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反差:美國股市再收創歷史新高,中國股市再次出現「萬人坑」

中國股市的兩大軟肋

一、我國A股上市資源單一而短缺

截止2018年4月底,美國股市共有6496家上市公司,其中,國外公司佔1030家,主要來源地:北美(不含美國)283家;歐洲259家;亞洲229家(含中國大陸152家,中國香港20家);中東95家;中美94家;南美45家;澳洲17家;非洲8家。

這既是美國股市的包容性與開放性,同時這也是美股上市資源的多樣性與豐富性。與此同時,美國股市既能包容傳統企業,更能包容創新企業,而且它還能接納虧損企業上市及特型股權企業上市。

上市公司的質與量,是一國股市的基石與生命線。

目前,我國A股市場IPO審核仍執行傳統“工業版標準”,它僅適應大型成熟企業上市需要,而無法滿足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經濟企業上市需要,這將無法適應新時代、新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此外,我國企業創新動力不足,創新類上市資源短缺,而且我國A股市場暫時尚不肯接納境外優秀企業來華上市,因此,A股上市資源仍顯不足。

CDR是一個好東西。首先,它可以先讓中概股以CDR方式迴歸A股掛牌,比方,阿里巴巴、騰訊控股、百度等;下一步,再讓境外交易所掛牌的優秀外國公司來華髮行CDR。這是充實A股市場掛牌資源、豐富投資者選項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提高A股市場的國際化地位,並吸引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的重要條件。

當時機成熟時,也可以讓外國優秀企業直接來華IPO,讓國內投資者共享跨國企業的發展成果,尤其是一些加工生產基地或消費市場主要在中國的外國企業,有一些甚至是靠中國消費者養活的大品牌,蘋果、麥當勞、肯德雞、可口可樂、微軟、大眾、寶馬等。

最大反差:美國股市再收創歷史新高,中國股市再次出現“萬人坑”

二、A股投資者結構“散戶化”

2017年6月底,摩根斯坦利統計,在美國股市交易額中,散戶的交易額僅佔11%。這是一個典型的“機構市”。

目前,我國A股市場散戶交易額佔比接近90%,這是一個典型的“散戶市”。

“散戶市”的主要特點是短炒、短線投機,他們更偏好於追漲殺跌、追逐短線收益率,散戶沒有價值投資理念,也沒有長線投資習慣,他們總是頻繁換手,不斷買進賣出,這會導致反向操作、出錯概率大增,這也是大多數散戶“炒股”虧損的主要原因。

相反,機構市在機構之間展開博弈,機構具有資金優勢、專家優勢、信息優勢,機構具有較強的估值定價話語權,而且它們大多崇尚價值投資和長線投資,因此,強大的機構投資者群體是市場運行的穩定器或壓艙石。

美國“機構市”主要由三大機構投資者主導:一是私人養老金;二是公募基金;三是境外機構投資者群體。

截止2017年底,美國股市總市值突破40萬億美元,佔全球股票總市值的40%。

事實上,支撐美國股市的功臣是兩個龐大的機構投資者:一是公募基金,2017年底美國公募基金淨資產超過20萬億美元,佔全球總份額為40%;二是私人養老金(不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美國公共養老金不允許入市),2017年底美國私人養老金超過 28萬億美元,佔全美家庭金融資產的35%。更重要的是,美國私人養老金持有將近一半的公募基金。

基本邏輯是:養老金長期大比例持有公募基金,既支持了公募基金的做大做強,同時養老金與公募基金一起又共同支持了美國股市的做大做強。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生物鏈。

在我國,養老金與公募基金兩大機構投資者都比較弱小,不堪一擊。

目前我國的三支柱養老金大體情況如下:

第一支柱公共養老金由三個部分構成:(1)2017年底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餘額2.5萬億元;(2)2017年底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餘額首次突破4萬億元;(3)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餘額尚不足1萬億元。也就是說,我國公共養老金總儲備僅為7.5萬億元,摺合1萬多億美元。

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總結餘僅為1.1萬億元,與美國28萬億美元相去甚遠。

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基本上仍是空白。儘管證監會和保監會已於今年先後推出了“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和“個稅遞延商業養老保險”兩大序列個人養老金產品,但至今仍未見具體產品發行。

