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与IBM合作调整,王健林和罗睿兰谁被坑了?

万达与IBM合作调整,王健林和罗睿兰谁被坑了?

万达与IBM合作调整,王健林和罗睿兰谁被坑了?

近日,万达集团旗下网络科技集团公有云服务板块被爆出部分业务部门解散的消息。

消息称,万达云公司销售部、市场部、解决方案部等部门解散,解散的原因则是公司与IBM的公有云合作谈判并不顺利。

目前人员调整的消息基本可以确认,但并不清楚调整是否涉及公有云板块所有员工。万达云拥有员工约200人左右。

据悉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旗下主要有四大业务板块:包括数字商业、智慧生活、金融科技和公有云服务。此次万达人员调整的部门为万达网科与IBM合作的公有云服务板块。

对此万达内部人士回应称,这个(与IBM合作)项目仍在正常进行,下一步,万达还将继续推进IBM公有云技术在中国的落地。关于此次调整,是双方在合作推进中,根据实际情况,在角色定位、推进节奏及责任义务作出的相应调整。

本月初,微博认证为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的博主@李停舟发布关于万达云的微博,称万达在把所有高薪雇来的职员在试用期前一天解聘。

而在该微博下,有另一名网友表示,万达云“高薪聘请各路豪杰,试用期基本掌握你技术,试用期结束跟你讲不合格卷铺盖滚 ”。该内容并未得到证实。

万达与IBM合作调整,王健林和罗睿兰谁被坑了?

万达与IBM合作调整,王健林和罗睿兰谁被坑了?

发布会还是商业互吹?

万达与IBM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年多前。当时王健林可谓雄心勃勃——先定一个小目标,赚它一个亿!

2016年10月12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集团总部会见IBM全球董事长罗睿兰(Ginni Rometty),双方达成了合作意愿。

2017年3月19日,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与IBM在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王健林、罗睿兰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

万达表示将与IBM共同推进IBM公有云在中国落地。万达称,通过此次合作,中国企业将获得相关的IBM云基础架构即服务、平台即服务(IaaS 与 PaaS)以及IBM Watson、区块链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并表示这是IBM全球几十个云服务中唯一与其他企业合作推出的公有云服务。

与其说是一场发布会,还不说就是赤裸裸的商业互吹。2017年8月,万达网科集团在官网公布了与云服务合作的后续时间表,具体为:万达云服务将于2017年年底邀请试用,在2018年的一季度正式发布成都区域第一期的云服务等。

万达与IBM合作调整,王健林和罗睿兰谁被坑了?

万达与IBM合作调整,王健林和罗睿兰谁被坑了?

不过,目前来看这一计划可能不会按照原时间表推进。具体原因,从王健林最近的发言能略窥一二。

稍早之前,王健林为苏宁张近东站台时承认万达做了两年多探索,线上线下的融合不太成功,未来要往人工智能的方向上走。

对于万达网科集团来说,“云计算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概念,物联网、AI则更多代表一个业务场景,把这些融合到一起就是数字化转型。”

万达的数字化转型包括三个重要要素:创新、业务场景、新技术。也就是说,利用成熟的企业级新技术,开展企业商业模式或业务场景的创新。

但是从上个月万达云与神州云动CloudCC CRM项目启动会来看,原本看起来高大上的合作,落地却显得没有多少科技含量...

“云代理”IBM有多坑?

据业内人士透露,云计算有一定的技术门槛,需要长时间的投入,比如线下公有云基础设施的选址、建设、调优及对外提供服务需要2-3年的时间周期。

亚马逊AWS早在2013年12月就开始在中国区域提供云计算平台服务,并于2014年开始有限测试,但直到2016年才开始商用。

国内刚起步的云服务公司也都是采用“引进来”的方式,使用亚马逊、微软等厂商的底层技术和服务。目前公共云IaaS市场排名靠前的腾讯云,也是先与IBM softlayer合作积累经验。

万达与IBM合作调整,王健林和罗睿兰谁被坑了?

2016年腾讯云还因为对象存储COS、Web管理界面无法批量删除文件,引起用户在论坛里抱怨,不知道这个锅IBM该背吗?

随后腾讯云就更换了合作伙伴,并在去年9月与甲骨文达成战略合作,引入后者完整的企业级云服务解决方案后迅速起飞。

IBM是以系统集成商成名的,为何会被腾讯云嫌弃呢,难道真的是云服务实力不行?那么同万达网科合作的含金量有多高呢?

