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新说|韩德忠

师者新说|韩德忠

师者新说

韩德忠

人非生而圣贤,岂能无师自通?韩愈《师说》:“师者,传道、受(授)业、解惑也”。从这个意义上讲,师者,不仅仅指老师,而是有着更为宽泛的定义。譬如,父母亦为子女之师,领导亦为部属之师,将帅亦为士兵之师,等等。是故,人皆可为我师,我亦可为人师,在角色转换中体味生活的缤纷,在身份互换中体察人情的冷暖,在地位变换中体悟命运的多舛,从懵懂变得聪明,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原点登临巅峰。

师者当有品德,谓之将帅也。品德是“基石”,让人生之舟平稳前行;品德是“星光”,让梦想之路熠熠生辉;品德是“沃土”,让事业之基葱茏葳蕤;品德是“活水”,让上善之流泽惠苍生。孔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德之于人,处于统帅地位,具有统领作用,察人须先识德,用人须先观德,欲成为能人首要成为好人。为人师者,品德上必然超人一步,当有一眚难掩的大德,当有无私无我的大爱,当有舍己利人的大气,否则空有为师之表,没有为师之魂,愧对为师之名。

师者当有涵养,谓之儒气也。古语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涵养是素养的体现,涵养有多好素养就有多高,反之亦然。涵养像一扇门窗,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像一张名片,代表人的身份地位;像一件衣裳,展示人的品位形象。为人师者,涵养上必然深人一层,可以一贫如洗,但不可以识浅见拙;可以清高孤傲,但不可以卑劣猥琐;可以威加四方,但不可以暴吝粗鄙;可以特立独行,但不可以恣意枉为。

师者当有人格,谓之节操也。《辞海》释意:“人格,即人的品质、风度”。有人格才有人性,说话有分寸,行为有规矩,做事有良知。有人格才有品格,面对物质荣誉懂得谦让,面对分歧争议善于退让,面对矛盾冲突主动避让。有人格才有人气,正所谓“你若花开,蜂蝶自来;你若阳光,雾霾自散;你若芬芳,清名自香”。为人师者,人格上必然高人一筹,无论贫贱还是富贵、辉煌还是落魄、得意还是失意,从不为升米斗粟折腰,从不为小恩小惠失节,从不为权势权威退步,始终坚守做人底线,恪守行事原则,固守正义堤坝。

师者,当有样子,谓之素质也。“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意即“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样子反映底子,标识着底蕴的深浅。样子就是尺子,丈量着水平的高低。样子彰显面子,折射着魅力的大小。为人师者,素质上必然胜人一手,传人之道,当先得道,道不深不能为师;授人之业,当先精业,业不精不可为师;解人之惑,当先无惑,识不多不配为师。

师者,是一个神圣的字眼,让人高山仰止,使人虔诚膜拜;是一种纯洁的称谓,不掺半分杂质,不带半点虚伪;一份沉重的担当,重于泰山北斗,高于九天苍穹。“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古往今来,不管王侯将相、学者术士,还是能工巧匠、凡夫俗子,人人皆受师教、担师职、有师责。为人师长,当常思传道授业解惑之能;为军将帅,当常思领兵训练打仗之任;为人父母,当常思育儿成长成才之责……

流年匆匆东逝水,岁月悠悠不复还。时光总是甩下漫天的筛网,卷起昔日的美好飘然而去。唯愿芸芸众生珍惜年华不虚掷,珍爱生命不虚度,珍重形象不虚荣,以人为师走正路,为人之师扬正能,人人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享其成。若此,则家庭安,邻里睦,社稷兴,世界同。

师者新说|韩德忠

授权原创首发作者:韩德忠,笔名,翠雨寒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黑龙江海伦人,军网主编,书生铁马戍边关,风雨沧桑廿余载,枕戈待旦昭忠诚,铸笔为剑唱大风,曾发表诗歌、散文、随笔20余万字,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政治工作通讯》《政治指导员》《第一任职》《辽宁青年》《北方瞭望》《鸡西日报》等军内外报刊,《中国诗歌文学精品》《作家美文》《思与远方》《向晚诗刊》《全军政工网》《军翔》《强军魂》等优质自媒体平台均有推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