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農村汙水治理技術大全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環保企業加入了農村汙水處理市場“分蛋糕”的行列。目前,農村汙水治理的技術工藝已有多種。給大家特盤點幾種農村汙水治理技術,以供參考。

「收藏」農村汙水治理技術大全

我國的市政汙水市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趨於飽和,據公開資料顯示,2000—2014年,城市汙水處理廠從481座增加到3802座;汙水處理率由34.3%上升至90.2%。市場機會已轉向如何運營汙水廠並擴大收益等問題。與市政汙水市場差距明顯農村汙水市場還是一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全國40906個鄉、幾十萬個村,每年產生生活汙水量達到80多億噸,農村水汙染物排放量佔全國水汙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但是很少見到汙水處理廠,除上海、北京等少數發達省市外,汙水處理率都不到10%,這一市場潛力巨大,被譽為新“藍海”。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環保企業加入了農村汙水處理市場“分蛋糕”的行列。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認為,村鎮汙水市場當下缺少的是配套政策、監管體系、財政補貼、技術評估以及專業人才等,而農村汙水治理相匹配的技術工藝經過幾年的探索與發展已經不再是阻礙。

事實上,農村汙水治理的技術工藝確實有很多種。中國水網的記者特盤點幾種農村汙水治理技術,以供參考。

活性汙泥技術:活性汙泥技術是一種生物法,向廢水中通入空氣,使好氧 性微生物繁殖培養形成具很強吸附能力的活性汙泥,生物法逐漸成為汙水處理技術的主流方法。這一方法自 1914 年由 E.Arden 和 W.T.Lokett在英國曼徹斯特開創。

活性汙泥技術的基本流程:由曝氣池、二次沉澱池、曝氣系統以及汙泥迴流系統組成。由初次沉澱池流出的廢水與從二次沉澱池底部迴流的活性汙泥同時進入曝氣池,成為混合液。在曝氣池的作用下,混合液充分曝氣,並使活性汙泥和廢水充分接觸。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汙染物被活性汙泥所吸附,並被微生物群體所分解,使廢水得到淨化。

活性汙泥技術具體還包括很多種,其中有普通式活性汙泥法、氧化溝法、AB兩段式活性汙泥法、序批式活性汙泥(SBR)法、完全混合性汙泥法等。

A/O工藝法:也叫厭氧好氧工藝法。除了可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汙染物外,還可同時去除氮、磷,對於高濃度有機廢水及難降解廢水,在好氧段前設置水解酸化段,可顯著提高廢水可生化性。

A2/O法:生物脫氮除磷工藝是傳統活性汙泥工藝、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藝和生物除磷工藝的綜合。該工藝處理效率一般能達到:BOD5和SS為90%~95%,總氮為70%以上,磷為90%左右,一般適用於要求脫氮除磷的大中型城市汙水廠。但A2/O工藝的基建費和運行費均高於普通活性汙泥法,運行管理要求高,所以對目前我國國情來說,當處理後的汙水排入封閉性水體或緩流水體引起富營養化,從而影響給水水源時,才採用該工藝。

「收藏」農村汙水治理技術大全

化糞池技術:生活汙水的收集和預處理,建議保留化糞池或村民門口附近的坑塘。化糞池不僅可以起到收集汙水的作用,同時還可以通過微生物新陳代謝作用除去部分有機質。

工藝流程為分離池-腐化池-酸化池-氧化池-排放。該工藝無動力、低能耗、佔地面積小、出水水質好。但是化糞池存在清掏困難、產生惡臭氣體和堵塞管道等缺點。

人工快滲:在快速滲濾系統運行中,汙水週期地向滲濾田灌水和休灌,在土壤層形成的厭氧、好氧交替運行狀態有利於氮、磷的去除。COD和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別為79.65%和94.47%,出水達到GB 18918—2002 一級A排放標準。

生態塘:是從氧化塘發展而來的汙水生態化處理技術,主要進行汙水的二級深度處理。它是利用水體自然淨化能力處理汙水的天然或人工池塘,在太陽能作為初始能源的推動下,藉助菌藻共生強化系統去除有機物,以水生植物和水產、水禽的形式作為資源回收,淨化的汙水也可作為再生水資源予以回收利用,實現汙水處理資源化,是生態處理的發展方向。李旭東等採用高效藻類塘系統處理太湖地區農村生活汙水,COD的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高達93%,磷的平均去除率為55%。

穩定塘:在缺水乾旱地區,穩定塘工藝是實施汙水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與傳統的二級生物處理技術相比,高效藻類塘具有很多獨特的性質,對於土地資源相對豐富,但技術水平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來說,是一種較具推廣價值的汙水處理技術。有實驗研究顯示,採用高效藻類塘系統處理太湖地區農村生活汙水,CODcr的平均去除率70%以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高達93%,磷的平均去除率為55%。該項技術已經成為近年來我國著力推廣的一項技術。

