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錄取卻沒收到通知書,女子被堂姐頂替上大學,要親情還是要公平,你怎麼看?

官馨思


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我們的觀點只代表自己,我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先說一下當年的歷史情況,我國在建國後有相當長的時間處於人口快速增長的態勢,直到82左右實行計劃生育,快速增長的人口給社會帶來了紅利,也帶來了問題,就是各種社會資源的稀缺,我國從77年開始恢復高考,因為剛經歷文革,經濟條件也差,剛開始很多人還認識不到知識的重要性,求學的慾望不很強,80年代實行聯產承包以後,經濟條件好轉,很多家庭開始認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考大學走出農村成為農村孩子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考不上就復讀,高中有人連續考七八年的都有,國家為保證應屆生的權益,出臺了很多限制復讀生的規定,比如有些學校只招收應屆生,有些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復讀生要高好幾十分等等,所以很多復讀生就開始借用應屆生的學籍考試,這樣就能報考相關學校和避免高分錄取等等,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93年國家出臺96年強制執行的上大學不再包分配政策,98大學改革,上大學的情況才逐步和現在一樣了!

先說一下當時的情況及考試和頂替上學的套路

初中,1,復讀生借用應屆生的學籍考試成普遍現象,有人從開始就辦兩套學籍,就是上到初二的時候再從初一辦一套,這一般要學校認識人,不一定要多大權力,能打上招呼就行,更多的是借用,通常借用綴學的,也有借用自己親人的,被借者可能考不上或也想復讀,但借用學籍通常要通知對方,因為對方要配合更改戶口的問題,有時候是相互使用對方身份,比如哥哥用弟弟的學籍考上了,一般哥哥在工作的時候就會用弟弟的戶口,而弟弟再家要用哥哥的戶口生活!也有弟弟再改一個戶口的。

2,相互替考和替成績,一般都是親兄弟和親姐妹之間,年齡就差一兩歲,上學的時候同年級,成績好的考試的時候寫成績差的名字,成績差的寫成績好的名字,或成績好的那個考上了,讓另一個先去上,自己學習好再考一年,保證兩個學生都能考上!

3,不認識拿別人的通知書頂替上學的少見,因為沒有對方配合,你用了別人的戶口,別人肯定會發現,比如結婚時用戶口本,打工要開證明等等!

4,純替考,考試的時候找高一的學生去考試,考上了給別人報酬等!

高中套路更多,有替考的,有買別人不上的通知書的,別人不上一般是因為考的學校較差,學費太高等原因,不再一一敘述!

本次的事件我傾向於上面第一種,原因如下:1,黃海霞稱其二伯父截留了她的通知書給她大伯家的女兒,可能性很小,因為當時她們幾家關係還沒這麼差,她父親弟兄五人,這樣做被知道了其大伯和二伯根本沒法面對家族的成員!

2,如果說是其大伯做生意有錢,二伯是校長有權可能這麼做的話,他們直接截留其他人員的通知書多好,何必要坑自家人呢?

3,幾乎同時,黃風玲上學時戶口改成了黃海霞,黃海霞戶口改成了黃偉霞,那黃海霞使用戶口的時候沒有發現嗎,什麼時間發現的,她媽媽說是03年遷戶口時才發現,哪黃海霞是哪年結的婚呢?結婚時用的是黃偉霞還是黃海霞,如果是黃海霞還有可能不知道,如果是黃偉霞,你遷黃偉霞就行了,不可能遷黃海霞這個!

4,現在除了黃海霞自己的家人之外,好像沒有其他的人支持黃海霞的說法,比如同學,老師,這這人並不會受黃風玲家的影響而不敢說話!

5,如果黃海霞當年成績很好,其大伯家有錢,二伯又是校長,他爸能讓她退學嗎?復讀和上高中的可能更大!

6,黃風玲的家人和村民,同學,老師,學校都開始支持黃風玲了,這說明事實可能存在,因為誰會在一個全國都關注的事件中做假證呢?

7,關於賠錢的電話,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因為誰也不想鬧的兩敗俱傷,何況可能還會連累當年幫過自己的人!

