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親還是近鄰——大家一直以爲在日本的扶桑國竟有可能在美洲?

中國僧人發現的扶桑國 ,難道真的是一千年後才被哥倫布發現的美洲嗎?抑或僅僅是中國的近鄰日本呢?

扶桑之名的由來

“扶桑國”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史書《梁書:諸夷傳》中。上面記載,有一個叫慧深的和尚從一個叫作“扶桑國”的地方回到中國,他向人們描述了扶桑國的景象。他說,扶桑國位於中國東面一個很遠的地方,那裡沒有城牆,居民住在板屋裡,他們擁有自己的文字,並將文字寫在扶桑皮上。扶桑國沒有設立軍隊,只有南北兩個監獄。南方的監獄關押輕罪犯,這些人在有生之年可以獲得赦免被釋放。北方的監獄關押重罪犯,他們必須被終身監禁在監獄裡,不得釋放,在獄中他們可以結婚生子,生下的男孩8歲為奴,女孩9歲為婢。

扶桑國有等級觀念,貴族如果犯罪,國家要開會。國王的衣服分為赤、黃、白、黑、青五種顏色,每年更換。扶桑國裡有一種牛,犄角特別長,居民用它來載物。扶桑國產銅,沒有鐵,金銀不貴。

美洲論

《梁書》中關於扶桑國的記載,很是詳細。那麼這個扶桑國到底在哪裡呢?各派學者基本上存在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就是美洲論。他們認為,扶桑國位於現在墨西哥一帶,而中國僧人慧深比哥倫布早1000多年就發現了美洲。首先,在地理位置上,《梁書》中說:“扶桑國在大漢國東二萬餘里,大漢國在文身國東五千餘里,文身國在倭國東北七千餘里。”倭國即是日本,這是眾所周知的,因此,持這個論點的學者推論,文身國大概在現在的日本北海道一帶,或者千島群島之中,大漢國大概就在現在俄羅斯一帶或者阿留申群島帶,這樣,從“大漢國往東二萬餘里”,自然就到了墨西哥。而墨西哥的特徵與《梁書》上記的內容極為相像。其次,在社會生活方面,古代墨西哥確實曾經設立過輕罪和重罪兩種監獄。印第安人充當奴隸的年齡就是男孩8歲,女孩9歲。墨西哥史上也有過國家開會來制裁犯人的慣例。而且,瑪雅人的國王叫作“伊察”,這和《梁書》上的“乙祁”音很接近,瑪雅人首領的發音非常接近“對盧”。此外,據出土的瑪雅人器具來看,只有銅器,沒有鐵物。奢華物品也不見金銀製品,這和《梁書》的記載同樣非常相像。此外,考古學家曾經在美洲科地區發掘出一些泥士雕塑,裝扮竟和古代中國人一模一樣。

日本論

第二種觀點則是日本論。持這種觀點的認為,扶桑國就是現在的日本。首先,扶桑一詞早於《梁書》就已經在中國出現,扶桑指的是一種傳說中的神木,它生長在日之所出的東方。而“日本”的意思正是太陽昇起的地方。其次,從地理位置上看,《梁書》中說,扶桑國位於中國的東面,越過海洋,在中國的東海岸上,首先讓人想到的就是日本列島。學者認為,在航海技術不發達的古代,航行只能靠較為簡單的船隻,亦沒有精確測量航程的儀器和方法,因此,《梁書》上所記載的“二萬餘里”的參數不盡屬實,也許含有了婉轉漂流的里程。因此,扶桑國並不是在那麼遙遠的地方,而就是在現在的日本列島中的某島上。還有,從社會生活上看,整個美洲都不曾有過牛、馬等家畜。而日本卻有水牛,而且水牛有對彎彎的大犄角,這和《梁書》的記載不謀而合。“大對盧”、“小對盧”則是古代高句麗的詞語,在現在日本的蝦夷族中,還能找到“大對盧”、“小對盧”、“納咄沙”的影子。至於婚喪嫁娶,扶桑國的習慣在美洲根本不存在,但是在亞洲卻遍地可尋。至於國王的五色衣服,則恰好代表了道家的五行之象徵,而這在美洲是根本不存在的。

扶桑到底在日本還是在美洲,兩種論調爭論了近200年仍然亳無結果,神秘的扶桑國到底在哪裡,這又是歷史留給人們的一個未解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