中國13億人口的養老金儲備嚴重不足,居民養老儲蓄與養老投資意識淡漠,他們寧願囤房、炒股,也不願意主動為社保繳費,更不願意主動購買養老金產品,當然,他們也不會將養老作為家庭理財的最高目標和終極目標。

由於沒有龐大的養老金支撐,我國公募基金在“散戶市”環境下大多淪為了“大散戶”,以致於一旦牛市來臨,股民一哄而上,基金追漲被申購;一旦熊市來臨,基民集中贖回,基金被迫殺跌,公募基金根本無法成為股市的中流砥柱,也無法成為真正的組合投資者或長期價值投資者,而是變成了散戶不信任的“大散戶”。這是中國公募基金的可悲命運。

為此,許多股票型基金自信心反覆受挫,最後自動萎縮,直至形同虛設。相反,作為專門吸納短期流動性的貨幣基金,則風聲水起、風光無限。於是,運作“安全”省事而且收益豐厚的貨幣基金越做越大,所有公募基金公司全力擴張貨幣基金,紛紛關閉股票基金。

截止2018年2月底,我國公募基金淨資產為12.64萬億元,其中,股票基金僅為0.79萬億元,基本上為零;相反,貨幣基金則高達7.81萬億元,龐大無比。這是一種畸形的基金市場結構。

眾所周知,代表公募基金髮展水平的真正標杆是股票型基金,而不是貨幣基金。在世界各國也是如此。2017年6月底,在全球公募基金(不含FOF)淨資產中,股票基金佔44.78%,而貨幣基金僅佔11.9%。如果剔除中國基金市場,則世界股票基金佔比更高,貨幣基金佔比更低。因為在我國,股票基金淨值比重僅為6.25%,而貨幣基金比重則高達61.78%。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基金格局。

養老金弱小,公募基金太虛弱,這是我國機構投資者無法壯大的根本原因,這也是A股“散戶市”不斷強化的根本原因。

當然,“散戶市”必然導致“政策市”,而散戶市與政策市的“惡循環”,極大地阻止了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進程,也讓A股市場亂象叢生,似乎永遠無法成熟長大。

A股“快牛長熊”的畸形格局也是這一散戶市與政策市特有的市場現象。因此,提高IPO包容性與開放性,做大做強養老金與公募基金,是A股市場改革的根本路徑或唯一出路。


透過故事看本質

主力是股市中一群有魔力的神秘人物,他們控制著上億的資金,能使股價騰空飛躍,又能把散戶的錢像變魔術 一樣據為已有。因此要識破主力的斂財手段是散戶投資者所向往和追求的。筆者通過一個賣白菜的故事,來對莊家的伎倆進行披露吧,這個故事的實質就是通過白菜 看股票,通過商人看主力。

最大反差:美國股市再收創歷史新高,中國股市再次出現“萬人坑”

白菜商運作的“四部曲”

大家都知道冬天白菜到處都有,價格低廉,那麼白菜商怎樣賺到大錢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白菜商怎樣用價格低廉的白菜賺錢的吧!

1.籌劃

首 先,搞清貨源調查。白菜商坐一輛車就在城郊菜農中展開了調查,由於前幾年白菜種得多,價格低,菜賤傷農,因此今年白菜種得很少.整個菜鄉白菜的產量不超過 300萬斤。在北方小城市,人口不多,冬天居民的蔬菜主要是蘿蔔和白菜,人均10斤白菜不多。白菜商就盤算如果把這300萬斤白菜給壟斷起來,能賺一筆大 錢。

其次,募集資金。白菜商通過借貸籌集了30萬元錢。1斤白菜均買價為0.10元,300萬斤可以大部分購進。最後,租賃了一些倉庫和運輸車輛並招募一些工作人員。

2.購貨

在 購進白菜之前,白菜商先搞了個新聞發佈會。所謂新聞發佈會不過是找些報紙、電視臺的記者,再加上一些菜農、菜販子,開一個座談會,會前安捧一些人做專門發 言。會議總的精神就是:今年白菜豐收,吸取往年教訓,菜農要低價早賣(會後請到會人員吃飯和發了紀念品)。座談會後市場就颳起了一股小風:白菜今年產量很 大,供大子求,價格要下跌。

