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追忆高旺同志——高旺精神 不屈不挠

「原创」追忆高旺同志——高旺精神 不屈不挠

「原创」追忆高旺同志——高旺精神 不屈不挠

不屈不挠

高旺老师是我敬重的长辈,老同事、老邻居,也是我特别崇拜的榜样和导师。他对事业的执着、坚韧不拔,曾深深感染、激励过我,直到今天每每想起尊师,常常眼晴发潮鼻子发酸。似水的流年沧桑了一切,却更多的积淀了我的惦念和感怀!

今年8月是高旺老师去世的20年。缅怀他走过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缅怀他在戏剧编导、广播宣传、长城事业一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而创造下的辉煌业绩,取得重大成就,我就不由得感慨万千,那年那月那些事,一幕幕浮现眼前……谨以拙笔记之,也可励志后人吧!

「原创」追忆高旺同志——高旺精神 不屈不挠

高旺老师出生于农家,自幼生长在山大沟深的清水河县五良太乡杨树峁村贫瘠的土地上。苦难的生活,让他从小就养成了坚强不屈、奋发向上,大山般的不屈性格。上学读书,刻苦努力,品学兼优。工作以后,从事会计、编导、记者生涯中,勤于上进、博览群书,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生阅历,练就了捕捉新闻的敏锐视觉。终于以自学成才的榜样被评为全区旗县区广播系统的主任编辑(副教授),成为全国知名长城专家。

2007年6月10日我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优秀长城保护员,在人民大会堂颁奖之后,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午宴上和我举杯共祝时,道出了:“清水河长城很漂亮,有个热爱长城的高旺很出名!”当时的我激动地连声说:“是!是!”

「原创」追忆高旺同志——高旺精神 不屈不挠

我是高旺老师的邻居,也是与他曾在清水河县广播电视局工作的同事。置身其境地耳闻目睹了他个人的涵养、包容和接纳。逢年过节到他家拜年串门,常见窑洞炕上坐着两位小脚老奶奶。一位是他的继母,一位是他的岳母。高旺老师对他们善待如亲母,一直养老送终。他的内弟名叫张世平,常年居住在他家。他还帮助内弟娶妻安排工作,他家的亲戚朋友常来常往,从未见高旺老师对这些“穷”亲戚嫌弃给脸色难堪。他们家和睦相处的家风,成为同事和邻居的美谈。

上世纪80年代初,《山西青年》杂志创办了刊授大学,高旺老师在清水河县首创刊授大学分校,地址设在县文化馆集体学习,聘请呼和浩特市晚报社编辑王继周,乌兰察布日报社记者于雁北,清水河县第一中学教师万新民、孙荣讲课,坚持两年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广播电视局的记者刘琮、播音员张平等编播人员和其他年轻的工作人员以及全县100多名中青年都报名参加了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获得毕业证。其中一些学员凭此毕业证很快转干,走上领导岗位,成为县里中间层领导力量。高旺老师由于学业成绩好,工作踏实,业绩突出,被评为刊授大学的优秀工作者。这所学校培养了众多有成就的人物,如著名作家郑渊杰,著名相声演员姜昆,从清水河县广播电视局走上领导岗位的副局长梁兆雄、调到乌兰察布市文联任副主席的刘琮、调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张平都是从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因此,高旺老师对清水河文化开拓性的发展,广泛培养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以后他协助创办了设置在清水河县的内蒙古大学物理班,并发表了《开在家门口的大学》消息予以报道和宣传,为清水河县培养了众多的学子。

「原创」追忆高旺同志——高旺精神 不屈不挠

坚持采访,忍受冷嘲热讽,面对“脸难看,人难见,事难办。”忍辱负重,捕捉“新闻眼”敏捷,受到全区新闻工作者钦佩。高旺老师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采访踏实,发现新闻素材新、奇、快被全区新闻界传为佳话。为达到发稿,他常常自带多篇稿件前往北京、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等各级新闻单位亲自送稿,只要编辑提出修改意见,他就连夜修改第二遍,第三遍……直到发稿成功,被誉为“高旺精神”。

高旺老师是清水河县新闻宣传、编辑记者的佼佼者。上世纪80年代,李秀任县委书记,全县风清气政,春和景明,清水河县广播事业在编播组长高旺老师带领下,播音员张平等人配合下,年年都在自治区广播系统获前三名奖项。合办节目、录音通讯、长城旗县联办节目,工作曾一度有声有色,全区各级同行纷纷来“取经”学习,高旺老师也成为有名的“传金送宝”的典型发言者,成为墙里开花墙外红、声名大振的人物。他还创办了长城地区协作会,出版了《中国县级新闻界人物》等书籍。这时一部分人转行到领导岗位或晋级上调,而高旺老师依然坚守在他喜爱的广播编辑记者行业,直到退休。能守住正能量,令人钦佩!执着、坚韧的品格,不菲的业绩,成为全国很有影响的知名人物。

「原创」追忆高旺同志——高旺精神 不屈不挠

清水河县蜜源丰富,养蜂业一度兴旺。高旺老师主编《花香蜜甜》一书时,采访养蜂人王占厚,他把被采访人约到广播电视局,他照相,我采访,二人共同合作发表了图文并茂的《风霜雪雨痴心不改》。以后我陪他下乡采访,根据王二宽的讲述,他写了《差修边》的长城故事,发表在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万里长城传说》上。又采访了艽菜庄乡后湾村一位农民,写出了《光棍汉娶上了金凤凰》的报道。这一篇篇鲜活的报道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群众,写出的文章扎实,内涵丰富,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情景。虽然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发表的题目。这与高旺老师踏实的工作作风,捕捉新闻的敏捷以及创作的勤勉是不可分的。今天虽然人已经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举止神态犹如昨日。高旺老师新闻报道也推出了众多的人物,高级兽医师武汉鼎,著名播音员张平……

「原创」追忆高旺同志——高旺精神 不屈不挠

上世纪7、80年代。清水河县人民群众处理于温饱阶段,经济落后,文化感召乏力麻木,而高旺老师却具有超前30年的眼光。《丫角山长城旅游扶贫开发的可行性报告》《老牛湾国家课题》申报成功,在今天随着清水河县旅游的开发,收入的增加,交通局的范志恒先生和高旺老师是有突出贡献的两位人物。实践证明他们的所思、所说、所做具有前瞻性。

2018年8月12日

「原创」追忆高旺同志——高旺精神 不屈不挠

蔡睿良,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3月生,清水河县北堡乡头道沟村人。1980年1月参加工作,在清水河县广播局工作,1992年调北堡乡政府工作至今,全国优秀长城保护员。14岁在乌兰察布日报登载处女作《普通劳动者》,之后偶有文字见报。2016年9月借调红色老牛坡党员干部教育建设办公室工作。从1996至2018年受组织委派从事明长城、老牛坡历史资料挖掘工作。

「原创」追忆高旺同志——高旺精神 不屈不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