高效藻類塘: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oswald教授提出並發展的,試驗流程見圖1。與傳統穩定塘相比,既有運行成本低、維護管理簡單等優點,又克服了傳統穩定塘停留時間過長、佔地面積大等缺點,在處理農村及小城鎮汙水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已在太湖地區建立了高效藻類塘系統處理太湖地區農村生活汙水的實驗研究。

「收藏」農村汙水治理技術大全

生物濾池:其最大的特點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懸浮固體於一體,節省了後續沉澱池,厭氧水解—高負荷生物濾池處理系統集初沉池、曝氣池、汙泥迴流設施以及供氧設施等於一身,大大簡化了汙水處理流程。生物濾池工藝流程見圖2。

「收藏」農村汙水治理技術大全

人工溼地:是利用人工水生態系統內多級生物的稀釋降解作用來去除或削減水中汙染物的方法。人工溼地作為一種新型生態汙水處理技術具有投資和運行費用低、抗衝擊負荷能力強、處理效果穩定、出水水質好、水生植物有一定經濟價值等諸多優點。用於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的主要是潛流人工溼地。人工溼地處理工藝流程圖見圖3。

「收藏」農村汙水治理技術大全

無動力地埋式生活汙水處理裝置:生活汙水首先進入厭氧消化池,汙水中的懸浮物沉降下來成為汙泥,汙泥通過一定時間的自然發酵,有機物得到降解。工藝流程見圖4。出水水質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排放標準。

「收藏」農村汙水治理技術大全

生活汙水淨化沼氣池:新型生活汙水厭氧淨化池(或稱城鎮生活汙水淨化沼氣池)是一種小型分散化汙水處理裝置。生活汙水淨化沼氣池是在化糞池和沼氣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解決了化糞池處理效果差、 沉積汙泥多、沼氣池沼氣回收率低的弊端,其工藝流程見圖5。

「收藏」農村汙水治理技術大全

地下土壤滲濾系統

:該系統將汙水投配到土壤表面具有一定構造的滲濾溝中,汙染物通過物理、化學、微生物的降解和植物的吸收利用得到處理和淨化。工藝流程見圖6。該種工藝技術是將汙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經一定構造、距地面約50 cm深和具有良好擴散性能的土層中,汙水緩慢通過布水管周圍的碎石和砂層,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層中擴散,並利用土壤中的大量微生物,將汙水中的汙染物質過濾、吸附、降解。地下土壤滲濾淨化系統建設容易、維護管理簡單,基建投資少,運行費用低。整個處理裝置放在地下,不損害景觀,不產生臭氣。但是負荷較低,不適合人口集中、汙水產量較大的地區。

厭氧氨氧化工藝:厭氧氨氧化工藝是由荷蘭Delft理工大學根據厭氧氨氧化原理研究開發的一種新型汙水生物脫氮工藝。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多種生物脫氮工藝,如CANON、OLAND等。由於厭氧氨氧化過程是自養的,因此不需要另加COD來支持反硝化作用,與常規脫氮工藝相比可節約100%的碳源。而且如果把厭氧氨氧化過程與一個前置的硝化過程結合在一起,那麼硝化過程只需要將部分NH4+氧化為NO2–N,這樣的短程硝化可比全程硝化節省62.5%的供氧量和50%的耗鹼量。

生物膜技術:生物膜法是分散生活汙水處理主要應用的一種人工處理技術,包括厭氧和好氧生物膜兩種。厭氧或好氧微生物附著在載體表面,形成生物膜來吸附、降解汙水中的汙染物,達到淨化目的。這種方法設備簡單、運行成本較低,處理效率高。反應器一般由填料、布水裝置和排水系統三部分組成,採用的填料有無機類和有機類。目前,新型的生物膜反應器和固定化微生物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研究。MBR(膜生物反應器)技術就是其中一種。也包括的生物

曝氣生物濾池:簡稱BAF,是集生物膜法與活性汙泥法兩者優點於一身的第3代生物濾池。BAF具有去除有機物、有害物質、脫氮、除磷的作用;佔地面積小、基建投資少、能耗及運行成本低。

雙膜式太陽能技術:該種技術是運用生物膜和纖維膜的雙模反應系統,運用鼓風機和抽水泵將陽光通過太陽能板進行轉化,再經過系列運行,淨化生活汙水。適用於日照量充足的南方地區,汙連續陰雨天則需要運用電進行運作。雖然這種技術較為新穎,但是在特定項目中已經有所使用,優勢在於能夠節約能源,並降低大量的運行費用。

