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做了一件蠢事,自以爲能永享榮華富貴,卻沒想到丟了性命

韓信是劉邦建立大漢王朝的開國功臣,是個傑出的軍事天才,他有一句世人皆知的名言,那就是“韓信用兵,多多益善”。可見,韓信在統兵禦敵方面確實有過人之處,當初的劉邦也正是看到了韓信軍事方面的才能,所以才對他委以重任,給了他足夠大的兵權,用以對抗最大的勁敵項羽。後來,劉邦在韓信幫助下,成功打敗項羽奪取了天下,但是韓信卻只享受了幾天的榮華富貴之後,就被劉邦以謀反罪給殺死了。

韓信做了一件蠢事,自以為能永享榮華富貴,卻沒想到丟了性命

事實上,韓信在被劉邦殺死以前,早就被奪走兵權,並由齊王降為淮陰侯,早已是個甕中之鱉。其實,劉邦之所以要殺大功臣韓信,也很令人理解,哪個皇帝喜歡自己的臣子功高震主?在和平時期,向韓信這麼一個會打仗的人才,指不定哪天調轉槍口把自己幹下了臺,劉邦心裡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就先下手為強,殺了韓信。那麼,韓信當初在幫劉邦打項羽的時候,難道就沒想過自己也會面臨“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嗎?

韓信做了一件蠢事,自以為能永享榮華富貴,卻沒想到丟了性命

其實,韓信是個很有腦子的人,他自然明白“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在楚漢相爭最為激烈的時候,劉邦和項羽雙方處於相持階段,韓信手中也有一支數十萬大軍,當時項羽曾多次派人去拉攏韓信,告誡他,只要項羽戰敗,劉邦下一個目標就會殺死韓信。但韓信因為當年在項羽軍中很不得志,從情感上對項羽很不爽,所以沒有跟項羽結盟。後來,項羽又多次派人來當說客,告誡韓信可以自立為王,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這樣既能保全自己的富貴,也能實現三股勢力之間相互牽制的目的。

韓信做了一件蠢事,自以為能永享榮華富貴,卻沒想到丟了性命

這個主意其實很有誘惑力,也說到了韓信的心坎裡,因為他不用投靠項羽,也能實現自保。後來,當劉邦命令他一起發動進攻消滅項羽,韓信卻做另一件看似聰明的“蠢事”。他向劉邦提了一個條件,要封他為齊王,才肯出兵消滅項羽,從這裡也可知道韓信如此替劉邦賣命也是為了自己的榮譽地位和榮華富貴,後來劉邦無奈之下只能同意韓信的請求,但是在心中卻早就下定決心將來平定天下後要殺了韓信。

韓信做了一件蠢事,自以為能永享榮華富貴,卻沒想到丟了性命

而韓信天真的以為自己當了齊王,將來便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只要自己沒有謀反之心,劉邦也不會難為自己,他就能永享榮華富貴。韓信之所以會有如此天真想法,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在此之前的數百年時間裡,諸侯割據的局面是個常態,大秦王朝一統天下也只經歷了2代君主就亡了,因此韓信認為將來就算是劉邦奪了天下,只要自己擁戴劉邦為天下之主,那麼也就不會有性命之憂。然而,韓信顯然低估了劉邦的殺伐的狠勁和專制的決心,最後劉邦一統天下以後,韓信還是沒能逃脫死亡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