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最靠譜」的國產品牌,如今靠換標期待重生

2006年奔騰品牌的首款新車B70正式上市,在那個自主品牌都在主攻低端市場的年代,“出身名門”的奔騰B70憑藉一汽與馬自達這兩位“親人”在品牌和技術輸出方面的大力支持,儘管售價達到了16-20萬元,但其過硬的品質和良好的口碑還是在市場銷量方面名利雙收,成為當時自主品牌的一面旗幟。

曾經是“最靠譜”的國產品牌,如今靠換標期待重生

產品逐步被市場邊緣化的現狀

B70大火之後,奔騰隨後繼續自己的“換殼搭配”式的造車之路,推出了馬自達底盤,老捷達動力的B50和馬自達睿翼的換殼版本B90,受制於產品品質的下跌,這兩款車都沒有取得像樣的成績,僅有SUV車型奔騰X80憑藉馬自達的技術,在5年前上市之初取得一些市場反響,但近年來遲遲未見換代,後續銷量出現斷崖式下跌,今年1-7月份的銷量總數不到兩千輛,完全被市場邊緣化。

曾經是“最靠譜”的國產品牌,如今靠換標期待重生

自徐留平去年掌舵以來,一汽集團便開始了多種改革舉措,在經歷數月的調整後,“奔騰事業本部”成立,並將一汽夏利、一汽轎車、一汽吉林在內的所有一汽集團自主乘用車業務納入其中。而之前一汽吉林旗下的產品森雅R7、R9也改頭換面,成為了奔騰旗下的車型,也算是擴充了產品陣容。

曾經是“最靠譜”的國產品牌,如今靠換標期待重生

曾經是“最靠譜”的國產品牌,如今靠換標期待重生

如今的奔騰全繫有A級、B級轎車,小型和緊湊型SUV等7款車型,看似豐富的產品線,不過依舊缺乏拿得出手的銷量擔當車型,旗下最熱銷的要數起售價僅6萬元的小型SUV X40,不過上月銷量也只有1498臺,實在是不足掛齒,而其餘車型銷量更是慘不忍睹。

換標以求重生

曾經是“最靠譜”的國產品牌,如今靠換標期待重生

近日,網上曝光的一則消息引起了小編的注意,一汽奔騰的全新logo已在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的網站上備案。萬事俱備,只差在10月份召開的品牌戰略發佈會上正式揭曉。

曾經是“最靠譜”的國產品牌,如今靠換標期待重生

事實上,換標這件事對奔騰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1年,改款的奔騰B70的上市,一汽奔騰用“鷹標”換下了紅旗的“一字標”。換標七年來,這個“鷹翼車標”並沒有招來預想中的好評,反而屢屢遭到吐槽,更談不上為奔騰的銷量與品牌建設作出貢獻了,因此,再度更換車標也就成了一汽奔騰的必然選擇。

曾經是“最靠譜”的國產品牌,如今靠換標期待重生

伴隨著換標,全新車型奔騰T77將在今年12月正式上市,預售價為13萬元。從此前曝光的圖片上來看,新車採用了全新的家族式設計,星空鍍鉻進氣格柵看起來更為年輕、辨識度也很高。在內飾部分,整體搭配偏向年輕化屬性,大量鍍鉻材質裝飾的應用可增加其豪華程度。無論性能如何,最起碼在設計上算是迎合了當前市場的主流審美。

小編觀點:銷量放緩+競爭激烈,奔騰重生將舉步維艱

相比起吉利、長城、比亞迪等“白手起家”的自主品牌而言,一汽奔騰可謂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不過長期過於依賴馬自達和大眾的技術轉讓和故步自封保守的市場發展戰略導致其“打爛了一手好牌”產品更新過慢,品質停滯不前更是銷量低迷的直接原因,因此也錯過了國內車市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曾經是“最靠譜”的國產品牌,如今靠換標期待重生

儘管全面整合之後的一汽奔騰擴充了產品線和銷售渠道,也在推出全新車型,不過在總體銷量放緩,且對手愈發強大的當下競爭環境中,奔騰想要短時間內展翅高飛在則是難上加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