地埋A/O-人工溼地技術:是在常規生化處理基礎上增設人工溼地系統進行深度處理。人工溼地系統是人為的在有一定長寬比和底面坡度的窪地上用土壤和填料(如礫石等) 混合組成填料床,使汙水在床體的填料縫隙中流動或在床體表面流動,並在床體表面種植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強、生長週期長、美觀及具有經濟價值的水生植物(如蘆葦,蒲草和美人蕉等) ,形成一個“基質—微生物—植物”的複合生態系統,並利用這種複合生態系統獨特的淨化功能進行水質高效淨化。適用於地勢條件易於集水汙水並能通過自流出水的且規模適中的村莊,處理規模20~200 t/天。工藝參數: 缺氧池停留時間不小於4 h,好氧池停留時間不小於6 h,汙泥清理週期180 天,人工溼地水力負荷0. 5 ~1. 0 m3/(m2·d) ,工藝流程見圖7。

「收藏」農村汙水治理技術大全

地埋A/O-生態塘技術:一種常規生化處理後增加生態塘處理工藝。生態塘亦稱氧化塘或穩定塘,是一種利用天然淨化能力對汙水進行處理的構築物的總稱。其淨化過程與自然水體的自淨過程相似,通常是將土地進行適當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並設置圍堤和防滲層,依靠塘內生長的微生物來處理汙水。生物塘是以太陽能為初始能量,通過在塘中種植水生植物,進行水產和水禽養殖,形成人工生態系統,在太陽能(日光輻射提供能量) 作為初始能量的推動下,通過生物塘中多條食物鏈的物質遷移、轉化和能量的逐級傳遞、轉化,將進入塘中汙水的有機汙染物進行降解和轉化,最後不僅去除了汙染物,而且以水生植物和水產、水禽的形式作為資源回收,淨化的汙水也可作為再生資源予以回收再用,使汙水處理與利用結合起來,實現汙水處理資源化。該技術適用於擁有自然池塘或閒置溝渠,地勢條件易於收集汙水,並能通過自流出水的且規模適中的村莊,處理規模20~200t/天。工藝參數: 缺氧池停留時間不小於4 h,好氧池停留時間不小於6 h,生態塘停留時間不小於24 h,汙泥清理週期180天,工藝流程見圖8。

「收藏」農村汙水治理技術大全

地埋A2/O-人工溼地技術:A2/O 工藝亦稱A-A-O 工藝,本工藝為採用厭氧—缺氧—好氧法生物脫氮除磷工藝的簡稱,是流程最簡單,應用最廣泛的脫氮除磷工藝。適用於處理要求較高,四季氣候變化大,氣溫較低的地區。處理規模不小於200 噸/天。工藝參數: 厭氧池停留時間不小於2 h,缺氧池停留時間不小於4 h,好氧池停留時間不小於6 h,人工溼地水力負荷0. 5~1. 0 m3/(m2·d) ,汙泥理週期180 天,工藝流程見圖9。

「收藏」農村汙水治理技術大全

生物滴濾-人工溼地技術:亦稱滴濾池工藝,一般以碎石或塑料製品為濾料,汙水噴灑在濾層上部,沿濾料孔隙下滲時,有一部分汙水、汙染物和細菌附著在濾料表面上,微生物便在濾料表面大量繁殖,形成生物膜。汙水中的有機汙染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降解,從而得到淨化。本技術適用於處理要求一般,規模較小,距離居民區較遠的汙水處理設施,處理規模10~30 噸/天。工藝參數: 集水池停留時間不小於12 h,缺氧池停留時間不小於12 h,生物濾塔負荷0. 2~0. 3 m3/(m2·d) ,人工溼地水力負荷0. 5~1. 0 m3/(m2·d) ,汙泥理週期180 天,工藝流程見圖10。

「收藏」農村汙水治理技術大全

一體化MBR工藝:一種將活性汙泥法和一體化浸沒式膜分離系統結合的傳統改良型工藝,利用膜組件進行的固液分離過程取代了傳統的沉降過程,能有效的去除固體懸浮顆粒和有機顆粒,製備無菌水。系統出水可直接用於生產或生活回用。廢水通過本處理系統處理排放出水的各項指標均可以達到《城市汙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的指定標準。該技術適用於有回用要求或用地緊張的的汙水處理設施,處理規模20 ~500 噸/天。工藝參數: 缺氧反應區停留時間不小於2 h,MBR區停留時間不小於4 h,汙泥理週期360 天,工藝流程見圖11。

「收藏」農村汙水治理技術大全

「收藏」農村汙水治理技術大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