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靠興趣當然走不遠,但是沒有興趣,連開始都很難

只靠興趣當然走不遠,但是沒有興趣,連開始都很難

只靠興趣當然走不遠,但是沒有興趣,連開始都很難

本來今天我想寫孩子暑假都玩了什麼,但是昨天在關於練字的文章裡,我說到興趣更重要。有一位讀者留言:

只靠興趣當然走不遠,但是沒有興趣,連開始都很難

可有些孩子的興趣就是玩呀!父母不逼他,就什麼都不想學,或者剛開始有興趣,學著學著就不喜歡不想學了,難道就順著孩子的意願,放棄不學了嗎?

之前我就曾和朋友聊過這個問題:《孩子不願意學鋼琴了,家長該強迫還是該放棄?》

其實這樣的現象蠻普遍的,值得好好說道說道!

Part

1

只靠興趣當然走不遠,但是沒有興趣,連開始都很難

一、孩子的興趣就是玩?

我覺得這句話是有問題的。

興趣是什麼,漢語詞典上的解釋是: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

按照這個解釋,孩子的興趣是玩,玩什麼?興趣是對事物喜好或關切,事物,也就是說,對特定的事情——比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或特定的物品、東西——比如魔方、撲克牌、足球等等。

如果孩子只是漫無目的、毫無規律地玩兒,我覺得這根本算不上興趣。

人教版語文教材裡有一篇課文是《玩出了名堂》,列文虎克喜歡玩各種各樣的鏡片,玩鏡片——這個指向很明確,我覺得這才算是興趣。

比如有的孩子特別喜歡玩樂高,有的孩子特別喜歡車,有的喜歡槍,這些都可以算得上興趣。

怕的是那種只會追逐打鬧、凡是需要動腦子的事情都不想做。

恕我直言,你喜歡的是無所事事,是不動腦子,和有沒有“興趣”無關。

Part

2

只靠興趣當然走不遠,但是沒有興趣,連開始都很難

二、父母不逼他,就什麼都不想學。

還是接著上面的觀點,不逼就什麼都不想學,言下之意就是隻想做輕鬆的事兒——吃飯睡覺玩兒最輕鬆,學習,不管學什麼都不輕鬆。

只想做輕鬆的、不用動腦子的事兒,在我看來,就是對什麼都沒有興趣的表現。

本來,小孩子最是擁有一雙天真無邪的大眼,看到什麼都覺得好奇,經常問“這是什麼”,“為什麼啊”,“怎麼回事兒”?

那麼,也很容易產生對各種事物的興趣。

看別人輪滑,自己也想玩兒。看別人彈琴,自己也想彈。

可是,有的孩子卻不是這樣,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因為知道要費勁。

所以,家長不逼著就不想學,其實,逼了也不想學,只是沒辦法,所以,學也學不好,因為孩子出工不出力!

Part

3

只靠興趣當然走不遠,但是沒有興趣,連開始都很難

一二兩點,孩子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我覺得,多半是家長的問題。

其實,孩子的好奇心並不用刻意培養,而只要注意別去破壞。

哪個孩子小時候,沒問過為什麼,大人眼中平平無奇的東西和事情,孩子都覺得有趣。

可是,面對孩子的打破沙鍋問到底,家長是怎麼做的呢?

有的家長是:你怎麼這麼囉嗦啊,去去去,自己玩兒去!別煩我!

有的家長是:我也不知道,你的問題真多!

有的家長是:儘自己所能給孩子解釋,不知道的,就立刻查書上網找資料。不但給孩子解答了這一個問題,還給孩子示範了,遇到問題怎麼解決。

所以,人家的孩子,不怕用腦子,不怕思考,對什麼都感興趣,都想去探究其中的秘密。

咱們的孩子,卻只喜歡瞎玩兒,“什麼都不感興趣”!

如果孩子是這樣,那麼家長要多想想辦法了,這個想辦法,並不是讓家長取代老師,教孩子各門功課。而是要想辦法,培養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對任何陌生事物的探索慾望。

最起碼,孩子問問題的時候,不要敷衍他,打擊他。

Part

4

只靠興趣當然走不遠,但是沒有興趣,連開始都很難

三、剛開始有興趣,學著學著就不想學了。

這個現象並不僅是孩子特有,大人也一樣。

原因在於:開始的時候,只覺得好奇、有趣,但是一旦開始學習,就進入了另一個層次,這時候接觸到的,就是更多深刻的知識、枯燥的練習,覺得難了、費勁兒了,就不想學了。

我是這麼看的:所有的生命,都渴望自由,但是學習,首先意味著規範,不可能自由發揮。

學寫字,有筆畫筆順的規範;學彈琴,有手型指法的規範;學游泳,有動作姿勢的規範……要遵守別人制定的規範,本來就不符合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偏偏想遵守卻還做不到,心裡自然更不爽,索性不學,也就避免了失敗的打擊,落得乾淨!

