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得開美國的軟體和硬體嗎?

據衛報報道,你當然可以淘汰很多美國產品,但你可能也會因此放棄許多令人驚歎的功能。例如,超過10億人因為生活在中國或俄羅斯而沒有使用美國的技術。雖然特朗普將移民當做替罪羊,但請記住,美國半數以上的頂尖科技公司都是由移民或移民子女共同創立的。為特朗普的罪行懲罰他們真的合適嗎?

我們離得開美國的軟件和硬件嗎?

同樣重要的是,美國是個大國,大多數美國人也不喜歡特朗普。大多數科技產品都來自加州(蘋果、Facebook、谷歌、惠普、英特爾等)或華盛頓州(亞馬遜、微軟等)。這兩個州的大多數選民都投票反對特朗普。對美國加徵關稅進行報復的國家,正將目標對準支持特朗普的州出產的產品。例如,歐盟的清單上包括哈雷-戴維森摩托車、李維斯牛仔褲和波旁威士忌等。那麼,我們能否完全避免使用美國產品呢?

我們離得開美國的軟件和硬件嗎?

硬件

當前大多數PC硬件都是在中國製造的,包括臺灣公司。無論你購買哪個品牌的個人電腦,都可能是由廣達、仁寶、和碩、緯創資通、英業達或富士康製造的。蘋果和惠普位於美國加州,而戴爾來自德克薩斯州。華碩和宏碁總部位於中國臺灣,聯想總部位於中國。

此外,你可以從Zoostorm或Chillblast等公司購買在英國組裝的個人電腦,儘管大部分部件仍是在中國製造的。英特爾的微處理器是美國製造的,但該公司也在愛爾蘭和以色列生產,同時在中國有幾家工廠。英特爾的主要競爭對手AMD是美國公司,但其部分生產是由臺積電(TSMC)或韓國三星公司完成的。

也許你可以購買搭載ARM處理器的設備。它是英國芯片設計公司,不過被日本軟銀集團於2016年收購。

軟件

美國的操作系統幾乎無所不在:微軟的Windows、蘋果的macOS以及谷歌的Android都是美國產品。Unix的BSD版本是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發的。雖然GNU/Linux主要是美國的,但至少內核是由林納斯·本納第克特·託瓦茲(Linus Benedict Torvalds)在芬蘭開發的,儘管他幾十年前搬到了美國,現在是美國公民。

幸運的是,有些非美國的Linux發行版,比如Canonical公司的Ubuntu。Canonical公司由南非人馬克·沙特爾沃斯(Mark Shuttleworth)創立,總部位於倫敦。然而,Ubuntu是基於美國Debian Linux開發的。SUSE Linux是在德國開發的,先被Novell(美國公司)收購,後來賣給了Micro Focus(英國公司)。目前,該公司正被出售給瑞典私人股本集團EQT。然而,它是企業版的Linux,而不是消費版的Linux。

微軟Office顯然是美國的,但LibreOffice與歐洲有聯繫,即使最初的代碼只有很少(如果有的話)保存了下來。StarWriter於20世紀80年代在德國起步,並出現在部分Amstrad電腦上。Sun Microsystems(美國公司)於1999年收購了Star Division,並於次年開發了StarOffice開源代碼。這就導致了OpenOffice的出現,這太糟糕了。2011年,OpenOffice被用於創建LibreOffice,表現更好。

金山的WPS Office是另一個選擇。金山軟件是一家中國公司,提供免費(含廣告)、訂閱(29.99美元/年)和付費(79.99美元/年)的三件套辦公軟件,類似於微軟的版本。

你還可以使用Opera或Vivaldi,它們都是優秀的瀏覽器。這兩家公司都是由出生於冰島的喬恩·馮·特茨克納(Jon von Tetzchner)在挪威與人聯合創立的,不過Opera現在被中國財團所有。但與許多其他瀏覽器一樣,Opera和Vivaldi都基於谷歌的Chromium ope源代碼。

服務

你當然可以改用非美國電子郵件服務。例如,你可以使用德國的GMX Mail,或總部位於澳大利亞的Fastmail。Here WeGo開發出非常棒的地圖,它是由諾基亞收購美國Navteq的基礎上開發的,現在從阿姆斯特丹開始運行。Spotify的音樂流媒體服務是個簡單的選擇,它是在瑞典開發的。

至於消息應用,你可以使用Viber,它是在以色列開發的,現在由盧森堡的Rakuten Viber運營。母公司是日本公司。另一個選擇是Line,它由韓國互聯網公司的日本子公司運營。對於那些擁有長期記憶的人來說,ICQ仍在繼續。它是在以色列開發的,後備賣給美國AOL,現在歸俄羅斯互聯網巨頭Mail.Ru所有。

你可以嘗試用面向隱私的StartPage替換谷歌搜索。這是在紐約開發的,當時Ixquick被荷蘭公司收購。然而,StartPage需要從谷歌獲得結果。你也可以試試Yandex、Qwant或Swisscows。Yandex是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俄羅斯跨國公司,Qwant是法國公司,而Swisscows源自Conf?deratio Helvetica(CH)。兩家公司都在很多搜索中使用微軟的必應,不過馮·特茨克納表示,Qwant是“第一個建立自家網絡索引技術的歐洲搜索引擎”。

社交網絡是個更難攻克的堡壘。您可以使用Vkontakte,它是俄語應用,也為Mail.Ru所有。你還可以使用Taringa!,它是在阿根廷推出的,在說西班牙語的國家很受歡迎。如果你會說中文,你的選擇會更多。真正的問題在於,即使你克服了語言障礙,你的朋友和家人也不太可能在這些社交網絡上出沒,而是更青睞於Facebook或Instagram。

中國

中國公司複製或改進了許多美國產品。目前,全球十大互聯網公司中有三家來自中國,它們分別是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分別大致相當於谷歌、亞馬遜和Facebook。它們的總市值接近1萬億美元。然而,他們在美國和歐洲的用戶相對較少,除了中國學生和遊客。

如果你會說中文,百度可以取代谷歌。除了運行世界第二大搜索引擎,百度還提供瀏覽器、工具欄、地圖、雲服務、社交網絡、音樂流媒體和許多其他服務。它還有自己的虛擬助手,以及無人駕駛汽車項目。

阿里巴巴相當於亞馬遜、eBay和PayPal。它有兩個巨大的在線市場——淘寶和天貓,以及針對國際用戶的AliExpress。它還運營支付寶(AliPay)、電子郵件、短信、雲計算和其他許多服務。

騰訊是個巨大的企業集團,始於類似ICQ的消息服務QQ。現在,騰訊推出了微信。騰訊的其他產品包括類似Twitter的騰訊微博、社交網絡(QQ空間)、搜索引擎和瀏覽器、電子支付服務(Tenpay)、網上銀行(WeBank)以及中國最大的音樂流媒體服務。騰訊的遊戲業務包括騰訊遊戲平臺(WeGame)、熱門網遊《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等。

不同尋常的是,騰訊為國際用戶提供QQ International。你也可以下載在Android和蘋果智能手機上下載微信應用程序,儘管最近的用戶評論顯示這可能不值得。如果騰訊計劃接管英國的相關服務,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