8,公安局和教育局的聲明也能佐證這些事,如果是替成績的話,新聞一出就不是這個結果了。

9,如果是第一種情況的話,請不要再攻擊當時給於方便老師,學校和警察了,當年這是在做好事,成就了一個人的未來!我當年考軍校的時候,體檢醫生不給我簽字,說我有鼻炎,其實可能就是想要點禮,我在醫院磨了兩天都沒辦成事,我們領導出面才解決的,領導說他當兵時合格,現在就能考軍校,強制那個醫生籤的,你們不懂當時的難處!二十來歲的小夥急得之哭!

10,媒體不能只是複製鏈接別人的東西,老是發一些不清不楚的文章,讓網友在這瞎猜,這事很容易查清,下她們村轉轉,多找人問問就知道了!

我也不瞭解具體情況,也是通過媒體報道得到的結論,但我傾向於第一種情況,第二和第三種情況也有,但可能性小很多!


軍心依舊032


這整件事的過程是這樣的,河南省長葛市的黃海霞今年40歲,在1993年報考了許昌師範學校,但考試過後並沒有接到錄取通知書,便打工、結婚、生子。在20餘年後,黃海霞發現自己當年並沒有落榜,而是被人冒名頂替了學籍繼續上學。在他查詢和收集到的資料後發現,當年以她498分的成績被許昌師範學校錄取,頂替她學籍上學的堂姐畢業後被分配到長葛市第一小學任教。



這件事上,不同的部門既然有兩個不同的調查結果。2011年,長葛縣教體局經過調查,已經認定黃風玲頂替黃海霞學籍的事情不存在;可是2010年,長葛市公安局的調查結果就已經證實了黃海霞學籍被頂替一事。所以這件事的真相還是被掩蓋著的,真相還沒有公諸於世,還在進行調查當中。

對於這件事,決勝網認為對於當事人是非常不公平的。十年寒窗,但最終被自己的親人盜用自己的學籍,這種事真的能夠從心中抹去嗎。一個學籍,兩個人的命運,更是一件違法的事情。在黃女士的學籍被自己的堂姐頂替之後,相信親情已在他們的心中逝去了。從大伯開始想用黃女士的學籍給自己的女兒上學開始,大伯的心裡已經不再重視這份親情,對他而言最重要的是自己女兒的未來。所以對於黃女士而言,親情已經沒有了,在這件事上必定要討回一個公道。原本黃女士可以擺脫農村的命運,到師範去唸書當個教師,可是就因為這件事而被耽誤了他的人生。

到現在為止,我們都還在等待這件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不管是什麼樣的結果,相信可以給我們群眾一個很好的交代,畢竟長葛市紀委監察委、公安、教育等部門負責人以及組成了調查組,對此事進行調查。


決勝網


明明被錄取,但是通知書被截留。本該自己去上的許昌師範,卻被偷偷換成了堂姐。這悲催的故事主人公黃海霞,如今已是四十幾歲的人了。

從相關視頻和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二十幾年後的黃海霞得知真相後悲痛萬分。她的淚水中,既有得知被親人無情欺騙後的傷心,更有青春不再命運被改寫的痛苦。

九十年代,當時初中畢業後能考取師範或中專,是多少農村學子夢寐以求的事情。農村戶口將變更成商品糧戶口,畢業後會有分配,從此離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這是人生中的一次鯉魚跳龍門的重大躍遷。人的命運也將從此改寫,包括自己後來的工作圈、生活圈,以及後代的教育生活等,都會相應有很大的不同。

也難怪黃海霞如此那般的傷心了!換了誰,都會痛心不已。

是要親情還是要公平?

親情還有嗎?早在當年,她的通知書被截留的時候,上學資格被掉包的時候,就已經沒有了。

她的二伯和大伯,還有她的堂姐,堂而皇之地隱瞞、欺騙。試問,親情何在?良心何在呢?

