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今年安排重點項目214宗 總投資4185億

惠州今年安排重点项目214宗 总投资4185亿

我市堅持走“引進大項目、培育大產業、推動大發展”的轉型升級之路。這是惠州比亞迪公司生產車間。 資料圖片

亮點數說

■全市2013年以來招商選資項目共1985宗,合同利用資金總額4671.92億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市2013年以來新立項億元以上項目782宗,比2014年增加214宗,計劃總投資約4063.28億元

大年初八,春寒料峭,但絲毫阻擋不了惠州的發展步伐,中海惠煉二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站在化工管理樓的天台眺望,東北角高70米、重600噸的煉油一號丙烯塔當日13時成功 “著陸”;東南角8臺裂解爐已就位……

項目建設熱火朝天,折射出我市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精準招商的成效。數據雖然枯燥,但也最有說服力:截至去年年底,全市2013年以來招商選資項目共1985宗,合同利用資金總額4671.92億元;2015年1~12月,全市完成招商選資項目共889宗,合同利用資金總額2241.33億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市2013年以來新立項億元以上項目782宗,比2014年增加214宗,計劃總投資約4063.28億元。

引進

中海殼牌和中海煉油吸引75宗配套項目落戶

近年來,我市堅持走“引進大項目、培育大產業、推動大發展”的轉型升級之路,先後引進、建成、在建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

有付出就會有回報。鉚足幹勁,換來的是驕人的成績:“十二五”期間,我市地區生產總值由2010年的1730億元提高到3140億元,年均增長1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31.22億元增加到339.99億元,年均增長2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7個縣(區)人均GDP全部超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穩居全省第5位。

惠州栽下梧桐樹引來的金鳳凰———中海殼牌、中海煉油兩個大型龍頭項目,其強大的磁場效應逐步顯現:吸引75宗配套項目落戶,總投資1600多億元。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惠州 “項目建設提速年”,註定不平凡: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全市上下正鉚足幹勁,戮力推動重點項目建設提速增效。

2月15日召開的全市 “項目建設提速年”現場推進會,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 更加重視項目建設。

落地

各縣區以抓鐵有痕韌勁狠抓項目建設

除了市級層面的制度設計,各縣(區)因地制宜,以抓鐵有痕的韌勁狠抓項目落地、建設。

大亞灣區一張張 “作戰圖”標著118項重點項目,每個項目明確負責單位和牽頭領導,進展順利就貼上 “紅花”,進度拖延就貼上“地雷”、“炸彈”以示警戒。

仲愷高新區建立重點項目推進微信群,該區主要領導、掛鉤項目責任人及相關項目審批職能部門負責人均在微信群裡。微信群成了部門的 “千里眼”、“順風耳”。

其他縣(區)也不甘示弱,在項目建設和招商選資過程中你追我趕,掀起一波又一波熱潮。惠城區編制“24張表格”推動項目落實,每一項工作由牽頭單位全程協調跟進,環評、立項、報建、驗收等各個環節都明確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惠城區、博羅縣、惠東縣實行領導包案制攻克項目難點,確保項目推進。

同時,我市堅持精確招商,更加註重“個頭”和“質量”。如大亞灣區把握產業鏈各個重點環節的資本流動和產業轉移動態,重點赴日韓臺、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及國內主要城市,開展定點定向招商,引進旗艦項目和龍頭項目;仲愷高新區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環節、薄弱環節和缺失環節,以擴鏈、強鏈和補鏈為著力點進行擇商選資。

努力換來了豐厚的回報,這些回報直接惠及老百姓。

大亞灣萬達廣場項目預計2月22日動工建設,18個月後開業;惠城區計劃籌建橋東科創示範區;博羅花千谷旅遊項目已動工建設;大亞灣兒童公園將啟動建設……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項目效應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

提速

今年重點項目年度投資計劃590.3億元

有專家說,重點項目已成為各地加大投資力度的主要載體,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

我們高興地看到,全市2013年以來招商選資項目達1985宗,新立項億元以上項目達782宗。可以說,惠州的動力源於一批批重點項目的有力推進,惠州的底氣同樣源於重點項目建設。惠州的重點項目如何發力拉高經濟上揚曲線?今年重點項目的安排將拉高經濟上揚曲線:全年安排市重點建設項目214宗,總投資4185億元,年度投資計劃590.3億元。

全市掀起了重點項目建設攻堅大會戰,項目謀劃提速、項目開工提速、項目建設提速、項目達產提速,這“四部曲”唱響了惠州“十三五”開局“好聲音”。

新常態孕育新機遇新動力。在招商選資方面,我市做到未雨綢繆: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拓寬項目源,緊盯世界500強、大型央企、行業領軍企業抓招商選資。

本報記者黃曉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