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在美可能被集體訴訟,後果有多嚴重?有公司曾被迫退市

拼多多在美國上市第一天股價大漲,創始人黃崢的身家還超過劉強東,真可謂風光一時,不過這畫風變得有點快,傳到國內後,拼多多立馬因為假貨、山寨風波,遭遇國人質疑及嘲諷,甚至有壞壞的媒體弄出“拼多多承包我一年笑點”之類的文章,很遺憾,兩分鐘金融看了那些買家秀,也忍不住笑了……

拼多多在美可能被集體訴訟,後果有多嚴重?有公司曾被迫退市

如果被嘲諷一下就算,估計拼多多也認了,畢竟“山寨不是假貨”這種話,說出來恐怕連他們的高管都不會信。問題是接下來市場監管總局要調查、要約談,讓拼多多的股價才天堂跌到了地域,截至8月3日收盤,拼多多股價又大跌,只剩19.07美元了。

更可怕的後果是,美國幾家律師事務所開始以非市場因素導致股價大跌,致使美國投資者利益受損為由,要對拼多多提出集體訴訟,這問題就大條了,因為從過往來看,被集體訴訟的公司後果都不會太輕。

拼多多在美可能被集體訴訟,後果有多嚴重?有公司曾被迫退市

1、美國集體訴訟制度

美國股市採取的是註冊制,上門的門檻很低,所有很多虧損的中國企業,都爭相跑到美國去上市。不過,與上市公司相比,美國市場的監管非常嚴,違法違規必然要付出嚴重的代價,比如證券集體訴訟制度。

該制度通俗講,就是上市公司做了啥對不起股民的事,只要一個股民或幾個股民起訴它,訴訟的結果將默認覆蓋所有與之相關的股民。比如拼多多如果被一個股民起訴,被判決賠償的話,所有在相關時段買入拼多多的股民,都將獲得賠償。

而基本上呢,美國集體訴訟,壓根就不用股民出面,有很多律師事務所專門盯著這個生意,而且採取的是風險代理模式,也就是說,哪怕告輸了,股民也一毛錢不用出,都是律所墊付的,但如果打贏了,律所將獲得賠償金額三成或五成的“抽成”。

拼多多在美可能被集體訴訟,後果有多嚴重?有公司曾被迫退市

集體訴訟的官司通常都要持續1-3年,長的甚至十幾年都有,比如針對匯豐金融的一個集體訴訟,就整整持續了14年。而最終解決的方式,基本都是達成和解協議,因為上市公司耗不起,提交證據過程還可能暴露一些商業秘密。但是和解的金額一般十分巨大,幾千萬美元是正常的,上億,甚至幾十億更是家常便飯,比如上述匯豐金融14年的代價,是15.6億美元,而年初巴西國家石油公司,了結集體訴訟案的代價,更是達到29.5億美元。

2、拼多多有麻煩了?

正是因為集體訴訟的分成比例巨大,因此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利益鏈,有不少律所平時就盯著上市公司,看看有啥漏洞之類,這也是美國股市比較成熟的一面,上市公司不敢亂來,因為代價會非常大!而在美國上市的中資公司,基本上很多都遭遇過集體訴訟,下面就以拼多多接下來可能的遭遇,來簡單說下後果。

第一種可能,拼多多雖然遭遇集體訴訟,但法院可能不立案,這後來也夠拼多多吃一壺的。比如阿里巴巴當年也因為假貨問題,被美國律所提出集體訴訟,地區法院剛開始駁回,律所立馬上訴,然後2017年底法院又判發回重審,到2018年6月第二次被駁回。整個過程持續了整整3年,對阿里巴巴形象、股價的影響,這個就沒法估算了。

拼多多在美可能被集體訴訟,後果有多嚴重?有公司曾被迫退市

第二種可能,法院立案後,拼多多可以選擇應訴(但上面也說了,持續時間長,提交證據時還可能暴露商業秘密,因此大多公司不會應訴),也可能選擇和解,但要支付一筆巨大的賠償金額。

雖然這一步不會直接讓公司退市,但“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公司可能因為鉅額賠償導致經營出現困難,或者因為訴訟,導致股價大跌,最後被迫退市。比如聚美優品當年在美國上市,因為遭遇集體訴訟,短短4個月時間市值縮水了6成,最後可能忍受不了,在2017年私有化退市了。

拼多多在美可能被集體訴訟,後果有多嚴重?有公司曾被迫退市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拼多多可能要麻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