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皇帝合葬是妃子的榮耀,爲什麼這位清朝皇太后卻拒絕了?

在封建社會的時候,女子的地位相對低下,大多數時候都是要依附男性生存的,死後也以和丈夫合葬為榮。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之下,大部分後宮的妃子死後都希望能夠與皇帝合葬,因為這是一份巨大的榮耀。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清朝有一位86歲的老太后卻拒絕死後與丈夫合葬,這究竟是為什麼?

與皇帝合葬是妃子的榮耀,為什麼這位清朝皇太后卻拒絕了?

孝聖憲皇后(即鈕祜祿氏),電視劇《甄嬛傳》裡面甄嬛的原型人物,滿洲鑲黃旗人,出生於名門之後,曾祖父是清朝開國五大功臣之一。

在她12歲那一年,康熙皇帝把她賜婚給了26歲的胤禛。不過由於當時胤禛(即雍正皇帝)是貝勒的身份,鈕祜祿氏的地位也只是一個格格而已,並沒有因此而提高。由於胤禛早已經成親了,所以他對鈕祜祿氏算不上寵愛。

隨著時間的發展,鈕祜祿氏逐漸長大成人,待人處事十分的友好,算得上是一個十分賢惠的妻子。有一次,胤禛染上了瘟疫,病情十分的嚴重,奄奄一息,很多人怕被傳染都不敢去服侍他。在這個時候,鈕祜祿氏站了出來,盡心盡力的服侍胤禛,直到他病好為止。鈕祜祿氏的舉動令胤禛十分的感動,於是對她十分寵愛,算是熬到出頭之日了。

與皇帝合葬是妃子的榮耀,為什麼這位清朝皇太后卻拒絕了?

公元1711年,鈕祜祿氏生下了皇四子弘曆(即日後的乾隆皇帝)。在弘曆十歲那一年,聰慧的他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喜愛,於是把他接到皇宮裡面親自教導。除此之外,康熙還稱鈕祜祿氏是有福之人,這使得胤禛更加寵愛她。

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病逝,胤禛登基繼位為帝,是為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登基後,冊封鈕祜祿氏熹封,後來加封為熹貴妃。

與皇帝合葬是妃子的榮耀,為什麼這位清朝皇太后卻拒絕了?

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逝世,鈕祜祿氏的兒子弘曆登基為帝,是為乾隆皇帝,尊鈕祜祿氏為皇太后。

次年,負責泰陵工程的恆親王弘晊、內大臣戶部尚書海望等人向乾隆皇帝上奏摺,詢問泰陵是否給現今的皇太后預留位置一事。這件事情關係重大,乾隆皇帝也不敢擅自做主,於是特意去請示皇太后。皇太后下懿旨稱:“世宗憲皇帝奉安地宮之後,以永遠肅靜為是。若將來複行開動,揆以尊卑之義,於心實有未安。況有我朝昭西陵、孝東陵成憲可遵,泰陵地宮不必預留分位。”

皇太后的意思是不必合葬了,免得擾先人的清靜,給我在旁邊再建一個陵墓就可以了。

與皇帝合葬是妃子的榮耀,為什麼這位清朝皇太后卻拒絕了?

公元1777年,86歲的皇太后逝世,諡號定為“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後世稱為孝聖憲皇后),葬於泰東陵。

孝聖憲皇后起先是一個格格身份,然後慢慢的變成了熹妃,再到熹貴妃,最後以皇太后的身份度過晚年。活了86歲,是清朝壽命最長的皇太后,可謂是享盡了榮華富貴,真是應了康熙那一句,“是有福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