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婚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聽聽五個孩子內心的聲音吧

導讀:當今社會,離婚已成為司空見慣的一種現象,人們談論離婚就如談論誰家生了孩子一樣平常,可是,這樣的平常卻打破了孩子正常的生活,誰來聽聽那些父母離婚的孩子內心的聲音?

01

今天媽媽打電話給我,聊起鄰居的事,媽說上個月前面那條街的兩對夫妻離婚了,這幾天對面飯店剛結婚沒多久的夫妻也正在打著離婚官司,還在爭奪孩子撫養權呢。

媽嘆了口氣說:"現在的人都怎麼了,動不動就離婚,可憐了孩子。"

我想起去年過年時,我正在家裡邊看電視邊和媽媽聊天,媽媽突然朝外面大喝一聲:"小鬼頭,你幹什麼。"

我嚇了一跳,回過頭看,一個瘦小黝黑的身影從家門口竄了出去。

媽媽說:"是前面五金店老闆的兒子,聽說那兩公婆經常吵架,上個月他媽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寄了份離婚書回來,他爸當場就簽字寄回去了。他爸天天忙著店裡的生意,根本沒時間管這孩子。這孩子這幾天經常到咱家店門口的貨架上偷零食,跟他爸說了他爸也不怎麼在意。"

回想起當時那小孩偷零食得手逃跑時那得意的小眼睛,我也不禁感嘆:小小年紀就幹些偷雞摸狗的事,長大以後可怎麼辦。

不久前在網上看到的一起數據,據統計,2017年中國有558萬對新婚夫婦,同時又有185萬對夫妻離婚,而2018年截至到三月份的數據報告顯示在全國就有170萬離婚。

另一組數據則表明,中國離婚率連續15年上漲,從1987年到2017年,離婚率由0.55上漲至3.2%。

如此高的離婚率讓人驚歎,可同時也讓人不禁擔憂,父母離婚後,孩子怎麼辦。

法庭上夫妻之間都是各執一詞,惡言相向,但他們至少都能開口為自己身邊,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可是孩子呢,有誰會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一個網友說:"侄子一歲時父母離婚了,一直跟著我父母生活,現在兩歲多了,我女兒叫我的時候,侄子也會叫我媽媽,我說我是姑媽,侄子還是叫我媽媽,我女兒膩在我懷裡時,侄子就趴在旁邊臉埋在手心,每次看到他這樣我都好心疼,趕緊抱抱他,才兩歲多呀,就好像明白些什麼,從來都不提他媽,這時候我就恨死那個不負責任的女人了。"

一個當老師的網友說:"我有一個學生,當時她才上五年級,她爸媽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並分別再婚,兩個都不要她,後來她爺爺奶奶撫養她,可是她爺爺奶奶總是罵她罵的極為難聽,說她是討債鬼,叫她去死等汙言穢語,她看人老是膽怯的很,當時她還小,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樣……"

可見,父母離婚後對孩子受的創傷是有多大。

父母離婚,最受傷害的是孩子,因為孩子沒有選擇的權力,只能隨波逐流,聽從父母的安排,要是有良心的父母自然會對待孩子好一點,可是如果父母自私狠心,對孩子不管不顧,那孩子的命運將會很悲慘。

02

我曾經看過一本書,書名叫《父母離婚後,孩子走過的內心路》,作者朱蒂絲.沃勒斯坦曾以深入訪談的方式研究了131位父母離異的小孩,並經歷25年的長期追蹤研究。

本書在這131個離異家庭中挑選了五個典型的離婚案例,講述五個小孩從父母離異那一刻起至35歲的人生經歷。

我們來看看,這些經追蹤調查的"離異之子"都過得怎麼樣。

第一個小孩叫凱倫。

爸爸是醫生,媽媽是高級花店店員,兩人收入穩定算是小康家庭。

但凱倫爸爸每天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家庭,媽媽既要上班又要照顧家庭心中頗多怨言,兩人常因小事引發爭吵,最終心灰意冷的媽媽提出離婚了。