今日看到相關信息,說黃海霞家人接到電話,對方直接問:要多少錢?(意思是對方出多少錢可以擺平這件事,黃海霞能夠平息下來。)堂姐家人,更是不承認頂替之事。

可見,在他們心目中,只有錢和利益,沒有親情,更沒有半點愧疚之心。實在讓人心寒。

雖說黃海霞自己的人生被改寫,逝去光陰已不會重來。但是,她還是應該要一個公平。這既是對自己當年寒窗苦讀的終結,更是對醜惡人性的追責,鞭撻。

作惡者,終將被惡所累。有些報應,不是不報,而是未到。如今,它終於來了。

不管最終事件的結果怎麼樣,社會,輿論,都給了黃海霞巨大的支持。因為,透過這件事,我們看到了當年還是小姑娘的黃海霞多年苦讀的艱苦,命運改寫後的生活不易,包括那些她所謂親人醜陋的嘴臉。

同情和支持弱者,反對和打擊惡行,這是人最起碼的良知。

(圖片來自於網絡)


子蘭爵


這件事有很多疑點,其實,我們不要被新聞所幹擾。

當年考上了,知道是師範,十幾年後才投訴,還知道大伯家孩子,還知道大伯家孩子改名,知道在小學當老師,這些都是根本藏不住的。

如果是陌生人冒充,還可以理解,如果是親人間,那麼最大可能:當年此人因為特殊原因沒有去讀書,而讓大伯家孩子冒名學籍,後來發現兩個人人生改變,才開始到處投訴,並把矛頭指向有關部門。

這個事件的真相應該是:

1、考試成績以及錄取沒人冒名頂替,都是現在的老師黃海霞自己考試,正常讀書,分配。

2、頂替學籍問題是存在的,因為當年中考政策,有些考試只允許應屆畢業生考試,第一年沒考上,有的人只能借學籍考試。

3、這件事很好求證,就是這個考試成績498分,到底誰考的?兩個人只有一個人考試,這個不復雜。

4、媒體在這個事件裡面,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我估計包括,神秘和解電話,也是子虛烏有的,是炒作,這個也好求證,電話號碼,一查就知道了。

5、我為什麼懷疑這件事?第一相由心生,表演性質太強烈,導演記者很用力,第二,當事人親屬有個真相說明,合乎情理。

6、我們要區分學籍問題和考試問題,這兩個概念,完全兩回事。



韓東言


有些媒體所報道的不敢苟同,事實真相可能在這裡!



A上善若水758


當年物理滿分應該是60分吧,她80分是怎麼考的?



奇花初胎1


真的佩服有些人了,這個事情我在前兩天也做過評論解釋,我作為一個經歷過那個時期這種事的過來人給大夥說一下這個事情。這個頂替在當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頂替學籍,當時國家政策規定復讀生不能考中專類學校,所以復讀生復讀那一年,如果成績平時摸底可以,學校都會找一些已經輟學的學生學籍,讓復讀生頂替去參加考試,考試成績是復讀生自己考的,這個在當時都是公開的,不需要什麼權勢或者關係,只要你的成績好。另外一種就是直接頂替你的成績和錄取通知書,這個還真的需要權勢和關係了,一般人還真的不好操作,當然這種頂替還有一個情況是考上的,因各種原因不能去上,中間有人介紹拿錢轉讓,這種例外。以上就是那個年代這種事情的根本情況。至於此次這個事情到底是哪一種,還得等待後續調查結果,在此之前,各位就不要瞎站隊和表態了。在此都一塊期待事情真相吧。


背後的孤獨1


我現在有個同事家一家三口人卻三個姓!同事姓劉,老公姓段,孩子卻姓張。這是咋回事呢。聽我給你解釋。

同事和她老公就是92年參加考試的,那時不要復讀生,他們都是頭一年參加考試沒有考中,第二年復讀的,用的別人的檔案參加了考試。生了孩子後上戶口,同事本來姓劉,老公本來姓段,他們給別人介紹自己時也都是說的自己本來的姓。可是他們的身份證,檔案都是用的別人的名字,同事用的一個姓孟的檔案,老公用的姓張的檔案。所以後來他們去給孩子上戶口想讓孩子姓老公本來的姓——段,可是派出所說不符合規定,要麼是父親的,要麼是母親的,不能出現其它的姓,結果就上的姓張。

這也不得不說是那個時代的產物。

河南發生的這所謂的堂姐替上大學的可能性不大,堂姐頂替她的姓名參加高考可能是真,或許現在兩個人出現了矛盾,才舊事重提。不然當年自己參加了高考,自己考了多少分,自己去填志願,堂姐去上學了,自己的沒有下文了,當年就會反映問題了,何必20多年才搞出這問題。再說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到底是誰參加的高考,也是有很多當事人知情的,同學老師都會知情,不知情的是我們這些局外人,在這裡亂分析,瞎操心。



有些事情外人永遠看不到真相,但是當事人自然清楚。為人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門!

