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師一徒 隱居重慶南山的琴聲

琴,四藝之首,孔子的君子六藝之一。上溯伏曦氏“削桐為琴,繩絲為弦”的制琴傳說,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

對於巴渝斫琴師唐偉星來說,制琴從來不是傳說,是至今薪火相傳的不朽文化。

一師一徒 隱居重慶南山的琴聲

做好的古琴唐偉星都要仔細端詳

一師一徒

我們聽說,在南岸區南山深處,隱居著一山一戶,一師一徒,一門心思繼承著傳統制琴技藝。

沒假,說的正是唐偉星和他的徒弟。並且,他們製作的,是非常考驗技術的古琴。

那間工作室,在距離南山抗戰遺址博物館近800米的小路盡頭。那是一處民房改建的。

白牆黑瓦,入眼一片草樹蔥蘢。屋內三間房,其中兩間工作室。一間用作木工,一間用作上漆,一間設置書房,餘下打通變成大廳。

一師一徒 隱居重慶南山的琴聲

唐偉星的朋友們在他的工作室聚會

好客的主人唐偉星精神矍鑠,身材健壯黝黑。但凡來客進門,便沏茶接客。他身後,可見沿牆高掛的十餘張古琴。有蕉葉式、伏羲式、神農式、落霞式等,黑漆白弦。另有香茗一壺,木雕幾處,立軸字畫各安牆邊。

能感覺得出,這家主人擅制琴,擅生活。

一師一徒 隱居重慶南山的琴聲

唐偉星在工作室製作古琴

藝木兼善

唐偉星生於1958年,至今正好一甲子。

他生在木匠家庭,其父唐岐山是參與人民大禮堂修建的木工,師承重慶古琴名家王普生高徒劉雙全。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唐偉星為了音樂愛好,開始自己動手製作樂器。從西洋小提琴、吉他,到中國古箏、揚琴,他都會做、會奏。

然而,古琴製作這一行,與別的行當大有不同。唐偉星有所研究,古琴作為文人雅士的知己良友,歷來是世代簪纓之族、鐘鳴鼎食之家賞玩之物,用以述懷抒情、修身養性。故而,古琴不管是操弄之法還是製作之藝,都是極為高雅的。而制琴之家都是王侯士子,如唐代制“雷公琴”的四川雷氏,明代的潞王,都是制琴高門,這些都是顯貴家庭。

一師一徒 隱居重慶南山的琴聲

唐偉星做古琴要用到的部分工具

“古琴其實是這些文人士大夫的一個特別小眾又高端的愛好。他們掌握製作工藝,委託技藝高超的木匠,按照典籍的記載來製作。”唐偉星說,所以,早前的古琴,一般由木匠上門兼職製作。他和父親,也是兼職制琴起家的。直至2012年,唐偉星才開始全身心投入到古琴製作中。

“從前的文人,通常不會從事工匠工作,而木工文化侷限,所以部分古琴製作顯得粗糙,這是時代的侷限。”唐偉星說,如今他的手藝,糅合了古人經驗,也融入了自身經驗。

一師一徒 隱居重慶南山的琴聲

製作古琴要求同時具備經驗和手上功夫

泡三年陰三年

古琴製作,各朝有各朝的技法。傳統的古琴制藝,大的步驟有選料、制板、挖腹試音、配件安裝、刮灰上漆、上弦調音。古琴又是纖細而精貴的樂器,選材用料可以說又稀缺又昂貴。

唐偉星說,琴身的面板底板,最好用桐木和梓木。桐木木質輕鬆脆滑,對聲音的振動和傳導能發揮很好的作用。而梓木木質堅實細密,對聲音能產生很好的反饋作用,也使琴體堅固而不易變形。選木應紋理順直,無裂縫,無疤節且百年以上老木為上好的材料。

