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变态?

变态的高考作文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高考已经接近尾声,等我写完这篇日志的时候我的学生们应该就走出考场了。文学是人学,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我。人生下来无知无欲,所以也就随心所欲,痛则大叫,乐则大笑。一篇篇作文就应该是站在阅卷者面前鲜活的一个个少年男女。可事实并非如此。社会本来就在压抑人性,可我们这些教育者还要推波助澜助纣为虐煽风点火对学生联合镇压。高考作文尤其变态,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写出腐朽的千面一孔的八股文,就是让学生无病呻吟娇柔做作,就是让学生都“少年老成”,张口仁义道德闭口和谐社会。你知道高考作文有多变态吗?

高考作文如何变态?

变态一:设置审题障碍,不让学生知道写什么。

作文到底考的是什么?答案是理所当然的,作文嘛,当然考写作。可是命题者并不这么想,他们更愿意玩死学生。要么弄幅四只猫的漫画,要么弄一段国家经济道德仁义的材料,先让你猜出他希望你写的是什么。我一直想不明白,既然是要学生写作文,为什么要设置审题障碍?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吗?可是,前面已经有了那么详备的阅读理解题啊,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再一次让学生去“理解”?给材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吗?可是,学生能够自由的想象和联想吗?当然不能,一旦立意偏离了出题大人的本意,很多阅卷老师就会咬牙切齿,分数压的很低。结果,考作文却先要考学生们猜度领导意图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小官僚还是非常有帮助的。你说高考作文有多变态!

变态二:鼓励学生写千孔一面的八股文。

那样一个材料,关涉的都是道德国家之类的大话题,尽管题目的要求都是自选文体,可是那些题目距离学生的生活都太遥远,他们很难写的小,尽管高考作文中出现过一些典型的以小见大的作文,但那是凤毛麟角,更多的都是写议论文。而且,老师也特别鼓励写议论文,并且有一个经典的五段作文法,还被认为是教育成果,广为推广。被推广的原因是这样的作文好学,而且层次清楚,主题突出,能够获得一个理想的分数。结果大家都写议论文,都在用同样的素材,也都用相同的结构,这不是走向了八股文的道路吗?作文本来应该是学生万紫千红各放异彩的机会,却搞成了雕琢做作的盛会。不知道这是作文教学的失败还是高考作文的尴尬。高考作文千孔一面,鲜有出奇者有个性者。厚厚一本高考满分作文尽是矫饰卖弄之作,哪有几篇有真情实感的呢?

变态三:以为学生都是道德评判家或者社会评论家,想让学生都做政客。

说高考命题是一项教育任务,倒不如说是一个政治任务。命题者总是站在政治的高度,借助考试表现他们的政治意愿。除了政治,他们还希望看到学生深邃的社会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一点尤其变态,应试教育让这些孩子们一个月才回一次家,学校又努力的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哪里来的深刻见解?这些人仍然幼稚的抱着精英教育的观念,以为能有人写出见解深刻的作文就理所当然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写见解深刻的文章。学生不是时事评论员,也不是政府公务员,他们只是处于成长期的孩子。

变态四:材料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宁要他们无病呻吟,不要他们抒发真情实感。

作文题目都很客气的希望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可谁都知道,那不过是最敷衍的客气话,让让是个理,锅里根本就没有下米。作文被架到空中,成了试卷上的考试题,而不是来自生活的清泉。出题者根本不考虑题目是否贴近学生生活,以为自己成了鲁迅,就得所有学生也成为鲁迅。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无疑就是在鼓励学生无病呻吟,写作已经和感情无关。

高考作文如何变态?

看看高考满分作文就知道作文教学多么的失败了,何曾见到用真感情打动人的?精彩的不过是寻章摘句,卖弄文采。“为赋新词强说愁”为文造情写几个华丽的句子用上排比段落就是好文章了吗?高考阅卷者发现一篇篇作文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哪里还有个人风格可言?这样出题已经造成了唯议论文为正宗的事实,哪里还有各放异彩?考场作文考察的是学生的作文能力,应该给每个学生施展自己写作才华的机会。判断一个作文题目出的好不好的标准应该是这个题目有没有最大可能的激发写作兴趣,给每一个学生以施展的舞台。什么时候等学生走出考场相互问你写的好吗的时候就是作文题目正常的时候,而当学生走出考场相互询问你怎么立意的你觉得难不难的时候,这却是高考作文最变态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