我們對這一點認識清楚了,就不會輕易指責孩子,指責自己:你看別人怎麼都能堅持下來,你(我)為什麼不行啊?是不是你(我)太笨了、太差了?

並不是。

人的天性都是這樣,趨利避害。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對堅持一件事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而不是一開始想得美,做起來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兒,撤退得比誰都快。

就好像那句話說的“醜話說在前面”,就好像人家說做生意,沒想賺錢先想虧錢。

有最壞的打算,才能有充分的應對。

Part

5

只靠興趣當然走不遠,但是沒有興趣,連開始都很難

四、難道就順著孩子的意願嗎?

當然不行!

如果你什麼都順著孩子,將來會落下埋怨的:

“你什麼都聽我的,我是家長,還是你是家長?”

“人家的家長,怎麼就沒讓他放棄啊!”

“我不聽話不懂事,你為什麼不教育我?”

“如果我當初堅持下來,就……”

不能順著孩子,但也不能逆著孩子,壓著孩子,逼著孩子。

強扭的瓜不甜。

孩子學著學著發現難了,想放棄了,這個思想準備,咱們做家長的,一開始就要有。

怎麼做呢?

哄唄!

講道理、擺事實,擺事實、講道理。其實方法就這兩種。

家長要充分運用三寸不爛之舌,說得天花亂墜,偶爾疾言厲色一下,反正目的很明確:絕不能輕易放棄!一旦這次說放棄就放棄了,就會像觸發多米諾骨牌一樣,以後遇到困難都會輕易放棄。

你說怎麼哄都不行,孩子哭著喊著死活不願意繼續學怎麼辦?

那我覺得,你可能在一開始,就沒給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就連你自己,都沒做好心理建設。

草率的開始,得不到理想的狀態。

Part

6

只靠興趣當然走不遠,但是沒有興趣,連開始都很難

人大附中的王金戰老師,在女兒小時候學鋼琴的路上,吃了一次虧,半途而廢。等到女兒大了,學習中阮的時候,就沒有操之過急。啟發、誘導,但終究“我想學”這句話是女兒說出來,而不是王老師拍板決定的。

女兒小時候學了一段時間的鋼琴,王金戰當時的願望很樸實,就想讓孩子接觸點高雅的東西。然而女兒學得很不愉快,有時候一邊彈琴一邊哭訴:“讓我這麼痛苦地學鋼琴,就是為了考級、為了排名嗎?”看著女兒痛哭流涕的樣子,王金戰想:算了,別逼她了,順其自然吧。

後來王金戰想讓女兒學民族樂器中阮,鑑於學鋼琴的經歷,他幾經考慮覺得只能採取迂迴戰術,誘其上鉤。他發現女兒對民族服飾很感興趣,收集了很多民族服飾的明信片。有一次散步,他問女兒:“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朵奇葩,那就是民樂,知道嗎?” 女兒點點頭,覺得這個問題有點莫名其妙。他繼續說:“你看你長得漂漂亮亮的,將來穿一身民族服裝,站在舞臺上,一曲民樂蓬勃而出,技驚四座,所有的目光都聚在你身上,那感覺……” 女兒被爸爸描述的美景打動了,興致勃勃地說:“老爸,有意思。可是民樂……”看女兒有點兒信心不足,王金戰趕緊給她鼓勁兒:“民樂當中像二胡、琵琶、古箏這些都需要從小練習,而且學的人也很多。但有一些民族樂器,像中阮、大阮、三絃等等,學的人相對較少,而且也很有個性。你個子高,背箇中阮一定合適。”於是女兒愉快地接受了老爸的建議。

就這樣女兒開始學習中阮。讓王金戰驚訝的是,一個對鋼琴不感冒的孩子,竟然對中阮情有獨鍾。可能是那天他描繪的美景深深烙在女兒心裡,她把中阮完全當成了一種愛好,沒有了負擔,學得順風順水。一直到考上大學之後,王金戰問女兒還要不要繼續學習中阮,女兒爽快地回答:“當然要啦,這是我的興趣呀!”

——《家教》專訪王金戰

美國的虎媽,為了兩個女兒的樂器學習,爭執、吵架、冷戰、和好,哪個也沒少。

只靠興趣當然走不遠,但是沒有興趣,連開始都很難

只靠興趣當然走不遠,但是沒有興趣,連開始都很難

只靠興趣當然走不遠,但是沒有興趣,連開始都很難

你以為只有你的孩子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說“不學”嗎?誰的孩子都一樣。為什麼別人的孩子沒放棄,因為別人的家長沒放棄。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至於用什麼方法,能哄住孩子,我覺得誰也沒有一招制勝的方法,而是

週期性地間歇發作,

曲折地前進。

只靠興趣當然走不遠,但是沒有興趣,連開始都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