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漢武帝一定要滅了衛氏滿門?

餘庭洋


題主的說法有誤,漢武帝並沒有滅衛氏滿門,比如衛青的另外兩個兒子衛登,衛不疑就都沒事,還有衛子夫有一個女兒石邑公主也沒事。不過,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禍,確實牽連了很多衛氏家人,那我們來看看具體是怎麼回事,又牽連了哪些人。

公元前92年,丞相公孫賀的夫人叫衛君孺,是衛子夫與衛青的姐姐。公孫賀的兒子叫公孫敬聲,為人驕橫,還擅自動用了北軍一千九百萬錢,事情敗露後被捕下獄,公孫賀為了救公孫敬聲,就向漢武帝請求,由他來拘捕陽陵大俠朱安世,用來替公孫敬聲贖罪。

漢武帝答應了,公孫賀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將朱安世拘捕到案,而朱安世卻對著公孫賀說:丞相將要禍及全族了。朱安世在獄上給漢武帝上書,說公孫敬聲與衛子夫與漢武帝之女陽石公主私通。

而且還行巫蠱之術,在漢武帝專用的馳道下面埋著小木偶,用來詛咒漢武帝。公元前91年,漢武帝調查屬實,公孫賀與公孫敬聲,陽石公主,衛子夫的另外一個女兒諸邑公主,還有衛青的長子都被牽連進來,都被處死。

這個事情還沒有結束,漢武帝有一天白天在做夢,夢見有好幾千個木頭人拿著棍棒想要襲擊他,他突然醒了,從此感到身體不太舒服,記憶力也有所減退,江充因為與太子劉據、衛皇后有矛盾,就跟漢武帝說:肯定是宮中有人行巫蠱之術,才讓你得病的。

漢武帝就讓江充調查此事,江充就到太子宮和皇后宮調查,對外揚言說:太子宮中找出很多木頭人,而且藏有很多寫著對漢武帝不敬文字的絲帛,應該向漢武帝稟報。劉據沒有辦法,就向老師石德問計策。

石德說:這個事情解釋不清,你只有假傳聖旨,殺死江充等人,而且漢武帝現在在甘泉宮養病,你也見不到他,漢武帝是否活著都不好說,你難道忘了秦朝太子扶蘇的事情嗎?

劉據本來想去甘泉宮去向漢武帝請罪的,但確實也見不到漢武帝,沒辦法只能起兵舉事了,最後失敗死在一戶農家裡,而漢武帝也命人取走了衛皇后的印綬,衛皇后沒法為自己解釋,只能自盡。


歷史簡單說




你願意跟朕永遠在一起嗎?

我願意。

你才20歲,花一樣的年紀。朕年過古稀之年,將不久於人世。你願意跟朕一起萬年嗎?

陛下開恩!勾弋並無過錯。陛下開恩!

來人!廷慰擬詔,勾弋夫人不守禮儀,有違宮律,白綾賜死。

陛下!陛下!弗陵才三歲,他不能沒有孃親啊!

來人!來人!拉下去!快!快!

漢武帝劉徹賜死了太子的生母勾弋夫人,司馬遷在一旁進諫,劉徹對司馬遷說:我大漢開國以來,到我是第七代,文帝和景帝都是太皇太后扶持著治理江山,這還好是太皇太后比較識大體為國家。太子弗陵今年三歲,他的生母勾弋夫人二十歲,朕賓天后勾弋夫人就是太皇太后,擁有無盡的權力,無盡的權力就有無盡的慾望,誰能約束的了她呢?沒有人可以,所以朕要預防這一切發生。子少母壯,必亂天下。

司馬遷道:防微杜漸,臣慚愧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如陛下洞達日月,乾坤獨斷。



劉徹苦笑:你不用挖苦朕,你心裡一直在罵朕是個無情無義的人。你那本史記,朕看了幾遍,有幾次都壓不住火要把它燒掉,誅滅你九族。你竟敢過問朕的家事,寫衛子夫和廢太子及衛青?朕滅了衛氏滿門,天下人都認為朕刻薄寡意,忘記了衛青滅匈奴的功績卓著,忘記了朕與子夫夫妻之情,忘記了朕與太子父子之情!

