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那麼遠,又那麼近

你以為北上廣的繁華代表了中國,但其實西部山區仍有家徒四壁的貧困;你以為打開水龍頭水就會源源不斷流出,但其實“水荒”正由北向南蔓延;你以為經濟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其實癌症正在肆虐……飛速發展的當代中國,有不同的側面,人們很難接觸到她的全貌,幸好有他們在……

莊股魅影、高鐵社會、電商江湖、大國水危、癌情兇猛、中醫之窘、貧困角落、教育天井……

近日,由新華社記者集體創作、新華社北京分社副社長李斌主編的《極度調查——告訴你一個“立體中國”》一書出版,聚焦中國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為你呈現最立體、最真實的中國。

感知中國,首先要明確時代方位。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新時代有新作為、新氣象,但與此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也越發凸顯,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

本書聚焦當下中國發展進程中的焦點、痛點和難點問題,從資本、交通、網絡、生態、貧困、健康等方面切入,講成績實事求是,揭問題客觀理性,全方位揭示覆雜多樣的中國社會現實。

例如,在網絡中國系列調查中,既有對“電商化”勢不可擋、中國開啟互聯網+時代大門的趨勢性描寫,也有直陳電商發展面臨誠信危機、惡性競爭、稅收漏洞、監管挑戰等九大痛點的深入剖析;

既有實地探訪浙江省臨安市淘寶村的鮮活故事,也有對中國是否已進入互聯網寡頭時代的冷思考。

感知中國,需下調查研究的“笨功夫”。毛澤東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碎片化、情緒化的表達過剩,而事實的呈現往往缺位。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一群“鐵肩擔道義”的國家通訊社記者,施展調查研究的“笨功夫”,為您呈現世情、國情、民情的真相。

例如,本書中的一組水安全形勢調查,就是新華社調查小分隊歷時數月,分赴內蒙古、河北、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等地,實地勘察中國水情,傾聽當地幹部群眾呼聲後呈現的一組國情報告。

史上“十年九澇”、被稱為洞庭湖“鍋底”的湖南南縣華閣鎮,當地人將水井挖到地下150米依然沒水;

在江西,鄱陽湖水位下降,取水口經常露出來,取水有時需要三級提水才能抽上來,而且常常是泥水……

這些記者用“腳”跑出來的新聞,是當代中國“水荒”蔓延的歷史見證。而正是基於深入、紮實的調研,這組報道才得以提出中國需要全新“水戰略”的政策建議。

感知中國,離不開民生情懷。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當前,我國在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鉅,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老百姓在教育、醫療、居住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新華社記者的使命之一,就是用手中的如椽巨筆,為提升百姓獲得感鼓與呼。

中國最窮困的人口生活得怎樣?為回答這個問題,新華社派出9個調查小分隊,分頭前往中西部貧困地區,解剖貧困樣本,實地體察父老鄉親的生活狀況;為探訪鄉村教育的現狀,調研小分隊分赴湖南、甘肅、河南等地,行程上萬裡,深入最偏僻的角落,瞭解鄉村教師的生存境況;

中國腫瘤發病情況怎樣?和其他國家有何不同?治療情況如何?帶著一系列問題,調研組深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國科學院基因組研究所,以及相關企業和有關部門採訪,一探究竟……

“世界怎麼了,我該怎麼辦?”這是每一位有識之士的心中之問。對每一位身在中國,或關注中國的人而言,這本書都能幫你讀懂當代中國“真相”,成為決策參考。

真相那麼遠,又那麼近

癌情兇猛、中醫之窘、大國水困、莊股魅影、電商江湖,一個個都是我們每天聽到、見到和觸摸到的話題與問題。

歷時三年,新華社記者團隊,用文字和鏡頭記錄下這個時代的深度與認知、厚度與真相!

掃描二維碼購買《極度調查》,給你一個立體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