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新說|韓德忠

師者新說|韓德忠

師者新說

韓德忠

人非生而聖賢,豈能無師自通?韓愈《師說》:“師者,傳道、受(授)業、解惑也”。從這個意義上講,師者,不僅僅指老師,而是有著更為寬泛的定義。譬如,父母亦為子女之師,領導亦為部屬之師,將帥亦為士兵之師,等等。是故,人皆可為我師,我亦可為人師,在角色轉換中體味生活的繽紛,在身份互換中體察人情的冷暖,在地位變換中體悟命運的多舛,從懵懂變得聰明,從青澀走向成熟,從原點登臨巔峰。

師者當有品德,謂之將帥也。品德是“基石”,讓人生之舟平穩前行;品德是“星光”,讓夢想之路熠熠生輝;品德是“沃土”,讓事業之基蔥蘢葳蕤;品德是“活水”,讓上善之流澤惠蒼生。孔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德之於人,處於統帥地位,具有統領作用,察人須先識德,用人須先觀德,欲成為能人首要成為好人。為人師者,品德上必然超人一步,當有一眚難掩的大德,當有無私無我的大愛,當有捨己利人的大氣,否則空有為師之表,沒有為師之魂,愧對為師之名。

師者當有涵養,謂之儒氣也。古語云:“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涵養是素養的體現,涵養有多好素養就有多高,反之亦然。涵養像一扇門窗,反映人的內心世界;像一張名片,代表人的身份地位;像一件衣裳,展示人的品位形象。為人師者,涵養上必然深人一層,可以一貧如洗,但不可以識淺見拙;可以清高孤傲,但不可以卑劣猥瑣;可以威加四方,但不可以暴吝粗鄙;可以特立獨行,但不可以恣意枉為。

師者當有人格,謂之節操也。《辭海》釋意:“人格,即人的品質、風度”。有人格才有人性,說話有分寸,行為有規矩,做事有良知。有人格才有品格,面對物質榮譽懂得謙讓,面對分歧爭議善於退讓,面對矛盾衝突主動避讓。有人格才有人氣,正所謂“你若花開,蜂蝶自來;你若陽光,霧霾自散;你若芬芳,清名自香”。為人師者,人格上必然高人一籌,無論貧賤還是富貴、輝煌還是落魄、得意還是失意,從不為升米鬥粟折腰,從不為小恩小惠失節,從不為權勢權威退步,始終堅守做人底線,恪守行事原則,固守正義堤壩。

師者,當有樣子,謂之素質也。“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意即“給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樣子反映底子,標識著底蘊的深淺。樣子就是尺子,丈量著水平的高低。樣子彰顯面子,折射著魅力的大小。為人師者,素質上必然勝人一手,傳人之道,當先得道,道不深不能為師;授人之業,當先精業,業不精不可為師;解人之惑,當先無惑,識不多不配為師。

師者,是一個神聖的字眼,讓人高山仰止,使人虔誠膜拜;是一種純潔的稱謂,不摻半分雜質,不帶半點虛偽;一份沉重的擔當,重於泰山北斗,高於九天蒼穹。“天地生人,有一人應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古往今來,不管王侯將相、學者術士,還是能工巧匠、凡夫俗子,人人皆受師教、擔師職、有師責。為人師長,當常思傳道授業解惑之能;為軍將帥,當常思領兵訓練打仗之任;為人父母,當常思育兒成長成才之責……

流年匆匆東逝水,歲月悠悠不復還。時光總是甩下漫天的篩網,捲起昔日的美好飄然而去。唯願芸芸眾生珍惜年華不虛擲,珍愛生命不虛度,珍重形象不虛榮,以人為師走正路,為人之師揚正能,人人各安其位、各盡其責、各享其成。若此,則家庭安,鄰里睦,社稷興,世界同。

師者新說|韓德忠

授權原創首發作者:韓德忠,筆名,翠雨寒煙,本科學歷,學士學位,黑龍江海倫人,軍網主編,書生鐵馬戍邊關,風雨滄桑廿餘載,枕戈待旦昭忠誠,鑄筆為劍唱大風,曾發表詩歌、散文、隨筆20餘萬字,作品散見於《解放軍報》《政治工作通訊》《政治指導員》《第一任職》《遼寧青年》《北方瞭望》《雞西日報》等軍內外報刊,《中國詩歌文學精品》《作家美文》《思與遠方》《向晚詩刊》《全軍政工網》《軍翔》《強軍魂》等優質自媒體平臺均有推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