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臣是一個廢人,死不足惜。人有人的命運,書有書的命,臣寫這本書不是為了青史留名,只是想完成一件未了心情而已。陛下是天子,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陛下家事即是國事,臣的本職是大漢的史官,需要履行職責記錄國事。

劉徹:好一個國事,朕來問你,廢太子舉兵謀反該不該殺,衛氏身為母后教子不嚴有沒有過,衛氏家族身為漢臣看著太子起兵而不勸諫有沒有臣道?



司馬遷:陛下,巫蠱之案,始作俑者,江充一人,太子與皇后情有可原,不能以律法代禮儀親情,而損我大漢以孝治天下,以春秋決訟獄啊!陛下!

劉徹:迂腐!迂腐透頂!誰都可以說我漢朝以黃老之術治天下,你太史公不可以。我大漢高祖斬白蛇起義,歷經百戰得天下,威震四海。可是為什麼會懼怕小小的匈奴呢?外示黃老,內用儒家,讓大漢朝變成了圈養的綿羊,沒有了是非,沒有了進取,靠著和親進貢換取太平日子,可是天下什麼時候太平過呢?

朕即為以來,發誓外示黃老,內用法家,宗用霸術治裡天下,推恩令削去諸侯們的勢力鞏固朝廷郡縣,設茂陵新都遷天下豪傑消除隱患,厲兵秣馬出戰匈奴,重開絲綢之路,讓我大漢帝國重回王者榮耀。

衛青是朕的恩人,也是大漢朝的恩人,他讓朕的夙願得以實現,讓大漢朝找回尊嚴。朕娶了他的姐姐衛子夫,他娶了朕的姐姐長陽長公主,這是一件非常圓滿的事情。

可是朕是天下的皇帝,朕是孤家寡人,朕的命運是律法,朕的選擇是江山,無論是誰觸犯了律法,威脅了江山,朕都會義無反顧選擇抹掉他的歷史。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衛子夫和他的兒子勝利,衛氏家族那些人還會滿足做一個侯爺嗎?他們要做王,就像呂氏家族那樣,劉氏宗親將萬劫不復,朕不能容忍這樣事情發生,絕對不能。

子夫和據兒,衛青,你們不要怪朕,下輩子我們投胎到尋常百姓家,還做一家人。

太史公曰:無情最是帝王家,一入宮門深似海!


唐俊龍55398571


戾太子劉據、皇后衛子夫先後自盡,衛氏一族的中流砥柱垮塌之後,漢武帝對於衛氏一族趕盡殺絕,曾經在西漢煊赫無比的衛家,瞬間崩潰。然而,讓漢武帝怎麼都沒有想到的是,他費盡心思甚至不惜過河拆橋的舉動,最終導致了衛氏一族殘留的“火種”——霍去病的弟弟霍光的專權。

歷史上“卸磨殺驢”的皇帝,始終都事與願違。漢高祖劉邦如此,結果有了呂后專政;明太祖朱元璋如此,結果發生了靖難之變,他的皇孫還是被拉了下來;反而是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那些重臣元勳反而安於富貴。


澹奕


衛氏家族應該算是漢武帝時期最有權勢的家族了,你看看這些官職(皇后、太子、大將軍、驃騎將軍、丞相)哪一個不是出自衛家,這就造成了衛氏家族悲劇收場,可以說是衛氏家族大部分人都命喪於此。這到底是為什麼?漢武帝為何要這樣做?

