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癡迷練成「絕活」 這位大叔在鵝卵石上「螺螄殼裡做道場」


李名麟,民間藝術家,精通書法繪畫,尤擅在鵝卵石上作畫,繪有紅樓人物、水滸108將等鵝卵石畫作,筆觸細膩精巧,人物栩栩如生,令人歎為觀止。一天24小時,李名麟至少有15個小時在桌前埋頭苦幹。他的時間和心血變成了鵝卵石上一抹黛色遠山,摺扇上曲曲折折的驛館春梅,火柴頭上髭鬚畢張的猛張飛……

延長路旁的斗室中,塞滿了李名麟的愛物。裝著一粒粒、一套套鵝卵石畫作品的盒子,從大衣櫃頂塞到天花板。在鵝卵石上作畫的靈感,來自父親的魚缸。缸裡的一塊鴨蛋狀的鵝卵石,成就了他第一枚石畫。更不成想,這枚繪著海棠春色圖的鵝卵石被他的弟弟拿去賣了5元錢,解了他家無米下鍋的燃眉之急。此後,從新疆返滬的李名麟不僅靠畫鵝卵石養家餬口,還置辦了不薄的家業。

時過境遷,生活一天天好起來,李名麟再也不用售賣他心愛的石畫為生。現在,有老外開出上百萬元的價錢,買他一套水滸108將鵝卵石畫,他也拒之門外。有朋友說,他的石畫在美國能賣100元一枚,他只當笑談。


近兩年,李名麟眼睛老花程度越來越深,已很難完成精細的鵝卵石畫,他更把原來的作品當寶貝藏著,偶爾取出把玩。李名麟是出了名的“三不管”:家事不管,做飯不管,錢財不管。一切要靠妻子戴翔雲打理。除了照顧他的飲食起居,戴翔雲還要幫他打磨石頭。在鵝卵石上作畫,前期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將石頭表面磨乾淨,太滑的上不了色,太糙的磨禿畫筆。

磨石是技術活,更是體力活。李名麟畫一幅石畫只要半個小時,她磨一塊石頭就得十幾分鍾。賣畫養家那段時間,戴翔雲的手上磨起厚厚的老繭,翻過手掌,她右手的幾個指尖已然看不見任何紋路,虎口處生了十幾條刀割一般的口子。

李名麟生命中最感謝兩個人,一個是妻子,一個是母親。是在圖書館工作的母親帶他進入了藝術殿堂。母親60大壽那年,他沒錢買禮物,千方百計找到一塊色澤油黃、狀如仙桃的鵝卵石。在紙上精心構圖後,才在石上作了一幅松鶴延年圖。母親收到禮物後的欣喜,李名麟至今難忘。


俗話說:不瘋魔,不成活。李名麟沉迷藝術,有點瘋魔的味道。他會在半夜裡因為一個夢而驚醒,忽然間產生小說構思。馬上翻身起床,伏案奮筆疾書。凌晨4時,一氣呵成還不作罷,把妻子從被窩裡拖起來,要讀給她聽。妻子起初罵他“神經病”,但聽過之後評價“不錯”。果然,這篇小說在《採風》雜誌上發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