進貨,精明的白菜商採取了隱蔽的進貨方式,以低於市場的價格( 0.10元)在產地購進了大量的白菜。為了不暴露行蹤,白天購貨裝車,晚間運進倉庫。不見人歡馬叫,卻見倉庫碼起一座座的白菜小山。這樣大約一個月時間就 購進了200萬斤白菜。菜商一算賬,購進該地白菜總產量的60%以上,基本上壟斷了該地的白菜,下一步就是如何售賣了。

這兩步完成,如果放 在股市裡就是主力莊家操作一隻股票首先要做的,莊家要進莊就要先調研這個上市公司,看看最近有沒有利空,公司業績支持幾年上漲,國家政策對其有無調控和優 惠等。然後主力莊家就要去募集資金,進行建倉,市場中如果有一股力量進行不斷買入,造成求大於供現象,那麼股價就會不斷上漲,主力就無法吸到便宜籌碼,所 以主力就要利用媒體優勢,什麼樣利空,籌碼交出來,成本的籌碼,如網站、股評、記者等宣傳優勢,向外界宣佈這個公司遭遇主力莊家也順勢將打壓股價,讓立場 不堅定的投資者全部把這樣主力莊家可以不用支付拉高費用,就可得到低於要建倉完成第一步的建倉。

3.售賣

兵馬未動,糧草先 行。為了使白菜順利銷售,白菜商做了一些專門宣傳。請些人說這些白菜的好處:另外再請菜販子宣傳:由於天寒,今年白菜不是增產是減產,外地白菜進不來:請 “道聽途說”宦傳今年該地區要上一個大電站,要進來一萬多人,蔬菜肯定要漲價,當然這些宣傳是有償服務的。前期售賣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 平穩階段,白菜初上市定價為0.15元/斤,並且三天一漲價,在上漲到0.18元/斤時,市場和白菜突然多起來,白菜商派人調查,結果是一些小商販少量的 儲藏的白菜和菜農自產的白菜,湧入量不大。白菜商果斷決定轉入第二階段,壓價收購,把白菜的價格壓到0.15元/斤,並大量收購白菜。這樣又購進了近50 萬斤白菜,市場上小菜販的白菜不多了。第三階段,受挫,天有不測風雲。在白菜商收拾了小菜販以後,再次把價格提高到0.2元/斤時,突然一天市場上進來了 十多車白菜,也就是說十多丙斤。據調查是周圍縣區菜販看這裡白菜貴便湧進來了。這可給了白菜商一悶棍,他無能力再把這些白菜吃進,如果降價賣,損失利潤,只能按兵不動,坐等良機。

這裡講的就是股市中主力莊家在操盤中經常運用的手法,其本質和白菜商的意思是一樣的,莊家在不斷地給前期套牢籌碼 解套過程中,就會出現前面白菜商在出售白菜中出現的問題,會有不斷的跟風盤湧進,如果數量少,莊家就會忍受,當跟進數量大於莊家忍耐度的時候,莊家就會動 用洗盤。

最大反差:美國股市再收創歷史新高,中國股市再次出現“萬人坑”

4.出貨

在沉悶中我們渡過了二十幾天,而菜市場上由於突然湧進了十多萬斤白菜,因此價格大跌,那些長途搬運的小販們 損兵折將狼狽逃竄。一天早上,白菜商一進門就大聲說:“有救了,天助我也。”問其原因,原來“道聽途說”的上大項目成為事實,白菜商把上級的批准檔都複印 來了。面對多雲轉晴的局面白菜商採取了三條措施:第一條,再開一次新聞發佈會,公佈上項目的真相。第二條,設銷售點和安排一些人去銷售點搶購白菜,進行自 拉自唱,製造搶購氣氛。第三條,白菜價格提高到0.3元/斤。

這些招還真靈,銷售點門前排起了長龍,不幾天小城就掀起了搶購白菜的旋風,十 幾天內幾百萬斤白菜銷售已空。一算賬,淨賺利潤20萬元。這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化白菜為人參的戲法,普普通通的白菜賺了20萬元,你看清楚其中的玄機了 嗎?這裡就是股市中莊家兌現籌碼最好的例證,當股價運行到高位的時候,該股的題材和利好就會頻頻出現,引起跟風盤關注,莊家完成最後的操盤工作。