“限制外戚權力、加強中央集權”用著十二個字來解釋漢武帝的所作所為最為貼切;

外戚在中國歷史上一直都是皇帝所懼怕的,前有呂雉後、竇太后;後有慈禧、武則天;其實整個誅殺衛氏家族的事情還得從巫蠱案開始說起。

(漢武帝劇照)

鉤戈宮有個趙氏懷劉弗陵十四個月才出生,而堯也是懷了十四個月才出生,然後漢武帝就把鉤戈宮改為堯母宮,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舉動竟然大臣各自揣摩,他們認為漢武帝要廢太子劉據,立劉弗陵為太子,這個時候打漢武帝對衛子夫也是愛理不理的樣子。這更加讓大臣們確定了,所以為了迎合漢武帝,就製造了震驚古今的巫蠱之禍。

漢武帝身體不好,經常出現幻覺,很多人說跟巫術有關,於是讓江充徹查,正好給了江充一行人機會,他們利用這個機會想搬到太子劉據和衛子夫,他們設計在太子宮中放置大量木偶人,最後假裝搜出,太子劉據當時非常害怕,就問老師石德改怎麼辦?石德怕被牽連就告知劉據不要做第二個扶蘇,因為公孫賀父子,公主,衛伉等人都已經因為巫蠱案而死了,於是讓他假傳聖旨,下令逮捕江充等人,結果有人說太子劉據要造反,漢武帝就下旨擊殺叛逆,此時一張假聖旨和一張真聖旨相遇,加上佞臣挑撥,雙方對戰了五天,最後太子兵敗,而站在太子一邊的衛子夫也選擇了自殺,太子向東逃跑後被洩露,自縊而亡。

其實外戚只要太過強大,勢必會干預朝政,而歷代“強主末政,鮮有不亂”,漢武帝自然一樣!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評論、點贊


羽評郡主


這絕非漢武帝一時興起,走的一招昏棋,而是漢武帝有其切實的政治考量,如果用暴君、昏庸一概而論,則未免太過膚淺,不能看到問題的本質!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滅了衛氏滿門”聽起來嚇人,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加上衛青連同他的長子衛伉,也就倆人,離滿門還遠著呢,若以滿門論――誅九族謂之滿門。

衛青連一族都沒滅完,何來“滅滿門”一說?

衛青在漢武帝一朝可不是凡人,漢承秦制設宰相,宰相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這衛青,曾官拜常置將軍,掌握西漢的整個軍權,位列宰相之上,這樣來觀察衛青在漢朝的身份和地位,也許更能撥開雲霧見真章。

衛青的死就死在這位高權重上,衛氏一門,有衛青、其子衛伉、衛不疑、衛登以及霍去病(衛青外甥)、霍壇六人為侯,漢武一朝六人為侯,基本上可以說但凡有點作為的政治人物,恐怕都得結附衛家以獲得發展。


但是衛青雖然是位列宰相之上的常置將軍,但因為他的姐姐衛子夫得寵於漢武帝被立為後,從而衛青也就有了另一層身份――外戚。

西漢時期外戚專權是很嚴重的,先是漢高祖劉邦皇后呂后,再就是竇太后,漢武帝對於外戚專權深惡痛絕,但機緣巧合,在漢武一朝,又形成了這樣的局面――衛子夫為後,衛家人權傾天下的局面。

有人說衛家因巫蠱之禍得罪,其實沒有這巫蠱之禍,也會有其他的禍端降臨到衛青身上,自古以來皇帝用人,不在你多能幹,而在你有多忠誠,一旦皇帝認為你的存在對他是一種威脅時,滅門,不過是時間問題。

但還是要強調的是漢武帝沒有斬草除根,雖然衛家人受牽連沒死的被貶為平民,但這只是在漢武一朝,而且僅限於衛家。

就連衛青的外甥大將軍霍去病都沒什麼事,後來霍去病還保舉了自己同父異母弟霍光,再後來在霍光主持下,還為衛家平了反,衛青次子和么子均恢復侯位!


