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关于清明,我怎么有这些不同的理解?

奇怪,关于清明,我怎么有这些不同的理解?

我本想写些感人的东西,却写不下去。

人欲断魂的清明时节,我明明已站上了故乡的田埂,却只是面对远山,面无表情,像是仅仅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偶然来临。清明祭扫,我跟着去了。

路上,我问:“人死了以后,到底有没有灵魂的?”

灵魂是物质的,是可以朽坏的,还是真能永存于世?

或者,像人们说的,在“人心中”永存?

那么,当记得他的人消失殆尽,灵魂又会归于何处?

我没有见到熟识者的墓碑,那些还是虔诚的,那些隆起的小土丘中沉睡着曾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所以,我依旧认认真真地打理纸钱,长辈们点了香,我也上前鞠躬祈福。我祈愿的东西很现实,分科分在好班,学习生活顺利——不知道我的先人是否会给我庇佑?

现在我还想象不出身边的人变成墓碑的样子,但我却能预设过一点自己的情况。我还真希望有一群人能记住我,有几本书几册传可以冠上我的名字,或者,至少有什么人可以为我悲叹惜哉哀哉痛哉——如果真是这样,那我可不平凡啊——只有散纸零烛呢?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呢?我不太希望,但这是最有可能的结局。

妈说我得习惯平常的感觉,但我还真习惯不了。

平平常常的,总觉得乏味又无聊,不如轰轰烈烈跌宕起伏却能被载入史册的一生。有时我感觉自己就是个平凡人,有时却觉得自己身负拯救世界的重任;有时事事不关己,有时却事事皆关心。我觉得自己和某些人惊具共性,那是某些曾存于世的天才;但我又觉得自己过于平凡——连分个班都记挂这么久。

生命真是转瞬即逝的东西吗?

如果没有人铭记,我这辈子真有价值吗?

就算有——我又魂归何处?

说不定我真是个天才,但我依旧弄不清这种东西。

临走的时候,我家先人的坟头已经挂满了彩幡,倒是显得很热闹。但旁边一个墓上还长着没清理的茅草,那个坟堆用石头砌了,显得很高很大:一个小墓还留着没挂好的彩幡与半截鞭炮。

我说不上怎么了,只觉浑身一激灵,看着身边一大群亲友,突然又平静了下来。

我还在纠结。

我还想试着不平凡,当个名垂青史的传奇主角,改变世界,改变或影响所有人的思维,但我也想有人陪着,百年后清明时有人认真地给我焚香挂幡。

我突然感觉自己没有过清明的感情。

我写不下去了。

奇怪,关于清明,我怎么有这些不同的理解?


钟雨萱,女,湖南新邵人,长沙市一中高三学生。

奇怪,关于清明,我怎么有这些不同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