其实“蓝色巨人”早已演变为云代理(cloud broker)和入口:不仅提供自己的SoftLayer,还转售亚马逊网络服务和微软Azure的云服务。

去年IBM还推出了一种名为cloudMatrix的IT即服务解决方案,成为公共云提供商以及内部基础设施的入口——就是把收购的Gravitant服务换了个马甲而已。

这样一家各种坑队友、连续16年营收增长几乎为零的云服务一级代理商,也只有万达网科集团会当作大腿一样抱着了。

顺便一提,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官网并未在国内备案,使用的还是香港阿里云服务...

合作模式成双方分歧点

至于万达与IBM的公有云合作谈判并不顺利,也并非个例。类似的情况光环新网和亚马逊AWS也遇到过。

2016年8月,光环新网(SZ.300383)与亚马逊签订了关于亚马逊授权公司在中国境内提供并运营北京区域亚马逊云技术及相关服务(AWS)的《运营协议》,协议有效期两年,到期后自动续展一年。这也标志着AWS在中国正式开始商用。

但根据中国的法规,在中国提供公有云服务要满足两点要求:1,所有中国的数据必须留在中国;2,所有技术服务都由中国提供。

而AWS并不希望客户数据、软件、服务器等意味着核心竞争力的部分落入第三方公司的手中。因此,尽管AWS已经在国内找到了合作方,但双方对于数据、软件等因素的主导权依旧悬而未决。

直到今年11中期光环新网宣布以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分期付款的方式向亚马逊购买基于亚马逊云技术的云服务相关的特定经营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等IT设备),并基于该等资产在中国境内提供并运营基于亚马逊云技术的云服务,AWS在中国才算正式落地。

这次收购事件为AWS在华的合规问题找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即光环新网所购得的算是前端的运营服务;而亚马逊则将退居后方,提供更底层的技术支持。

世纪互联和微软Azure云服务的合作差不多也是这种模式。最近亚马逊AWS又引入西云数据,只能说贵圈真乱。

万达与IBM合作调整,王健林和罗睿兰谁被坑了?

自从2007年成立以来,亚马逊AWS每年都会有几次降价,不高于20%的毛利率,也让光环新网这样的国服运营商吃不消——已经陷入一种“增收不增利”的状态。

光环新网2016年的年报显示与AWS相关的费用占到总营业成本(约16.77亿元)的比例高达60.8%,其中广告推广费约6.5亿元,技术服务费约3.6亿元。

如果万达网科“代理”IBM云服务,第一年付出的成本可能在10亿元上下。推测双方谈判的一个分歧点就在于合作及分成模式。

早期的合作模式应该这样的,万达网科为IBM的客户提供IDC服务,并收取相应的费用,而IBM则负责提供IT和软件服务 。 后期的合作模式则是,万达网科提供全部的IBM云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

一方面,万达网科并没有世纪互联(微软Azure运营商)、光环新网的运营经验,IBM内部自然也是有点b数的。另一方面,万达网科对IBM的分成方案不满意,自己赚不到钱,导致双方谈判不太顺利

结语

除万达云以外,万达网科旗下飞凡网近期也爆出将进行大规模裁员,裁员幅度超过70%。对此万达回应称,此举系正常员工优化调整,70%的数字无从核实。

另有消息称,整个万达网络科技集团目前任职员工在6000人左右,会裁员至800人,裁员比例接近90%。

根据万达2017年度工作报告,2016年万达网科集团收入41.9亿元,2017年给万达网科集团定下的收入目标为65亿元。

此前还报道称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推迟了原定于今年进行的15亿美元(大约100亿元人民币)融资方案,时间推迟到至少2018年年初。

万达与IBM合作调整,王健林和罗睿兰谁被坑了?

万达网科融资计划推迟,很可能是营收目标未完成。万达云同IBM的公有云合作恐怕也是为融资服务的,但因为技术、运营、资金等问题进展不太顺利(现在的公司都被乐视带坏了)。

而且万达只是充当二级代理商的角色,底层技术及服务全看IBM脸色,后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就像暴雪可以踢掉九城,选择网易作为《魔兽世界》国服的代理商一样。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万达资金流告急,各个业务裁员也在预料之中。别看官方回应是业务调整,这事基本上要黄了——没钱想都不要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