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強大外表下的懦弱

微博,一個基於用戶關係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的平臺。2010年是國內微博的開元年,微博像雨後春筍般崛起。微博140字的限制、只要有手機即可更新自己的內容。它的便捷性、草根性使得它迅速在網民中普及開來,深受民眾喜愛。

微博:強大外表下的懦弱

說它強勢,是因為最近幾年微博幾乎成為了公眾輿論的風向標,大多數爭議的事件來源於微博也結束於微博。微博成為了普通民眾甚至於名人最便捷可信的平臺,引領著社會輿論方向。除此之外,微博反腐、微博打拐等一系列基於微博的社會熱點舉措也讓微博成為了一個“伸張正義”的地方。當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彙集在在一個主題下,產生了一種新型的話語權。

微博:強大外表下的懦弱

這個靠名人流量起家的社交平臺,受益於名人也受制於名人。最初邀請大量名人入住,迅速為微博帶來了巨大流量,要知道那些追星的粉絲正是微博的最大用戶群體也是最大的互聯網消費群體。名人們倒也樂意,各取所需,相互成全。但也因此,微博過度依賴了名人,就是失去了絕對的主導權。舉個例子,“李小璐事件”中在馬蘇可能牽扯出娛樂圈更多的人時,微博頂著公眾迫切需要知道真相的壓力刪掉了熱搜。不刪,哪個名人敢入住。

微博:強大外表下的懦弱

這種又弱又強的性質是微博的特性決定的,微博剛起家的時候是踩著紅線邊緣成長的,一直到現在也是飽受爭議。在不損害國家利益的情況下不失為一個民眾發生的好平臺。另外,過度的商業化也應該得到一定的控制,民眾想知道一些關乎切身利益的或者感興趣的信息,卻由於盲目的公司利益而放棄,甚至於通過買熱搜來控制輿論,這不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所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