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邦炎:烈士忠魂縈繞我心 革命基地教育後人

饒邦炎:烈士忠魂縈繞我心 革命基地教育後人

饒邦炎

他是年已八旬的老人,為了一位老紅軍的囑託,用了近十年的時間,建成了"紅軍烈士紀念碑",讓紅軍精神代代相傳。他就是1月“荊楚楷模”饒邦炎。

在風景秀麗的新店鎮望夫山革命教育基地,180多塊石碑如軍人列隊般整齊有序,莊嚴肅穆。這些屹立的石碑,用鐫刻緬懷碑文、名人題字、鄉人祭題的方式紀念著40多位紅軍烈士,而這一切都歸功於赤壁市一位退休老幹部饒邦炎。烈士忠魂感召縈繞著他,他也用實際行動感動著世人。多年來,饒邦炎心繫家鄉這片熱土,將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傳於後人。

望夫山是一片紅色的土地。1925年,漆昌元烈士(蒲圻第一任縣委書記),在這裡播撒革命火種。望夫山腳下,許多“泥腿子”參加了革命。

1987年,從望夫山走出去的老紅軍李平回故鄉赤壁檢查工作,特地抽空來到望夫山。在當年浴血奮戰的地方,老人感慨不已:“我的很多戰友都犧牲在這裡,要是能在這裡建立一座紀念碑,該多好。”饒邦炎深受感動,當即向李老表示:只要有時間、有條件,一定盡力辦好這件事。

1995年,饒邦炎從赤壁市農委副主任的崗位上退休,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籌建紅軍紀念碑。開山造路、籌資金、挖史料、詢顧問、求墨寶……修建烈士陵園並非一帆風順。饒邦炎四處尋求政策支持,籌集資金善款。本可以安享天倫的他靠著對革命烈士的忠誠敬仰和做事的一股子堅韌勁,先後籌集資金共計120多萬元,加上自己捐助的3萬多元,2005年望夫山革命教育基地一期工程全部完工。饒邦炎說,這不僅是完成了自己的心願,也是對革命烈士們一個最好紀念。

如今的望夫山革命教育基地,記載著望夫山可歌可泣的光輝歷史,記錄了烈火硝煙的戰爭史詩,展現了革命烈士英勇抗爭的壯麗篇章。饒邦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位共產黨人的忠誠和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