品控制能力有限,且運營成本較高,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

生鮮行業的產品同質化嚴重,未來客戶會更多往綜合類平臺的方向去選擇,單品類平臺固然在服務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客戶卻更希望在同一時間可以買到所有滿足自己需求的產品。

3.3 末端個性化服務決定客戶黏性

生鮮平臺的線下佈局服務範圍約在1km內,服務於周邊小區的居民,基本上是熟人經濟。活躍的客戶基本維持在幾百人的數量級,這種情況下,細微的價格差異並不能改變客戶的購買轉移,店主的個性化服務和圈子的建立,才是生鮮平臺客戶黏性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