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听听五个孩子内心的声音吧

导读:当今社会,离婚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一种现象,人们谈论离婚就如谈论谁家生了孩子一样平常,可是,这样的平常却打破了孩子正常的生活,谁来听听那些父母离婚的孩子内心的声音?

01

今天妈妈打电话给我,聊起邻居的事,妈说上个月前面那条街的两对夫妻离婚了,这几天对面饭店刚结婚没多久的夫妻也正在打着离婚官司,还在争夺孩子抚养权呢。

妈叹了口气说:"现在的人都怎么了,动不动就离婚,可怜了孩子。"

我想起去年过年时,我正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和妈妈聊天,妈妈突然朝外面大喝一声:"小鬼头,你干什么。"

我吓了一跳,回过头看,一个瘦小黝黑的身影从家门口窜了出去。

妈妈说:"是前面五金店老板的儿子,听说那两公婆经常吵架,上个月他妈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寄了份离婚书回来,他爸当场就签字寄回去了。他爸天天忙着店里的生意,根本没时间管这孩子。这孩子这几天经常到咱家店门口的货架上偷零食,跟他爸说了他爸也不怎么在意。"

回想起当时那小孩偷零食得手逃跑时那得意的小眼睛,我也不禁感叹:小小年纪就干些偷鸡摸狗的事,长大以后可怎么办。

不久前在网上看到的一起数据,据统计,2017年中国有558万对新婚夫妇,同时又有185万对夫妻离婚,而2018年截至到三月份的数据报告显示在全国就有170万离婚。

另一组数据则表明,中国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从1987年到2017年,离婚率由0.55上涨至3.2%。

如此高的离婚率让人惊叹,可同时也让人不禁担忧,父母离婚后,孩子怎么办。

法庭上夫妻之间都是各执一词,恶言相向,但他们至少都能开口为自己身边,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可是孩子呢,有谁会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一个网友说:"侄子一岁时父母离婚了,一直跟着我父母生活,现在两岁多了,我女儿叫我的时候,侄子也会叫我妈妈,我说我是姑妈,侄子还是叫我妈妈,我女儿腻在我怀里时,侄子就趴在旁边脸埋在手心,每次看到他这样我都好心疼,赶紧抱抱他,才两岁多呀,就好像明白些什么,从来都不提他妈,这时候我就恨死那个不负责任的女人了。"

一个当老师的网友说:"我有一个学生,当时她才上五年级,她爸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并分别再婚,两个都不要她,后来她爷爷奶奶抚养她,可是她爷爷奶奶总是骂她骂的极为难听,说她是讨债鬼,叫她去死等污言秽语,她看人老是胆怯的很,当时她还小,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可见,父母离婚后对孩子受的创伤是有多大。

父母离婚,最受伤害的是孩子,因为孩子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随波逐流,听从父母的安排,要是有良心的父母自然会对待孩子好一点,可是如果父母自私狠心,对孩子不管不顾,那孩子的命运将会很悲惨。

02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书名叫《父母离婚后,孩子走过的内心路》,作者朱蒂丝.沃勒斯坦曾以深入访谈的方式研究了131位父母离异的小孩,并经历25年的长期追踪研究。

本书在这131个离异家庭中挑选了五个典型的离婚案例,讲述五个小孩从父母离异那一刻起至35岁的人生经历。

我们来看看,这些经追踪调查的"离异之子"都过得怎么样。

第一个小孩叫凯伦。

爸爸是医生,妈妈是高级花店店员,两人收入稳定算是小康家庭。

但凯伦爸爸每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妈妈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家庭心中颇多怨言,两人常因小事引发争吵,最终心灰意冷的妈妈提出离婚了。

离婚后的父母虽然也找到各自新的伴侣,但新的婚姻也并非风平浪静。

凯伦她既要像"爸妈"一样照顾弟弟妹妹,又要像朋友一样倾听妈妈心中的苦闷和烦躁。凯伦的童年就这样彻底消失了。她从一个10岁的天真快乐的小女孩快速变成一个成熟稳重,心里却满是阴影的小女人。

长大后的凯伦和一个对她很好却好吃懒做没有抱负的男人在一起,凯伦并不爱他,但她说至少他不会离开自己,尽管这段感情让凯伦痛苦万分。

后来凯伦离开了这个男人重新找到挚爱,可只要她和丈夫发生一点争执,内心的恐惧,敏感,多疑也始终伴随着她。

第二个小孩是赖瑞。

赖瑞生长在一个暴力家庭,父亲经常醉酒暴打懦弱的母亲,终于在赖瑞7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了。

跟了母亲的赖瑞经父亲的挑唆恨极了主动拆散家庭的母亲,经常像父亲一样对母亲出言不逊,甚至殴打母亲。

进入青春期的赖瑞更是变本加厉,打架、喝酒、吸毒无所不能,甚至把教育他的母亲殴打到不得不打电话报警。在警察局,赖瑞像个暴躁的狮子发出绝望的怒吼,诉说着失去父亲的怨恨,父母离婚如何毁了他一生。

直至22岁,赖瑞才幡然醒悟过去的种种罪行,可从前学业的荒废,犯罪的记录让他为后来的改过自新付出了巨大的艰辛。

连着好几年都是干最苦的活,拿最低的薪资。成家立业后,他要极力克制住自己,才能不对自己的妻儿发生暴力行为,甚至会不自觉地教儿子一些暴力的举动。他说:"孩时的种种回忆已经在我脑海根深蒂固,成了无法磨灭的记忆。"

第三个小孩名叫宝拉。

宝拉原本出生在一个幸福富裕的家庭,爸爸帅气多金,很爱漂亮可爱的妈妈,他们都对两个孩子极为疼爱。可是宝拉爸爸在投资生意失败导致家里破产后,家里的争吵就开始多了起来,爸爸也开始经常夜不归宿。