一師一徒 隱居重慶南山的琴聲

唐偉星正在為新做的琴掏腹

木材的難得在於,桐木本身不適合用作傢俱棟樑,所以百年老料極為難找。而如果用新料,匠人為了能夠使其發出好的音色,最好還要“泡三年陰三年”。

一師一徒 隱居重慶南山的琴聲

唐偉星為古琴上漆

而古琴製作配件,包括護軫、承露、嶽山、冠角、龍齦、齦託、雁足、軫子、軫池、琴徽、絨扣等;琴徽一般由玉、金、螺鈿等製成,鑲於琴面;雁足與琴軫的用料,主要包括象牙、玉、犀角、琺琅、牛角、牛骨、紫檀木、花梨木等等。

一師一徒 隱居重慶南山的琴聲

唐偉星製作古琴要求精益求精

制琴如塑人

“每一張古琴都是不同的,不論是製作還是彈奏。”用唐偉星的話來說,古琴質感和音質三年一變的。

這種敏感的樂器,會隨著製作過程推進而不斷變化,也許一塊普通的板材,一經上漆就會大有不同。在交付人手之後,因彈奏者的不同風格偏好、放置之所的溫度溼度、彈奏的頻率力度,都會給古琴帶來不同的變化。甚至,早上彈和晚上彈,心情好彈和心情不好彈,它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在唐偉星眼裡,古琴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這是充滿著機緣禪味的雙向選擇:主人選擇古琴,古琴也選擇主人。如有不合,就意味著明珠蒙塵。

在木板與漆料之間,在刨花與刻刀之間,唐偉星摸索出不少人生體會。他說,製作一張古琴,就是用木材、漆這些死物,創造出能體察人心的音樂精靈,就像塑造一個人一般。古琴與人的關係,可以是知己,也可以是靈魂伴侶。

一師一徒 隱居重慶南山的琴聲

徒弟跟著唐老師學習為古琴調音

琴韻不絕

孔子杏壇授徒,除了修身治國的哲理,他還傳授著古琴的技藝,是為君子六藝之“樂”。

唐偉星授徒,也堅守著傳統師德,如師如父。他的入室弟子劉偉,是個如名字一般樸實的山東小夥子,2002年來到重慶,曾在四川美術學院學雕塑。

一師一徒 隱居重慶南山的琴聲

徒弟上手製作時師傅在一邊指導

一師一徒 隱居重慶南山的琴聲

徒弟在身後認真的看著唐老師演示做古琴的步驟

劉偉除了跟著唐偉星學藝,還在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擔任教職。

“師父真的是把我當兒子看待的。”在外人面前顯得有些沉默的劉偉,在師父面前會露出單純真摯的情感。“師父教會我很多東西,在我懈怠的時候也會嚴厲地訓斥。師孃對我很好,在生活上很是照顧,比如洗衣做飯。”寥寥幾句,向我們勾勒出這對嚴師慈母,對弟子的殷殷關愛。

除了教導弟子、傳授衣缽,唐偉星還積極地面向社會推廣古琴文化。他免費定期開展古琴文化講座及古琴彈奏培訓,還在自己的工作室開設古琴學習班。

但是,如今唐偉星的古琴事業也面臨困境,那就是難以擴大。“古琴這個東西,要花大量時間去學習、製作。”唐偉星一年只能製作出七八張琴,雖然價格不菲,但是用料成本也高,全職製作下,目前也無力擴大規模推廣和傳承。

對於未來,唐偉星有一個五年計劃,他準備先註冊琴房專屬商標,再通過網絡建立宣傳平臺,開展網絡教學,到2023年,爭取能開展全國性古琴巡展……

他的古琴技藝今年被列入南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琴韻不絕。

一師一徒 隱居重慶南山的琴聲

唐偉星在彈奏自己做的古琴

重慶晚報·慢新聞全國爆料熱線:(023)966988

——END——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首席記者 李琅 實習生 陳散之 文 記者 錢波 視頻/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