歷史三日談


衛氏只是失勢,並沒有被滅門,這跟衛青對族人的約束有關,衛士雖然勢力強大,但對武帝沒有二心,也沒有膨脹,武帝犯不著趕盡殺絕,太子死,除去衛氏勢力即可,但武帝也是性情的,唯獨對霍光沒有忌諱太多,反而成了託孤大臣,留霍光在可保衛氏一族平安無事,當然個人覺得武帝重用霍光其中霍去病的因素最多,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武帝待霍去病親如兒子般,從某種意義上講對霍去病的喜愛已經超越了兒子,霍去病死後,武帝抱著霍去病遺體痛哭:我的兒子沒了,我的兒子沒了~


風吹過已靜下46339537


這隻能說是武帝權利均衡的一種手段而已,衛家實力過大,就培植李家,可惜李廣命不好,一直沒能封侯,他兒子李敢被殺,所以李陵投敵,所以李家算是敗了。後又扶植霍家與衛家抗衡分權,可惜霍去病早逝,只能通過其他手段制衡衛家了。


張良先生63817042


漢武帝並沒有滅衛氏滿門!

衛青有三個兒子,分別為衛伉、衛不疑、衛登,原配妻子是誰歷史沒有記載,這三個兒子的母親是誰歷史也沒有記載,至於衛青最後一任妻子平陽公主也就是漢武帝的姐姐,因為結婚的時候雙方年紀都比較大,並沒有留下子女。

元朔五年,漢軍北征匈奴大獲全勝,衛青被封為大將軍,衛伉作為衛青的長子被封為宜春侯,同期衛青次子衛不疑被封為陰安侯,幼子衛登為發乾侯,後來衛伉雖然因為犯罪失去爵位,但衛青死後衛伉仍然以長子的身份繼承了父親長平侯的爵位。

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因為貪汙軍費被捕,公孫賀為了給兒子贖罪,主動要求以捉拿通緝犯朱安世換取兒子一條性命。朱安世號稱大俠,其實就是個大土匪,漢朝的俠和後世武俠小說的大俠是兩碼事。朱安世究竟怎麼得罪了漢武帝不得而知,總之被公孫賀抓到了。

公孫賀本來以為此事已了,但朱安世被抓以後反戈一擊,他笑著說:丞相禍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斜谷之木不足為我械。翻譯過來就是:丞相把禍事引到自己家族裡了,終南山的竹子寫不盡我要告發的罪狀,斜谷裡的樹木也不夠製作被牽連的人所用的桎梏。

朱安世在獄中上書:指控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且在皇帝專用馳道上埋藏木人以詛咒皇帝,由此拉開了武帝晚年最為血腥的“巫蠱案”。

朱安世一個江湖中人,怎麼知道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的,又是怎麼知道他們在馳道埋人偶,這是一件非常詭異的事情,讓人不由對“巫蠱案”身後的推手妄加猜測,但當時患病的武帝十分忌諱生死,下令徹查,奸人江充由此得勢,七次出征匈奴,立有大功的公孫賀一家被滿門抄斬。

公孫賀的老婆叫做衛君孺,是衛子夫的姐姐,也就是衛伉的姑媽,衛伉由此被捲入,加上陽石公主、諸邑公主等人一起被殺,後期連帶太子劉據一併身死,牽連範圍十分廣泛。

《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言道:“巫蠱之禍起自朱安世,成於江充,遂及公主、皇后、太子,皆敗。”

但衛不疑、衛登並沒有受到牽連,他們後來的狀況歷史也沒有記載,宣帝劉病已即位以後,由於親緣關係,衛家重新被啟用,漢宣帝元康四年,詔賜衛青之孫錢50萬,並恢復爵位。



日慕鄉關


首先因巫蠱之亂,漢武帝下令處死受牽連的衛青的長子長平侯衛伉,至於問題中的滅滿門,小編不可能。

當時,衛伉的子嗣以及衛青次子衛不疑與幼子衛登的家族並沒有受牽連的記錄。

其次衛氏家族,小編認為有衛青兒子長平侯衛伉,陰安侯衛不疑,發乾侯衛登,妻子平陽公主,外甥冠軍侯霍去病,姐姐皇后衛子夫。這些完全都可以說是衛氏家族主要成員。

巫蠱之亂皇后自殺,念起平陽公主,及衛青也不可能滅滿門。

到後來漢武帝託孤忠臣,霍光,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這樣存在也不能滅滿門。

根據《漢書·外戚恩澤侯表》記載,漢宣帝元康四年,詔賜青孫(衛登之子)錢五十萬,復家。所以衛氏並未滅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