離婚後的父母雖然也找到各自新的伴侶,但新的婚姻也並非風平浪靜。

凱倫她既要像"爸媽"一樣照顧弟弟妹妹,又要像朋友一樣傾聽媽媽心中的苦悶和煩躁。凱倫的童年就這樣徹底消失了。她從一個10歲的天真快樂的小女孩快速變成一個成熟穩重,心裡卻滿是陰影的小女人。

長大後的凱倫和一個對她很好卻好吃懶做沒有抱負的男人在一起,凱倫並不愛他,但她說至少他不會離開自己,儘管這段感情讓凱倫痛苦萬分。

後來凱倫離開了這個男人重新找到摯愛,可只要她和丈夫發生一點爭執,內心的恐懼,敏感,多疑也始終伴隨著她。

第二個小孩是賴瑞。

賴瑞生長在一個暴力家庭,父親經常醉酒暴打懦弱的母親,終於在賴瑞7歲的時候,父母離婚了。

跟了母親的賴瑞經父親的挑唆恨極了主動拆散家庭的母親,經常像父親一樣對母親出言不遜,甚至毆打母親。

進入青春期的賴瑞更是變本加厲,打架、喝酒、吸毒無所不能,甚至把教育他的母親毆打到不得不打電話報警。在警察局,賴瑞像個暴躁的獅子發出絕望的怒吼,訴說著失去父親的怨恨,父母離婚如何毀了他一生。

直至22歲,賴瑞才幡然醒悟過去的種種罪行,可從前學業的荒廢,犯罪的記錄讓他為後來的改過自新付出了巨大的艱辛。

連著好幾年都是幹最苦的活,拿最低的薪資。成家立業後,他要極力剋制住自己,才能不對自己的妻兒發生暴力行為,甚至會不自覺地教兒子一些暴力的舉動。他說:"孩時的種種回憶已經在我腦海根深蒂固,成了無法磨滅的記憶。"

第三個小孩名叫寶拉。

寶拉原本出生在一個幸福富裕的家庭,爸爸帥氣多金,很愛漂亮可愛的媽媽,他們都對兩個孩子極為疼愛。可是寶拉爸爸在投資生意失敗導致家裡破產後,家裡的爭吵就開始多了起來,爸爸也開始經常夜不歸宿。

寶拉3歲半時,父母終於還是離婚了。

寶拉跟著媽媽,可媽媽卻再也不是從前的媽媽,從前她愛笑愛說話,可現在她不得不變成一個為衣食住行操心而緊張的人,她重新步入職場需要付出太多,無法花更多的時間在寶拉身上,從父母離婚後,寶拉在睡前便再也沒有聽過媽媽講故事哄她。

小學時,老師說寶拉在學校過於沉默安靜,是個沮喪的孩子,可中學時,寶拉卻變成一個身著奇裝異服,化著濃妝,經常打架鬥毆,甚至早戀、早性的不良少女,讓作者看到甚是痛惜。

甚至寶拉結婚後,依舊和同樣有不良品行的丈夫過著了9年那種醉生夢死的生活。直至9年後才開始想改變,可是一切又談何容易呢。

第四個孩子是一個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比利。

比利的父母婚姻中出現了問題沒有像前幾對夫妻一樣大吵大鬧,而是冷靜和平地離了婚。可即使這樣,失去完整家庭的比利小時候依舊是憂傷而不安,對於學習和玩耍都越來越沒有興趣。

比利的母親沒多久就再婚,她把重心轉移到新的丈夫身上,對性情變得易怒又孤僻的比利越來越少耐心和照顧,父親也在經營自己的生意和新家庭而無法分出更多的時間陪伴比利。後來,兩人又因為對比利的學費推諉責任使比利初中畢業便出來打工了。

35歲的比利依舊是消極、悲觀的性格,結婚後甚至因和妻子吵架而自殺過五六次,兩人最終還是走上了離婚這條路,比利承認是他不懂如何維護婚姻,不懂傾聽妻子的內心聲音,迄今為止也不知妻子為何離棄自己。

