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良机——锂电池软包的机会

我国锂电池需求持续增长,2017 年三种形态电池出货量约 82GWh,同比增长 28%。其中软包电池 2017 年出货量约 29GWh,同比增长 26%。三种形态电池中,2017 年方形、软包、圆柱占比为 37.8%、35.4%、26.8%,方形电池出货量增长较快主要系动力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

天赐良机——锂电池软包的机会

动力电池领域软包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据 OFweek,2016 年软包电池渗透率约 12%,2017 年预计约 15%。未来得益于政策持续引导动力电池向高能量密度发展,契合这一特性的软包电池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至 30%以上能量密度方面,国内多数软包企业单体电芯能量密度可以达到 200wh/kg 的水平,成组后预计可达到120-130wh/kg 的水平。其中孚能科技目前单体能量密度可达 220wh/kg,较为接近国际主流厂家的水平。铝塑膜是应用于聚合物锂电池(软包电池)的包装材料,相比普通塑膜具有良好的耐穿刺性、耐电解液稳定性、耐高温性、较高的阻隔性等优势。

天赐良机——锂电池软包的机会

国产铝塑膜已经成功突破部分技术瓶颈。锂电池电化学产品的属性对铝塑膜有很高的质量要求,行业具有一定壁垒,日本 DNP、昭和电工、T&T 三家企业 2016 年市占率约87%。在多数锂电池材料可以国产化的背景下,铝塑膜国产化率仅 5%左右,亟需进口替代。由于原材料及铝塑膜生产工艺难度高,国产铝塑包装膜只有几个厂家的其中几个指标达到日本 DNP 指标。大多是关键材料、内层耐电解液腐蚀和冲深性能不过关。国内部分企业在内层耐电解液腐蚀、内层与铝箔层粘接力等方面已取得技术突破,并在厚度方面接近国际主流厂商

天赐良机——锂电池软包的机会

预计国产铝塑膜将在数码领域的率先大规模实现进口替代,主要因为:

第一:紫江、道明、卓越等国内主流铝塑膜企业均从数码领域开始供货

数码领域较早大规模使用软包电池,国内企业也较早开始对应的铝塑膜配套,生产配方、工艺、设备、制造等方面都逐步成熟。目前数码电池领域的价格战之下,国产铝塑膜将会凭借价格((国产价格在 20 元/平米左右,卓越已下探至 15 元/平米左右;进口主流价格在 30 元/平米左右)、交货、服务等多方面的优势加快应用进程;

第二:国内主要企业经过 3-5 年积累,已经开始批量或小批量供货。

国内企业经过从小试、中试、小批量供货、大批量供货的漫长认证周期,先后进入 ATL、力神、天劲等主流锂电池企业的供应链。2017 年新纶科技、上海紫江、道明光学出货量约 1000 万平、700 万平米以上、约 103 万平。目前东莞卓越月出货量已达 40-50 万平,大部分都是数码领域的配套。

天赐良机——锂电池软包的机会

相关企业情况如上,其中新纶科技近期刚刚获得铝塑膜大订单

新纶科技发布公告,公司与孚能科技签订《战略合作与采购框架协议》。根据协议,自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孚能科技将向公司采购铝塑膜产品,需求计划为累计1,900万平方米。公司为其第一供应商。

软包早已是全球数码领域的主导路线,在海外动力电池市场,软包也一直是很重要的主流路线之一。中国在数码软包电池领域已有很强的全球竞争力;考虑国内软包力电池有可能逐步成为主流路线之一,未来,软包电池产业链有望享受行业高速发展、渗透率提升、国产化替代的多重拉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