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處暑以後,你的生活習慣開始調整了嗎?

處暑,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的到來,意味著我國許多地區將陸續開始了夏季向秋季的轉換。忍受了多日酷暑煎熬的人們,期盼著秋天的到來。

進入處暑以後,你的生活習慣開始調整了嗎?

處暑節氣如何養生?

處暑前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自然界萬物開始由生長向成熟轉變,飲食要注意溫補。秋天對應人體五臟中的肺,此時的肺功能處於旺盛時期,因此秋天是養肺的好時機,因此在食療方面應以滋陰潤肺為主,“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所以在秋天可以適當補充酸味食物。

穿

“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需要注意的是,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並且最容易穿透彌散,若防護不當,寒氣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因此大家需要根據天氣變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覺注意覆蓋腹部。

進入處暑以後,白天只要室溫不高,最好避免長時間開空調,注意開窗通風換氣,驅散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溼濁之氣。睡覺睡覺時,應關好門窗,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室內可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斑馬葉橡皮樹、文竹等綠色植物,可以調節室內空氣,增加氧含量。綠蘿這類葉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養在臥室內,使空氣溼度保持在最佳狀態。客廳適宜養植常春藤、無花果、豬籠草等。

秋高氣爽,適合戶外運動,可根據個人的體質,做一些登山、慢跑、郊遊等戶外運動。但要多注意滋脾補筋,在運動時,提前做好準備活動,並選擇強度適宜的運動方式,保證在自身能承受的範圍之內,避免造成運動損傷,同時也可避免過度勞累。

進入處暑以後,你的生活習慣開始調整了嗎?

3款粥品滋陰潤肺預防秋燥

梨粥

食材:梨2~3個,洗淨後去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加水煮粥。

功效:梨,味甘酸性涼,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氣,兩者同煮為粥,具有益氣健脾、滋陰潤燥的作用,可作為預防秋燥的保健食品。

銀百秋梨羹

食材:銀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只,冰糖適量。將秋梨洗淨去核切小塊,加入水發銀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時後,食梨喝湯。

功效:有滋陰潤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適用於秋燥咳嗽、乾咳少痰者。

百合銀耳粥

食材:鮮百合50克,銀耳10克,大米100克。將百合洗淨切碎,銀耳用溫水發開後,洗淨切碎,與大米同煮為粥。

功效:百合,味甘性微寒,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銀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大米益氣健脾,三者同煮為粥,具有潤陰潤燥、補肺養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適用於在乾燥的秋季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