第五個孩子麗莎,作者稱之為是"最完美的個案"。

麗莎父母都有著一份體面高收入的工作,可兩人也因此異地而居,據麗莎描述"爸爸不喜歡媽媽,媽媽喜歡爸爸,希望他經常回家"。

麗莎父親最終以妻子脾氣不好,要求太多而提出離婚,那年麗莎才4歲。

父親很快就找到一個女人作為麗莎的繼母,所幸這個繼母對這個可愛的女孩還算和善友好,麗莎的親生父母離婚後也都還愛著麗莎,對她一如既往地好。

有了父母的關愛和付出,麗莎如正常的孩子一樣成長,學習成績也很優異。只是一直對異性朋友比較排斥。

31歲的麗莎狀態依舊不錯,有穩定高薪的工作,可在感情道路上一直是坎坷不順,她曾和一個不愛的男人交往了長達5年的時間,原因是"每次想離開便想到我爸媽,我告訴自己不能對別人做出那樣的事"。

最終,恢復單身後的麗莎表示"一輩子都不再結婚了,因為不結婚就不會有背叛,就不會離婚。"

03

生活中的諸多事例和這項記實研究告訴我們,父母的離婚,將會在不同方面給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大部分是朝著不利的人生方向發展。

縱然孩子有天會改變,但幼時的創傷和不快樂的童年已經像個烙印一樣刻在孩子心裡無法磨滅,因此他們要為自己的轉變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代價。

朱蒂絲.沃勒斯坦說,在一個健全的家庭,父母的對話總是圍繞著每天發生的事和家人的互動,通過睡前聊天來營造孩子的成長氣氛,根據孩子的成長和變化而順應其需求。但這樣的對話在離婚後便嘎然而止了。

夫妻離婚了,確實可以尋覓到新的伴侶過上更幸福的生活,但也因此會把對孩子的關注和照顧分一半在新伴侶身上,孩子的心理自然會發生變化。

況且在孩子心裡,親生父母只有一個。且不說後媽後爸不會對別人的孩子視為己出,即使孩子運氣好碰上一個對他還不錯的後爸後媽,可那種血緣關係裡的親密和信任也會有所缺失。

04

大多數家庭的父母,包括我的父母,一輩子都是磕磕碰碰,大吵小吵走過來的,所幸並沒有離婚。

回憶童年,父母爭吵的那些畫面還依稀記得,但幼時一家人溫馨圍在一起吃飯,一起圍著圍裙打掃衛生的其樂融融的畫面讓我記憶更深刻。

所以既然結了婚成了家,那家就不再是兩個人的家,孩子也是人,也是這個家的一份子,為了孩子、為了一家人的幸福,也要好好守護好自己的婚姻。

貝多芬說,我不知道有什麼比教養一個孩子成人更神聖的指責了。

為了孩子,為了你們的愛情結晶,請好好經營著這個家,不要讓它雞犬不寧,不要讓它支離破碎,不要讓它成為孩子一生的傷痛。

當然並不是奉勸大家即使深處一個水深火熱、千瘡百孔的婚姻裡依舊要忍辱吞聲一輩子,畢竟一個日日硝煙瀰漫、不得安寧的的家庭也並不會給孩子帶來幸福的生活和成長環境。

對於婚姻,高爾基曾說過,婚姻是兩個人的精神結合,目的就算要克服人世的一切艱難、困苦。

我們都曾在婚禮上宣誓過無論將來貧困或富有,健康或疾病,都將一生一世愛惜眼前人,一輩子忠於他/她。

那麼,當你們夫妻吵得翻天覆地時,請心平氣和各退讓一步;

當你們任何一方遭遇不測或變故時,請一定要互相扶持,同舟共濟,共度難關;

當你心懷不軌欲對婚姻不忠時,請別忘了你昔日許下的誓言以及多年的夫妻之情;

當你們各自做好打算準備離婚時,請好好想想你們那可憐的、無辜的孩子吧。


【本文版權歸「花影故事」所有。花影故事,你心中的故事,在晨曦陪你甦醒,在夜裡陪你安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