在 市場裡壟斷是商人,在股市裡壟斷就是莊家。商人和莊家在本質上是有共同之處的,就是把資金投入市場變為資本,用資本去獲取最大利潤。經濟學的經典作家說 過:當資本獲取的利潤超過了30%的時候,他會不顧一切的去獲取。因此就產生了莊家的種種手法,但是莊家再神秘他也是人,而不是神,他的一切行為也是難以 逃脫人世間的常理。莊家行為的四規律


通過“白菜生意”我們分析商人(股市莊家)的行為,可挖掘出其四條規律。

1.壟斷——控股為第一規律,白菜商為了操縱白菜的價格,壟斷了白菜的數量:而莊家需要對某隻股票控盤,才能操縱價格拓展出利潤空間。

2.賤買貴賣——低吸高拋是第二規律,為了獲得最大利潤,商人總是把買價壓得最低而把賣價抬得最高,這樣形成的利潤空間會最大。股市的莊家也是如此,所有進駐股票的長莊家無一不是尋找股票的底部進駐。

3.喇叭加皮鞭是第三規律,這是商人和莊家常用的兩種手段。喇叭就是宣傳,利用宣傳(某些方面是欺騙)製造壓價和拉高價格的**氛圍,為其操縱市場價格服務。“皮鞭”就是利益**,利用價格漲跌來牽著散戶的鼻子走。

4.利潤最大化是第四規律,無論是商人還是莊家他們的目的都是在市場上追逐利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們會使利潤最大化,尤其是股市裡的莊家,如果條件許可一 般情況下他們會使利潤翻番。這是因為,計算利潤要除去費用,通常情況下費用有這些:借貸資金的費用為l0%;宣傳廣告費用為10%;交易費用(如對倒)為 10%;辦公費用為10%。如果股價拉昇50%,莊家才得10%的利潤,他們是不甘心的,只有價格翻一倍,他們才會獲得50%~60%的利潤。因此,莊家 為了獲得最大利潤往往不惜一切手段,甚至不惜違犯股市的遊戲規則。

牛市做強勢,熊市做超跌

在牛市中,莊家會利用“對倒”等手法進行波段操作,單從成交量上分析,會認為莊家已經派發或者增倉,但實際上莊家成本在不斷降低。也就是說,最低價為5元的股票,莊家通過波段操作,成本可能下降到了4元甚至更低。圖2-2為中國船舶的莊家建倉成本區,成本大約為35元,至2015年4月20日,股價已被拉高至59.64元。

最大反差:美國股市再收創歷史新高,中國股市再次出現“萬人坑”

在熊市中,每次的反彈行情時間都不長,而且反彈後總會有新的低點,所以莊家全部以短線操作為主,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雖然每次獲利幅度不大,但操作次數多、頻率快,所以整體獲利非常豐厚。

事實上,莊家在選擇股票後,通過各種方法對大勢做出客觀的分析,然後決定操作手法與資金分配,並事先策劃好上漲或者下跌的對策,這樣無論在牛市還是熊市中,都能夠輕鬆獲利。


接下來老師就給大家講解下莊家操盤的手法及技巧,解決散戶做韭菜的命運

莊家建倉的時機

股市中常說“選股不如選時”,說明了炒股時選擇入場時機的重要性。入場時機的選擇不論是對於散戶還是資 金龐大的莊家,都是非常重要的。若入場時機選擇得好,建倉完畢之後個股就可以跟隨大趨勢不斷上漲,盈利是很輕鬆的事情,即使出現回調也是很短暫的,等待回 調結束後股價還會繼續上漲;若在市場將要步入漫漫熊途之時開始建倉,再好的操盤手法都不能從根本上避免市場中存在的巨大風險,虧損則是大概率事件。建倉可 以有很多理由,也有多種時機的選擇方法,但總的來說,在指數點位較低、多數個股估值相對合理且後市看漲的情況下建倉是不錯的時機。因此將莊家建倉的時機分 成三種情況:行情啟動之前、行情啟動之時、行情啟動之後。

