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江西岸這座白塔已有200年歷史 正敞開大門迎接遊人

渠縣三匯鎮,取三江匯流之意。州河、巴河在這裡匯為渠江,而後向南流去,在重慶合川匯入嘉陵江。三匯古鎮山水相依,建築沿山而建,道路曲折蜿蜒,小巷幽深,古樸寧靜。這樣的一座山水小城,簡直就是縮小版的重慶,所以三匯又被稱為“小重慶”“小山城”。

渠江西岸這座白塔已有200年曆史 正敞開大門迎接遊人

初見渠縣三匯白塔 攝影:Kitt女郎

渠縣三匯鎮內有白塔、三匯蒲家祠堂、三江六碼頭、五宮五廟等人文古蹟遺址和三匯鐵廠、火柴廠、鍋廠等工業企業遺址。本文筆輝巴渠為大家專門介紹一下,三匯白塔。

渠江西岸這座白塔已有200年曆史 正敞開大門迎接遊人

初見渠縣三匯白塔 攝影:Kitt女郎

三匯白塔位於三匯鎮南1.5公里渠江西岸,建於清道光年間,據載當初建塔以彰教化,而叫文峰塔,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峰塔共十三層,高53米,呈六面體,通體塗成乳白,故後人更願意將此塔叫“白塔”。塔基及底層用石建築,每邊長4.4米、厚0.9米,面渠江而建圓拱門,高2.9米,拱高1米,塔簷石鑿,六角翹角,2-13層用磚建造,各邊有長方形瞭望孔成品狀,塔頂掛銅鈴四個。《渠縣誌》三匯塔序贊之:“前擁牛山之秀,後接龍岡之奇,相陰陽于山巔,度方位於河畔。”

渠江西岸這座白塔已有200年曆史 正敞開大門迎接遊人

初見渠縣三匯白塔 攝影:Kitt女郎

在塔底層拱門上,有一塊長1.8米、寬0.7米的石刻橫匾,上面雕刻著“文峰塔”三個大字。繼續往上看,塔的第二層,也有陰書石刻橫匾“更上一層”,而第三層陰書石刻橫匾為“欲罷不能”。三匾皆正楷,氣勢恢宏,筆法遒勁。塔頂簷飛角,風鈴高懸,銅鈴迎風而響,清脆悠揚。塔內原建木樓13層,螺旋木梯,層層相連,直通頂層。內底周長19.8米,底層有石碑6塊,刻塔序及捐修者芳名,以上各層立四尊陶燒、木雕佛像。每層均有觀景窗口,遠眺山如翠屏,近望古鎮如畫,俯視渠江如練,遠山近水盡收眼底。塔雄踞江岸石磯上,臨江傲濤,形如巨人手擎銀色寶劍,遙指長空。

《渠縣誌》三匯塔序讚譽它:

上出丹霄,作兩河中流之砥柱;

下臨翠浪,注千載層出之文瀾。

渠江西岸這座白塔已有200年曆史 正敞開大門迎接遊人

初見渠縣三匯白塔 攝影:Kitt女郎

為讓世人零距離接觸這座古建築,撫摸時間沉澱的底蘊,白塔正敞開著大門,靜候你的光臨!如果去三匯遊玩,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標誌性建築。(筆輝巴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