如果黃女士反映的實情,那麼他大伯和堂姐真的欠了她一個解釋,一次考試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真的對她不公平。不過我不太相信這個結果。直覺告訴我就是堂姐用了她的檔案,現在堂姐過得很好,她過得不好,她提了條件,堂姐沒有滿足她,就翻了舊賬。黃女士翻舊賬就已經撕開了親情的面紗了,她已經做了選擇,她要的是滿足她的條件,也就是利益。

不知道我的感覺準不準。拭目以待。看其它媒體的後續報道吧!


心中百合靜靜開


看到都市報道的這則消息,我想起了曾經的一位同事,她就是頂別人的學籍考的師範,那個時候的師範,也叫小中專,不過很厲害的,畢業了,就是老師,有關係的可以分到縣城,沒關係的會被分到鄉下教書,不過,很多分到鄉下教書的,過不了幾年,都調回縣城了。我的這位同事,就是借用了別人的學籍,經過一年複習,然後考上的。

那個時代,學籍檔案管理不是很規範,有的學生中途不上了,個別有點權勢或者辦法的人,就讓孩子頂人家的學籍,借用人家的名字考試。工作後,當然還得借用當初頂替的人的名字,因為檔案裡如此。當然,也有個別人利用手中的權力以權謀私,通過種種不正當手段,讓自己的子女冒名頂替他人上大學,這種手段實在卑鄙,實在可惡!我也聽別人說過類似的事件,真相大白後,有的人受到處罰,真是罪有應得!不過,可憐了被冒名頂替的考生,實在是誤了人家一生。

題主說的這件事,可能與第一種情況類似。也就是她大伯的女兒用了她的學籍,然後考上了大學。不過,從黃女士提供的證據來看,似乎不那麼簡單





如果事實真相真如黃海霞本人所言,那麼在親情和公平之間如何抉擇,就不是問題了。既然當初人家能下狠心截斷自己的前途,那麼親情早已不復存在,還顧念什麼?理應通過法律的渠道替自己討回一個公道!寬恕壞人,就是縱容犯罪。

此事如今在網上炒的沸沸揚揚,讓我們拭目以待,期待有一個公平公正的結局!


靜等花開2579


一輩子都毀了,還是被自己最親的人給毀了!

在官亭鄉秋莊,黃姓是一個大家族。黃海霞的父親有五個兄弟。大伯黃國法,即黃風玲的父親,育有7名子女,他曾擔任秋莊生產隊幹部,是村裡最早發達起來的“萬元戶”之一。黃海霞的二伯是當地有名的老教師,還曾擔任某中學校長多年。

黃海霞的父親在家族中排行老三,夫妻倆在家務農。大伯和二伯的關係走的更近一些。

1993年,16歲的黃海霞以498分的成績考上了許昌師範學院,這在當地應該是很多孩子躍龍門的“捷徑”。但是黃海霞卻一直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而大伯家的黃風玲卻考上了這個學校!而且據黃海霞的姐姐說,當時的黃風玲已經在家務農一年了。

25年前,如果能考上師範學校,準準的畢業保分配當正式老師,這親戚坑的人夠狠的!而且黃海霞和家人被矇在鼓裡多年,直到2000年才偶然發現。

(圖片來源都市報道)

堂姐黃風玲仍使用著“黃海霞”這個名字,目前在長葛市第一小學任教。2009年,這位數學老師還曾獲“長葛市農村骨幹教師”稱號。

目前證明黃風玲這邊保持沉默,但是已將“頂替學籍”而非“頂替成績”的證據提交給長葛市教體局。

針對這樣的說法,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查證和考究,才知道誰是冒牌的考生。

2018年11月25日,黃風玲的一位親戚說,1993年的黃風玲是復讀生,而堂妹黃海霞輟學。為了考師範院校,才頂替了她的學籍檔案,但“學籍問題是長輩們商量好的”。

黃風玲這邊一直說的是“使用了學籍”而不是“冒名頂替了成績”,現在也沒有官方的說法。

不過很多網友看到這個新聞,還是炸開了鍋,因為這種幾十年前、十幾年前冒名頂替人上大學的事情時有發生,當時礙於人的眼界和查證的手段不太發達,多年以後機緣巧合的就會浮出水面,使真相大白於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