1.行情啟動之前建倉

一般在指數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熊市之後,多數個股的估值是相對較低的,低估的股價為價值投資者和坐莊的機構投資者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尤其是機構投資者雖然也對各種題材熱衷,但是價值投資仍然是主線,題材中沒有公司價值的潛在提升動力,也不足以成為莊家的“獵物”。

從莊家降低建倉成本的角度考慮,在股價處於底部時莊家正好可以利用低價的特點及時建倉,持有低成本的股票對於莊家今後操控股價留有很大的迴旋餘地,即市場好的時候拉一拉股價,市場不好的時候就壓一壓股價。

在 股價處於低位時建倉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即可以獲得更多股價增值的利潤。若等待股價上漲到高位的時候再匆忙建倉,不儀成本高而且很大一部分利潤已經在股價 上漲時被抵消掉了。長線投資的莊家經常是那些先知先覺的主力,它們建倉的時機經常會選擇在市場進入上升趨勢之前,從而提前佈局。一般受到資金限制,短線莊 家不會選擇在股價未上升前就提前入市,而是在上漲過程中的調整階段,短時間搶籌然後拉昇股價賺取利潤。

如圖4-1所示,莊家在進駐南寧糖業(000911)時,股價並未有大幅度的上漲,而是不斷地小幅波動橫盤整理。從成交量和不斷增加的平均成交量來看,莊家正在不斷地吸籌。在股價橫盤三個多月之後,才開始真正的上漲。

最大反差:美國股市再收創歷史新高,中國股市再次出現“萬人坑”

2.行情啟動之時建倉

莊家在行情啟動之前就開始建倉有兩個缺點是不可避免的。其一,莊家很難準確抓住建倉的底部,如果 股價繼續下跌,必將陷入套牢的窘境。其二,即使莊家抓住了股價的底部,如果市場長時間不進入上升趨勢當中,時間成本也是比較高的。資金不能夠賺取利潤就相 當於貶值,不論哪一個莊家都不想使自己的資金貶值。那麼在行情啟動之後建倉如何呢?行情啟動後意味著股價已經上漲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持倉成本是很高的。高 價建倉不利於莊家今後的操作,除非那些操作週期相當長的長線莊家。

選擇行情啟動之時建倉是很恰當的,成本不會太高又能使資金及時發揮應有的 效應,真可謂一箭雙鵰。然而如此好的建倉時機不是所有的莊家都能夠抓住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莊家限於調研實力,很難在市場轉暖的第一時間內就介入其 中,早一點或者晚一點都是不可避免的。其二,莊家的資金量非常龐大,即使實力不強的莊家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保證建倉成功。股價的啟動時間並不會很長,大量 資金短時間內介入某一隻股票,股價被拉昇是不可避免的。還未完成建倉就使股價大幅上漲一定不是莊家希望出現的結果。總之,在啟動之初建倉的莊家一定要有足 夠實力察覺行情啟動的信號,並且能夠在控制好股價漲幅的情況下儘快建倉。

如圖4-2所示,東華科技(002140)在下跌過程中一度跌至 4.95元/股,成交量萎縮到不足2萬手的水平。但是在股價隨著大盤進入上漲趨勢後,成交量迅速放大10倍,莊家在行情啟動之時不斷放大成交量並同步完成 建倉過程。從圖中股價上漲之初明顯的“堆量”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莊家在行情啟動時,一邊拉昇股價一邊完成了建倉。後市該股在上漲過程中,再也沒有出現如此 多的大成交量堆積的形態,成交量只是維持在相對放大的水平上,以便配合股價持續上漲。

最大反差:美國股市再收創歷史新高,中國股市再次出現“萬人坑”

3.行情啟動之後建倉

行情啟動後建倉不能夠使持倉成本足夠低,莊家只能儘可能地減小持倉成本,並且縮短建倉時問,只有 這樣才能夠完成建倉過程。在行情啟動後再建倉的莊家,屬於那些後知後覺的類型,股市下跌中一味看空市場,股市真正開始反轉後還沒有及時建倉。耽誤了建倉時 機就像是貽誤戰機一樣,在股價上漲過程中匆忙搶籌也是在所難免。當然有的時候提前建倉的莊家在股價被拉昇到一定的價位後,會考慮賣出部分股票,其他的莊家 恰好趁機參與進來,這就是行情啟動後的換莊過程。長線莊家在行情啟動前就開始了建倉過程,但是出於保守考慮肯定不會將全部的資金投入進來,在市場上漲的趨 勢明朗化之後可以繼續買人股票。

