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掠影:西岸紙醉金迷,東岸城市浮光

提到和平飯店,女星陳數身穿真絲旗袍、口塗大紅豔唇與敵人周旋的場景便浮現在眼前,然而這部劇卻與上海著名的“和平飯店”沒有太多關係。和平飯店坐落於黃浦江西側,與眾多ART DECO特色的高大建築物一起,創造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老上海的風情萬種。此時的代表性建築物有國際飯店、大光明戲院、揚子飯店以及外灘旁邊的四大行“金融街”。回望歷史,此段時間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前戰爭時期,上海卻在此時形成了一座獨特的文化孤島,歐洲文明在此繁殖,中國傳統亦未丟失,實為難得的文化標本。

黃浦江掠影:西岸紙醉金迷,東岸城市浮光

大光明戲院

黃浦江掠影:西岸紙醉金迷,東岸城市浮光

上海浦發銀行駐地

黃浦江掠影:西岸紙醉金迷,東岸城市浮光

揚子精品酒店

黃浦江掠影:西岸紙醉金迷,東岸城市浮光

國際飯店

是什麼營造了黃浦江西岸“紙醉金迷”的印象?從建築上來講,金色、黃色與黑色直線的大量運用讓ART DECO風格貫穿始終。從建築受眾上來講,這些建築聚集了當時的軍閥、財閥、政客、影星、歌女、愛國志士、建築家、探險家、旅行者,社會精英高度彙集,表面上歌舞昇平,暗地裡風起雲湧。就物價來說,當時一碗蘑菇奶油湯的價格在1塊銀元左右,而此時上海普通工薪階層的月收入也不過20塊銀元左右。《銀元時代生活史》一書中記載,當時上海衛生局的一名科長月薪也不過30銀元。即便到了改革開放初期的1991年,一斤四吃基圍蝦的價格需要80元,清蒸鱸魚更是高達133元/斤,多少有點“銷金窟“的意思。

黃浦江掠影:西岸紙醉金迷,東岸城市浮光

和平飯店

黃浦江掠影:西岸紙醉金迷,東岸城市浮光

國際飯店

黃浦江掠影:西岸紙醉金迷,東岸城市浮光

和平飯店

黃浦江掠影:西岸紙醉金迷,東岸城市浮光

國際飯店

如今的和平飯店早已沒有舊上海時期的高不可攀,咖啡館中一壺普洱的價格60元,一碗新加坡叻沙的價格是98元,雙倍濃縮的價格也不過60元,相對於目前上海的平均薪資來說已經較為親民,只不過24%的服務費仍然顯示著高端場所的身份。如今的食客們又是如何呢?坐在那裡的一個小時,聽到最多的關鍵詞無非是共享經濟、互聯網金融、月嫂與下午茶,聲音此起彼伏,與窗外從南京路走來的熙攘人群輝映成趣,與大排檔的氣氛並無二致。更有一對商談認識,藉著一壺清茶談了許久的生意經,霸佔靠窗位置久不離開,惹得年輕Waiter吐槽不止。

黃浦江掠影:西岸紙醉金迷,東岸城市浮光

和平飯店內部展示

黃浦江掠影:西岸紙醉金迷,東岸城市浮光

和平飯店內部展示

這或許就是今日之上海,亦或許就是金日之中國,優雅、沉靜、剋制內斂的氣質已是罕見,舊場所仍在,舊氣質難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慢下來或者已成一種車球。時代風潮滾滾而來,若不想置身其中隨波逐流,便也只能置身其外遠觀其趣,甚少有第三條路可選。

ART DECO建築特色的另一代表是位於南京西路的國際飯店,英文名為”Park Hotel”。 Park一詞在這裡沒有太多關係,更接近與泊車的Park,意為停留,國際飯店也就是外國人集體停留的地方。國際飯店位於上海的城市正中央,由匈牙利設計師鄔達克設計,1934年落成,元素多用金色和直線,材質多為貴重的天然材料,頂部的“退樓設計”與哥特式建築類似,在外觀望時會將人的視線延伸至無盡蒼穹,迫使人生出一種對神靈的敬意。

黃浦江掠影:西岸紙醉金迷,東岸城市浮光

國際飯店頂端有“退樓”設計

鄔達克於1918年流亡至上海,1947年舉家遷至美國,在此期間的29年裡創造了國際飯店、大光明戲院等幾十處著名建築,大多成為了如今上海的標誌性建築。離開上海後,鄔達克再也沒有設計過任何公共作品,其中緣由至今都是疑問。

黃浦江掠影:西岸紙醉金迷,東岸城市浮光

鄔達克

在大光明戲院,鄔達克留下了兩個神秘字符,組合在一起便是他的英文名和音譯中文名,人們稱之為“鄔達克密碼”。2013年1月8日,恰逢鄔達克120週年誕辰紀念日,上海第一座以建築師命名的紀念館在鄔達克自宅啟幕。

黃浦江掠影:西岸紙醉金迷,東岸城市浮光

鄔達克密碼

黃浦江掠影:西岸紙醉金迷,東岸城市浮光

鄔達克密碼

鄔達克離開中國的43年後,也就是1990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開發浦東,上海地標性建築——東方明珠塔也在1991年7月30日動工建造,1994年10月1日投入使用。浦東是中國經濟崛起的一大縮影,基礎設施迅速完善,金融機構開速進駐,巨資的引入創造了“浦東速度”。浦東的建築風格有著鮮明的“高樓大廈”風格,其特點之一就是長方體的外形和大量玻璃窗的使用,晴朗的天氣裡,光線折射之強烈會讓人的雙眼略有不適。浦東是名符其實的”造金窟“,對於上海90年代的發展功不可沒。然而和大多數中國城市一樣,浦東的建築與北京、廣州、深圳的CBD沒有太大區別,坐在格子間裡面的白領相比舊上海車間裡的女工而言也沒有多優越。對我來說,浦東稍顯乏味,但或許對於上海這座城市來講,浦東是其第二春的發動機,也是其邁向現代城市的見證。

黃浦江掠影:西岸紙醉金迷,東岸城市浮光

黃浦江景

2016年6月11日,在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和平飯店被授予了”百年電影貢獻獎“,以表彰其為《阮玲玉》《馬路天使》等40餘部中國著名影片提供了取景地。1930年距今近百年,黃浦江兩岸以不同的方式閃耀著,而我們將把怎樣的歷時留給下一個一百年,或許是我們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