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保险业发展到今天仍然被人误解?

很多人买了保险最关注的是保险能不能赔,如何理赔的问题。一旦买的保险赔不了,很多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大骂保险公司和代理人,造成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最可恶的是,某些人自己没做过保险,却在网络上扮演财经专家的角色,用所谓专业的态度评判保险的优劣,误导民众,让大家对保险的认知无法客观公正。一旦看到这种伪专家,专业的代理人便只能嗤之以鼻了。


为何保险业发展到今天仍然被人误解?​​

其实保险是一个很好的产品,是转移风险的工具。目前保险业有70万代理人,但仍然满足不了14亿人口的需求。我国亟需扩大保险从业人员的队伍,以满足日益扩大的民众保障需求。因此从2015年开始,保监委就取消了代理人证考试,代理人无需到考试中心考试便可入职。可是这样一来,代理人队伍的素质很难得到保证,也有大量素质不高、追求短期利益的人充斥队伍,保险公司也因此而为人所垢病。

这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必经历程,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普遍不高,因此与之相对应,代理人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只有全民素质都提高了,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保险公司就会逐步淘汰部分素质低的代理人,中国保险业才能像西方那样,步入精英发展的阶段。
为何保险业发展到今天仍然被人误解?

在建国以后,保险业恢复发展,95年第一部《保险法》诞生,财产险和寿险分业经营,96年成立了独立的寿险公司。在寿险业起步之初,保险公司招聘的第一批代理人有严格的要求。像银行职员那样,他们需要有本科以上学历。当时台湾和香港派专业人员协助寿险公司的业务培训。但这批代理人由于缺乏人脉资源,不能为保险公司带来业务。

于是保险公司放低门槛,招聘了大量有社会资源却素质不高的人,甚至很多是下岗工人。这些人为保险公司带来了大量的保险业务,但由于他们素质不高,对保险专业知识通常是一知半解,某些人利用投保人贪小便宜的心理,进行销售误导。很多人在保险业赚到第一桶金后,便离开保险公司,利用在保险公司的人脉资源开设自己的培训公司等,赚到盆满钵满。他们是保险业起步之初的功臣,却也让保险业饱受垢病,为人误解。
为何保险业发展到今天仍然被人误解?

而外资保险公司友邦保险进入中国市场后,带来了代理人体制,这种制度有利有弊。它一方面带来了优胜劣汰的淘汰制度,让那些有能力有素质的代理人可以长期留存,也为保险公司节省了经费;另一方面,它带来的弊病也是明显的,保险代理人不是保险公司的正式员工,只是代理公司的产品,保险公司很难对他们进行严格管理。而公司的考核制度,也让部分代理人为了冲业绩,违规操作,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
为何保险业发展到今天仍然被人误解?
​​

如今保险业逐步规范发展,但保险代理人的地位还是很低。在美国,为了推广保险,保险公司开新闻发布会,到各个社区去宣传。不买保险的人将会受到处罚,连刚出生的婴儿也不例外。保险代理人就像医生等专业人士那样有崇高的地位,受人尊重。
为何保险业发展到今天仍然被人误解?​​

而在中国,保险代理人的处境是很尴尬的,进入社区宣传,会被人当小偷驱赶。即便是那些做得很好的代理人,也未必受人尊重。​

但中国社会确实很需要保险,在重大疾病高发的今天,外国人一旦出险就会拿着保单去保险公司办理赔,不会惊慌失措地四处求助。而在中国,很多人却求助于水滴筹、轻松筹,到处找亲戚借钱,这是很可悲的。
为何保险业发展到今天仍然被人误解?
如果国人还是抵制保险,认为保险没有用,不自觉买保险,连某些行政领导也不重视不认可,那我国提出的关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要求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