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影院的前世今生

生不逢時的家庭影院

家庭影院自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走上一條不平凡的路.

家庭影院(音響)進入中國普通家庭是在上世紀90年代

,到2000年前後形成一個消費高潮,幾乎成為家庭必須品。但隨後卻一落千丈,漸漸的退出了普通人的視線。

早期的家庭影院主要是指5.1多聲道音響,視頻部分則搭配顯像管電視機,因此現在一提到家庭影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音響,其實這是不正確的。

家庭影院(音響)是隨著

VCD的普及而發展起來的,其主要魅力就是環繞聲,需要在房間裡擺放前後左右和中置、低音炮共6件音箱,形成像電影院一樣的聲音包圍感和現場感。

VCD時代,主要是採用美國的杜比邏輯技術來實現環繞聲,也有用日本雅馬哈的DSP技術。

由於VCD片源只有左右兩個聲道,因此環繞聲是從兩個聲道裡拾取聲音信號再模擬5.1環繞音效的,因此

音的聲場定位和保真度較差,再加上當時的廠家、商家水平也不夠,效果比起現在的數字環繞聲來,的確差了很多。當時一些玩HIFI音響的人瞧不起玩家庭影院的,現在想來也不是沒有道理。

隨後是DVD

的出現,家庭影院(音響)實現了革命性的飛躍。

DVD除了圖像效果比VCD更好以外,光盤裡可以容

六個獨立的音軌,杜比邏輯技術也隨之升級為杜比數字(即AC-3),同時,另外一家新的音頻公司美國DTS也出現了。

杜比和DTS公司最大的貢獻就是把原來的兩聲道技術發展成了多聲道技術,前後左右以及中置聲道、低音炮聲道都是獨立的音軌,能非常真實的

重現電影現場的音效,而且聲音保真度很高,定位準確,效果逼真,現場氣氛好。

DVD的普及並沒有帶來家庭影院的繁榮,反而知道的人越來越少,原因有幾點:

一、DVD盜版得猖獗,市場上大部分光碟其實都不帶杜比或DTS編碼,有諸如“槍版”“清晰版”“壓縮版”等,根本實現不了真正環繞聲,因此很多人即使家裡買了家庭影院音響,但卻從來沒有體驗過真正的好效果,新鮮幾天後也就失去了興趣。這種影響十分深遠,直到現在很多人的思維意識裡還認為家庭影院是十幾年前就玩過時了的東西,沒什麼稀奇,不過如此。

二、娛樂方式的變化:DVD在中國普及時已經到了2000年以後,電腦時代來臨,娛樂方式也出現了變化,人們更多的是走出了家門,KTV、洗腳城、麻將館成了主要的娛樂方式。

、電腦多媒體音響的發展,其小巧的體積和低廉的價格逐漸取代了傳統的HIFI音響和5.1

音響。

四、行業不規範,有的廠家商家弄虛作假,用虛擬的音效或混淆概念的手法糊弄消費者,比如用“杜比DTS輸入”的概念混淆“杜比DTS解碼”,名不副實,消費者無所適從。

再後來,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網絡購物的興盛,加上購房買車成為家庭消費的最大支出,

已經很少有人會想到音響或家庭影院的事情了。

十年來,隨著電腦技術以及互聯網的發展,與家庭影院相關的技術和產品飛速發展,如藍光DVD、高清電視機、投影機、高清播放器等,這些都是組建家庭影院的最佳搭配

此時的家庭影院,才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家庭電影院尤其是高清片源和高清投影機的出現,由於屏幕夠大,清晰度高,加上數字環繞音響的作用,能夠實現像電影院一樣的體驗感受,效果與DVD時代完全是天壤之別

可嘆的是,這原本是家庭影院的最佳黃金時期,但卻偏偏與時代擦肩而過。

家庭影院真可謂生不逢時,在大家追捧的時候、由於技術原因而魅力不夠,遭到人們的遺棄;而當技術成熟、效果達到巔峰的時候,環境已變,時代已變,人們已經沒有了耐心,早已移情別戀了。

可喜的是,隨著近年來裝修市場的繁榮,加上廠家、商家不遺餘力的推廣,家庭影院漸漸的又回到了人們的視野,客廳影院、臥室影院、地下室影院等各種形式的家庭影院正悄悄的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關注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家庭影院的前世今生

現代家庭影院更像電影院,搭配高清投影,音箱不再追求高大上,而是配合裝修儘可能隱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