如圖4-3所示,鐵龍物流(600125)在長達兩年的時問裡,從5元/股附近上漲到16元/股附近。在該 股上漲的過程中,成交量斷斷續續被放大,莊家利用放大的成交量不斷進行建倉的操作。顯然這種建倉方式是在股價上漲過程中完成的。在市場進入上升趨勢的初 期,該股並未引起莊家的太多關注,股價也沒有像樣的上漲,而是隨著市場緩慢上升。行情的中期,該股終於不斷地受到莊家的關注,建倉行為悄然發生了。

最大反差:美國股市再收創歷史新高,中國股市再次出現“萬人坑”


散戶如何在股市賺錢?

炒股的三種境界

股市如人生,炒股即做人,貪婪、恐懼、多疑、浮躁,人性的弱點都在股市中暴露無遺。可以說,炒股的過程就是鍛鍊人性的過程。當性格變得勇敢、冷靜、專注、不悔時,就達到了成功的頂峰。王國維說,人生有三種境界,分別用古人的三句詩詞來形容,看放在股市也挺合適。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初入股市的股民新鮮好奇,謙虛好學,大部分希望通過自己的小聰明,使自己的資金保值增值。開始因為什麼也不懂,所以小心翼翼,偶爾賺幾個小錢,也賺得糊里糊塗,於是下定決心,一定要搞明白這股市漲落的規律,做第二個巴菲特、楊百萬!

第二境界: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終於看懂了K線圖,明白了成交量,知道了波浪理論,但好運氣卻不再光顧。每日盯著電腦屏幕數波浪,查找各種技術指標,追漲殺跌,博取差價。有時也能刀口舔血賺一把,更多的是亡命奔逃,傷痕累累。有的人天天打聽小道消息、市場傳聞,聽著名股評家推薦所謂黑馬,可是買了就套,賣了就漲,著急又上火,資金漸少事小,連人也瘦了三圈。

第三境界: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珊闌處。當發現一隻基本面不錯的股票,盤子不大,股價卻尚在低位,但不是當前熱點也沒有人推薦。“古來聖賢皆寂寞”,像海虹、億安這類大牛股,在燈火珊闌處徘徊時,又有誰去尋她千百度呢?達到這第三境界的人可謂鳳毛麟角,他們做股票從容不迫,進退自如,連最陰險的莊家也無計可施。俗語云“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明白了自己處於哪一個層次,就應該不斷學習,更新理念,超越自己,鍛鍊自己的信心、耐心、平常心。相信總有一天,會乘上自己心愛的大黑馬,向著夢中的阿里巴巴山洞疾馳而去!


散戶如何成為炒股高手?

1、高手與散戶的區別

a、高手要追的是確定無疑的漲勢,要殺的是明白無誤的跌勢。而許多普通散戶自以為看的明白,在認為漲跌之前就行動,往往是錯誤的。

b、高手在行情不確定和跌勢時選擇絕對的空倉觀望,不急於操作,趨勢明朗快速進場。而許多普通散戶頻繁操作,不斷的有損失,碰上兇狠的主力,損失就更大了。

c、高手善於空倉,空倉時間大大多於持倉時間。而普通散戶基本天天滿倉,一天不滿倉就不舒服,晚上就睡不好覺,第二天又急急忙忙滿倉,好象一不滿倉就會失去賺大錢的機會。

d、高手善於等待再等待。等待大機會的光臨,然後全力出擊,而普通散戶沒有等待,不浪費時間,天天耕耘。一天不動便手癢難捱,投機至上的原則深入骨髓之中,隨波逐流成為習慣行為,一有風吹草動便不能自持。

e、高手看盤的水平比普通散戶要高,出錯的幾率比普通散戶要少。而且修正錯誤的反應速度要比普通散戶快,不是絕對不出錯,錯了也不找藉口。

最大反差:美國股市再收創歷史新高,中國股市再次出現“萬人坑”