宝拉3岁半时,父母终于还是离婚了。

宝拉跟着妈妈,可妈妈却再也不是从前的妈妈,从前她爱笑爱说话,可现在她不得不变成一个为衣食住行操心而紧张的人,她重新步入职场需要付出太多,无法花更多的时间在宝拉身上,从父母离婚后,宝拉在睡前便再也没有听过妈妈讲故事哄她。

小学时,老师说宝拉在学校过于沉默安静,是个沮丧的孩子,可中学时,宝拉却变成一个身着奇装异服,化着浓妆,经常打架斗殴,甚至早恋、早性的不良少女,让作者看到甚是痛惜。

甚至宝拉结婚后,依旧和同样有不良品行的丈夫过着了9年那种醉生梦死的生活。直至9年后才开始想改变,可是一切又谈何容易呢。

第四个孩子是一个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比利。

比利的父母婚姻中出现了问题没有像前几对夫妻一样大吵大闹,而是冷静和平地离了婚。可即使这样,失去完整家庭的比利小时候依旧是忧伤而不安,对于学习和玩耍都越来越没有兴趣。

比利的母亲没多久就再婚,她把重心转移到新的丈夫身上,对性情变得易怒又孤僻的比利越来越少耐心和照顾,父亲也在经营自己的生意和新家庭而无法分出更多的时间陪伴比利。后来,两人又因为对比利的学费推诿责任使比利初中毕业便出来打工了。

35岁的比利依旧是消极、悲观的性格,结婚后甚至因和妻子吵架而自杀过五六次,两人最终还是走上了离婚这条路,比利承认是他不懂如何维护婚姻,不懂倾听妻子的内心声音,迄今为止也不知妻子为何离弃自己。

第五个孩子丽莎,作者称之为是"最完美的个案"。

丽莎父母都有着一份体面高收入的工作,可两人也因此异地而居,据丽莎描述"爸爸不喜欢妈妈,妈妈喜欢爸爸,希望他经常回家"。

丽莎父亲最终以妻子脾气不好,要求太多而提出离婚,那年丽莎才4岁。

父亲很快就找到一个女人作为丽莎的继母,所幸这个继母对这个可爱的女孩还算和善友好,丽莎的亲生父母离婚后也都还爱着丽莎,对她一如既往地好。

有了父母的关爱和付出,丽莎如正常的孩子一样成长,学习成绩也很优异。只是一直对异性朋友比较排斥。

31岁的丽莎状态依旧不错,有稳定高薪的工作,可在感情道路上一直是坎坷不顺,她曾和一个不爱的男人交往了长达5年的时间,原因是"每次想离开便想到我爸妈,我告诉自己不能对别人做出那样的事"。

最终,恢复单身后的丽莎表示"一辈子都不再结婚了,因为不结婚就不会有背叛,就不会离婚。"

03

生活中的诸多事例和这项记实研究告诉我们,父母的离婚,将会在不同方面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大部分是朝着不利的人生方向发展。

纵然孩子有天会改变,但幼时的创伤和不快乐的童年已经像个烙印一样刻在孩子心里无法磨灭,因此他们要为自己的转变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代价。

朱蒂丝.沃勒斯坦说,在一个健全的家庭,父母的对话总是围绕着每天发生的事和家人的互动,通过睡前聊天来营造孩子的成长气氛,根据孩子的成长和变化而顺应其需求。但这样的对话在离婚后便嘎然而止了。

夫妻离婚了,确实可以寻觅到新的伴侣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但也因此会把对孩子的关注和照顾分一半在新伴侣身上,孩子的心理自然会发生变化。

况且在孩子心里,亲生父母只有一个。且不说后妈后爸不会对别人的孩子视为己出,即使孩子运气好碰上一个对他还不错的后爸后妈,可那种血缘关系里的亲密和信任也会有所缺失。

04

大多数家庭的父母,包括我的父母,一辈子都是磕磕碰碰,大吵小吵走过来的,所幸并没有离婚。

回忆童年,父母争吵的那些画面还依稀记得,但幼时一家人温馨围在一起吃饭,一起围着围裙打扫卫生的其乐融融的画面让我记忆更深刻。

所以既然结了婚成了家,那家就不再是两个人的家,孩子也是人,也是这个家的一份子,为了孩子、为了一家人的幸福,也要好好守护好自己的婚姻。

贝多芬说,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指责了。

为了孩子,为了你们的爱情结晶,请好好经营着这个家,不要让它鸡犬不宁,不要让它支离破碎,不要让它成为孩子一生的伤痛。

当然并不是奉劝大家即使深处一个水深火热、千疮百孔的婚姻里依旧要忍辱吞声一辈子,毕竟一个日日硝烟弥漫、不得安宁的的家庭也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幸福的生活和成长环境。

对于婚姻,高尔基曾说过,婚姻是两个人的精神结合,目的就算要克服人世的一切艰难、困苦。

我们都曾在婚礼上宣誓过无论将来贫困或富有,健康或疾病,都将一生一世爱惜眼前人,一辈子忠于他/她。

那么,当你们夫妻吵得翻天覆地时,请心平气和各退让一步;

当你们任何一方遭遇不测或变故时,请一定要互相扶持,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当你心怀不轨欲对婚姻不忠时,请别忘了你昔日许下的誓言以及多年的夫妻之情;

当你们各自做好打算准备离婚时,请好好想想你们那可怜的、无辜的孩子吧。


【本文版权归「花影故事」所有。花影故事,你心中的故事,在晨曦陪你苏醒,在夜里陪你安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