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動,大仁果是天津人的

大家都知道,我每次出去為大家找好吃的的時候,都會帶著我的小麻豆大仁果。

她為什麼會叫大仁果呢?那是因為當時取名的時候,我們在考慮天津人到底喜歡什麼?無疑的,大仁果成功入圍。

別動,大仁果是天津人的

要說天津人對大仁果的喜愛,那可是數不勝數。

一捧花生的濃香

花生大概是人們可以享受到的最廉價的堅果了。

別動,大仁果是天津人的

不管是炒熟或是炸熟的花生都帶著特殊的醇香,一咬嘎嘣脆,讓人慾罷不能。煮花生帶殼和不帶殼,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美味,可以說花生是相當多變的美食了。

別動,大仁果是天津人的

它是最接地氣的美味,因此謳歌的人也眾多,就像是許地山先生的《落花生》。它有一種魔咒,讓人一吃就停不了口。

別動,大仁果是天津人的

這花生的香味全部來自其中包含的油脂,然而榨成花生油之後,身價陡然倍增。

別動,大仁果是天津人的

那是無數花生的精髓經過反覆的揉搓才獲得的美味,人們以吃花生油為一種享受生活的標誌,這是最平民級的奢侈。

別動,大仁果是天津人的

天津和花生的不解之緣

天津人說的“大仁果”可是對花生的愛稱,但卻不是它全部的名字,花生在天津這裡,因為烹飪方法不同,名稱也不盡相同。

別動,大仁果是天津人的

在天津,只有帶著皮炒的才叫大仁果,而其他的,都叫大果仁。

天津人一年四季,都離不開果仁。

春節,人們都會習慣性的買上點兒大仁果,作為必備乾果,年夜飯,尤其有那炸的烹的,還有這包餃子和餡,都離不開花生油。

別動,大仁果是天津人的

人們抓上一把大仁果,喝杯茶,說說這一年各自的過往,其樂融融。

夏天,人們泡上一把果仁,再配上各式各樣的新鮮蔬菜,就能拌上滿滿一大盤子的素什錦,脆脆生生花花綠綠,從視覺上就讓人耳目一新,口味更是清爽,苦夏什麼的,在素什錦的面前,根本就不存在的。

別動,大仁果是天津人的

又或是路邊的馬沙,必須來盤花毛一體做前奏才能酣暢淋漓。

秋天,炸一盤子大果仁,喝點小酒,最好是白酒,那香味溢滿整個口腔,從嗓子眼兒到五臟六腑,簡直是通體舒泰。

別動,大仁果是天津人的

冬天,燉肉的時候帶上一塊肉皮,燉到軟糯彈牙微微起膠質,然後將晾涼的肉皮切成小塊,配上切丁的土豆、香乾、胡蘿蔔、黃豆,最後一把煮好的大果仁,再蒯上一大勺肉湯子在鍋裡咕嘟,直到土豆綿軟,這一鍋濃香的臘豆是屬於冬天最獨到的美味。

別動,大仁果是天津人的

有的家裡面喜歡切上幾刀白菜的,那瞬間就變成了最下飯的一道菜,葷的素的脆的面的一鍋全囊括,再澆上點兒燉肉湯,呵!這美得啊,連北都找不到了。

別動,大仁果是天津人的

別動,大仁果是天津人的

花生之於天津人到底是種怎樣的存在呢?這麼說吧,這東西你若是不吃也便不吃了,但若是吃上這麼一回,就變成了一種癮,終生戒不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