2、真正的高手具備的條件

(1)、真正的高手是有理想有目標的人

股市裡就分兩種人,一種是有嚴格計劃目標的人,這種人假以時日,都能成為高手,因為他們有人生的目標,勝不驕,敗不餒,直到成功的實現自己的目標;一種人是存在僥倖心理想賺大錢的人,這樣的人最後都不可避免的走向失敗,這種人時賺時賠,賺不知所以賺,賠不知所以賠,等於賭博.沒有不輸的道理。

(2)、技術高手不是真正的高手

技術分析、基本分析都是分析,既然是分析,就有可能分析錯誤,市場上還沒有出現一個萬能的分析指標,也沒有出現一個萬能的分析師,更沒有一個萬能的理論,現在不會出,一千年以後也不會出。

(3)、衡量高手的標準是實踐

不要認為那些分析師,還有推薦股票一推就漲的那些人就是高手。事情往往就是敢推薦的不敢買,這就是紙上談兵的心理因素在作怪。炒股不只是技術分析、基本分析就能解決的,更重要的是心理分析。心理有崩潰了,技術分析、基本分析還有用嗎?


滾動你的利潤,止住你的虧損。

趨勢跟蹤優點:你絕不會錯過市場中任何一次較大的移動。跟蹤指標期限越長,交易成本就越低。

趨勢跟蹤缺點:你的指標不能分辨出一次較大的有利可圖的移動與一次稍縱即逝的無利可圖的移動之間的區別。

趨勢跟蹤最大的問題是,市場並不總是有趨勢的。技術指標可以給你指明方向和時機的選擇,但是它在對預期價格移動的程度的指標方面是不足。尋找需求上升的市場。需求是推動市場呈現長期持續上漲趨勢的動力,在持續上漲的趨勢中交易很容易獲取大額利潤的。當然市場也會因為供應短缺而上漲,短缺推動的價格回升往往是短暫的。你的目標並不是第一個獲得準確的預測,而是要賺錢和控制風險。

其中基本思想是要找到一個標準來確定市場何時變得有趨勢,沿著市場趨勢的方向入市,然後在趨勢結束或者信號被證明是錯誤時退出市場。這是一種很容易遵循的技巧,如果你理解了其後的理念並始終如一地追隨就能賺到不少錢。

在市場上賺錢的法則就是止住虧損和滾動利潤。然而,預期理論:從根本上認為一般人都是在虧損上冒險而對利潤卻很保守。我們的行為和我強調了20多年的交易準則正相反。記住你的期望值是經過大量的機會每一風險美元可以掙到的收益,因此,你玩遊戲的次數越多,就越有可能實現遊戲的期望值。極其成功的預測甚至也會導致你輸掉全部的資本。怎麼辦呢?你可以有一個準確率為90%的交易方法,但是你利用它進行交易仍然會賠掉所有的錢。期望值是負的,這就是一個你在90%的時間裡交易成功但最終你卻會賠掉所有的錢的交易系統。我們對於投資行為存在強烈的追求正確的心理傾向,這妨礙了我們實現真正的潛在利潤。

記住期望值和成功的概率不是一回事,人們存在對每筆交易都想盈利的傾向,因此往往被成功概率很高的進入系統所吸引。可是這些系統也非常頻繁的和鉅額損失緊密相關而導致負的期望值。即使你的系統有很高的正的期望值,也仍然可能會賠錢。如果你在某筆交易上冒了太大的風險且輸了,那麼你就可能將難以賺回本錢。

投資者通常都會一直等到市場移動開始時才進入市場。你必須千方百計地提高獲勝的概率。提高獲勝概率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入市前,確保市場正按照你預測的方向移動。這些“烏龜們”通過對突破點進行交易賺了很多錢。如果市場已經創了20天的新高,他們就入市做多頭;如果市場已經創了20天的新低,他們就入市做空頭。另外一個獲勝概率很高的方案。當市場在其交易範圍的最高價位收盤時,它在更高價位開盤的概率就非常高,反之亦然。可靠度為70-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